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課標對小學語文不同學段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謂課標,就是教學的標準,教學的依據。標準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準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三維目標目標,抓準教材訓練點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
2、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
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便很難讓學生理解,更談不上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教師應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
3、了解學生,備好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重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在具體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程度不同,設計適當的問題提問適當的學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從而在課堂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積極參與課堂,踴躍舉手發言,敢于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
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1、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持久學習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發生了興趣,才愿意去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會自覺接受知識,才會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2、巧設民主課堂情境,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放下架子走下講臺,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益于構建和諧課堂。
教師可以用愛心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之本,尊重學生是師生關系之基。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課堂上,老師一張真誠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溫馨的叮嚀,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使教與學互相融合。布滿師愛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當然師愛是“泛愛”,而不是“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無論學生的成績優劣、素質的高低、也不論學生家庭的貧富,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堅持平等的原則。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多給學生一份暖和,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的融洽和諧。師生之間的互愛才是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起點,而學生對教師的喜歡則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終點。俗語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你,就會對你所教學科產生愛好,就會將他們的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創造出生氣勃勃的課堂。那么布滿生氣、愛好的課堂不就是和諧的課堂嗎?
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做好師生雙向互動,激發學生興趣
1、創造條件,留給學生交流機會。
在語文課堂,教師提出問題之后,要留給學生思考空間和發言的機會,同時盡量鼓勵倡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折舊需要教師設民主的氛圍,要讓學生感受到,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換言之,就是要把提問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互動,就由單向走向雙向了。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甚至插嘴,釋放出學生的學習智慧。所以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需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一節成功的課堂不是觀看課堂中那些優等生精彩絕倫的發言,更重要還要看教師對差生的關注程度。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歡樂帶給兒童,在兒童心理激起自豪和自尊,這是教育的第一信條。”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幫助學生成功是每一位教師的義務。因此,教師在組織師生互動時,必須關注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差異,盡量引導不同層面的學生參與互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學習活動的機會,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給他們提供一個表現的舞臺,讓他們展示不同層面的思維水平。我在語文教學中就做到了分層提問,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差生,他們回答對了,就給予熱烈的掌聲,把稍難的問題留給接受能力好的學生,讓他們有點學習的壓力,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從而調動了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靈活處理課堂,保證教學有效互動。
教師門都知道課堂教學并不是按照我們預定的教學思路不變的,會隨機生成教學資源的。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教學資源的生成,不斷調整互動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首先教師善于傾聽,善于捕捉課堂中生成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要隨時實時注意引導,注意把握師生互動的時機,教師要發揮參與和組織者的作用,使課堂朝著有利于學生的方向發展,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因此而精彩。其次,師生互動需要深化提高,教師要發揮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提升思維的層次,引導梳理,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化。
總之,只有教師精心備課,做到胸有成竹,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真正做好師生的雙向互動,才能讓學生如魚兒在遼闊海洋中自由自在游來游去,如鳥兒在蔚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輕松快樂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在短暫的40分鐘課堂中達到預設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喜悅!
看過“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