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外活動計劃
語文課外活動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為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質量,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課外輔導教學工作中,力爭取得好成績。為此制定了本學期學生輔導計劃如下:
二、學情分析:
本班有39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聰明伶俐,但也有個別學生存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缺陷。學習態度不好的有金智浩、程育雅、吳素凡、賈欣愛、林冰蕊、程淵博;學習習慣不好,作業拖拉的有馬林、劉思勰;作業潦草的有陳嘉俊、倪俊豪、金智浩、吳素凡、林冰蕊、馬林。為了全面提高學習成績,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式,力求做好學生的輔導的工作。
三、輔導目標
1、通過課外,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2、認真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輔導,輔導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四、輔導對象和形式
對象:本班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
形式:1、利用課外時間輔導
2、利用學校午休時間
3、老師、家長相配合具體內容
五、輔導內容:
1、輔導差生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
2、輔導中等生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
3、輔導優等生內容:閱讀能力方面和寫話的訓練。
六、輔導方法措施:
利用課余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采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對本班的優秀生進行培優思想教育,培養渴求知識的興趣和愿望。
2、把對優秀生的輔導與學科競賽結合起來,注意培養優秀生的自學意識和探究能力。
3、每節課必有一道思維訓練習題,借此加強對學優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優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
4、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為學優生提供資料,介紹方法,發展他們的思維水平。
5、加強對學困生的課堂管理,要經常提問學困生。
6、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他們厭學的心理,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7、經常找學困生談心,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8、學困生的作業堅持面批面改上,緊緊盯住作業和練習、發現問題及時補課總之,要達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9、重視個體差異,針對一些學生知識缺漏,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有針對性的給以補課。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1、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2、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3、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附:幫扶結對表
輔導者|輔導對象|輔導者|輔導對象
陳詩怡|陳紀延|吳高翔|賈鑫豪
林 佳|陳思怡|吳 昊|陳淵博
劉詩勰|黃科揚|周榮榮|陳倩雯
吳雯熙|吳素凡|周 振|張林欣
陳優優|程郁雅|陳韻如|陳嘉俊
何文博|馬 林|陳訓宏|金智浩
林慧敏|林冰蕊、賈欣愛|黃梁茹|倪俊豪
張一帆|杜浩偉|王釬羽|吳凌帆
姜佳夢|周思茗|胡伊楊|潘怡然
周 蜜|吳思怡||
語文課外活動計劃二
高中語文課外活動在我校已經探索和嘗試了多年,但一直未形成具有特色和規范化的系列。為此,探索具有我校特色和年級特點的課外活動及其活動的方式對我校的語文教學有戰略性的意義。本學期來,本人擔任了高一一個B班和高二A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按照學期初制定的課題計劃,探索和嘗試了語文課外活動的內容和開展方式。
一、在高一年級開展了寒假讀書、詩文朗誦、辯論等課外活動。
開學初,按照上學期末安排的學生寒假讀書計劃,將學生寒假讀書筆記收交上來,先在學生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將普遍認為比較好的讀書筆記推薦出來,再由教師進行篩選,共選出優秀讀書比及15篇。最后報年級評獎,共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效果顯著。
前半學期,利用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了詩文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先找他們喜歡的詩歌,再進行朗誦輔導,第三步將學生分成四個組進行預賽,每組產生優秀者三名,歷時一個月。最后由朗誦優秀的12名學生進行充分準備,大張旗鼓的開了一場詩文朗誦表演會,使學生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充分體現了語文素質教育的功能。
后半學期,主要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了辯論專題活動。由學生自己征集辯題,確定了四個個優化可說的辨題,歷時一個月,每次先由學生組織辯論,最后10分鐘教師進行點評,或由學生點評,培養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二、在高二年級進行了讀書競賽、語文知識競賽、戲劇表演、影視評論等活動。
讀書競賽的形式與高一年級有所不同。一是沒有讀書筆記,讓學生盡量多看書,尤其是文學作品,與高二語文課本相配合。檢測的形式是由學生自編競賽題目并做好答案,收交上來由教師作出評判,學生參與面達到100%,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語文知識競賽是將學生分成四個組,每組出一套語文知識題(約50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舉行搶答競賽,以組為單位進行積分。歷時一個月,有效地增加了學生語文知識面。
結合課本上的戲劇單元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是提高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水平的有效方式。后半學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了三次戲劇表演比賽。第一次使學生表演課本上現成的劇本,如《雷雨》、《茶館》、《羅密歐與朱麗葉》、《三塊錢國幣》等;第二次是讓學生改編前邊學過的小說為戲劇并進行表演,學生改編的有《荷花淀》中“夫妻話別”、《守財奴》中“搶奪梳妝匣”、《藥》中“茶館談藥”等;第三次是由學生專題表演“春香鬧學”,以課本為基礎,學生任意發揮,改編原劇,演繹成各種風格的喜劇小品,使戲劇表演達到高潮。
隨著學校“班班通”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經典影視作品。教師可以在這方面作一些引導,要看門道,不光看熱鬧。學期末的幾次課外活動,讓學生先后看了巴爾扎克的《歐葉妮•葛朗臺》、《高老頭》和大片《泰坦尼克號》等,并讓學生展開口頭評論,借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三、幾點體會和建議。
(一)課外活動應該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不能像課堂教學一樣由老師當主演,否則就不是課外活動。
(二)課外活動應當盡量保證與課內知識的聯系,使其真正成為學生拓展視野的舞臺和主陣地,如果學生失去興趣,就應當及時調整,否則或浪費時間。
(三)課外活動應當結合年級教學內容和特點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來,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活動方式,提高活動效果。
(四)課外活動可以嘗試發揮教研組所有教師的特長,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系列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之后都感覺到大有收獲,這樣會大大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五)課外活動應盡量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現代化技術營造的效果中接受美的熏陶。學校在這方面還應加大投入,增加資料儲備,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語文課外活動計劃三
一、課外活動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社會探索活動的體驗,在生活中得到領悟和內化。
2、通過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會分享與合作,在活動中培養成員之間協作精神。
4、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以求實、認真的態度從事各項探索、鉆研活動。
5、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目標的設計和問題的研究將會對行政的決策起著一定的作用。
二、課外活動的實施:
(一)實施的基本要求:
1、全員參加----要求全體同學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2、任務驅動----小課題組成員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
3、形式多樣性----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小課題的研究活動。
4、課內外結合----要充分利用節假日的有利時機開展活動。
(二)實施的一般程序:
1、進入問題情景階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提供研究范圍,誘發探究動機。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進入探究問題的狀態,形成具體研究方案。
2、實踐體驗階段。在開放情景中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小組合作與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溝通,以科學態度解決實際問題,從一定角度認識環境、認識自我。
3、表達和交流階段。學生將自己或小組經過實踐、體驗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多樣化,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
三、活動的評價:
(一)評價的一般原則:
1、正面評價。主要對學生開展項目作業的積極態度、興趣、動機等方面去評價。
2、重視過程。著重評價學生開展項目作業具體過程的內心感受、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
3、強調應用。看重學生的項目作業的實際應用。
4、關注體驗。重在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內心感受。
(二)綜合實踐課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2、評價內容的豐富和靈活性:參與綜合實踐課活動的態度;在綜合實踐課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對學習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3、評價手段和方法的多樣性。
四、成果形式:
各組同學在有關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理論鉆研、實踐訪談、社會調查、經驗總結等形式開展小課題研究,以類似于課題研究的形式,積極參與,重在學生內心感受,形式可以是小論文、調查報告、訪談錄、圖片或錄象資料、實物或模型、小制作、展品、一場主題演講、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