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題
初中語文議論文1: 半島小夜曲
?、谌姝h海的半島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會熱得讓人發狂。
?、圩咴诮稚?,涼風習習,霓虹閃爍。街中心的廣場上,一位年紀略長的大叔,正在優雅地吹著薩克斯,他深情、專注,極力用肢體語言詮釋著音樂的內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調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讓人情不自禁地進入音樂的氛圍中。側耳細聽,那首優美的薩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經典的《綠島小夜曲》: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啊搖……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吹開了你的窗簾,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不斷地向你傾訴……
④有人開始駐足圍觀,優美的薩克斯曲,自然會招來許多喜歡廣場舞的人們,他們隨著樂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遙遠的空中眨著眼睛,和煦的晚風輕輕地掠過,滑過肌膚,有微微的涼意,一切都是那么閑適、自然。
⑤薩克斯的曲調優美,低沉,舒緩,伴隨著清涼的海風,時斷時續地飄過來,像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畔輕輕訴說著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聲聲柔軟而熨帖的話語,輕輕地撫摸著我的心,給人以力量。我一直以來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無奇而堆積起來的焦躁情緒伴著這樂曲,漸漸隨海風而去。
?、捱@里不是綠島,不是臺灣島,這里只是渤海與黃海交匯處一個美麗而舒適的半島城市。仲夏的夜晚,人們休閑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過著閑適的夏夜生活。
?、咴谀藓鐭粝?,沿著街道一路走來,有小情侶在花影里喁喁私語,仿佛要說盡一生的情話。有老夫老妻在馬路上就著月光燈影遛彎兒,雖不曾手牽著手,但中間相隔一尺的距離,是一生修行而來的默契。誰家的孩子,舉著烤魷魚,眉飛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兩下,忽然又撒著歡兒地跑了,引來一路追逐嬉戲和歡聲笑語。誰家的男人在小吃攤前,穿著拖鞋,光著腳丫,滿嘴跑火車,說中東局勢,侃釣魚島問題,一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神氣模樣。也有老婆婆拿著小板凳,搖著蒲扇,在街口和左鄰右舍閑聊,興致來了,也會給孩子們出幾個謎語猜猜。也有老爺爺,拿著煙袋,興致勃勃地講上幾段《楊家將》《聊齋》或者《三俠五義》什么的。誰家的女人,在這夜的暗影里,扯著嗓子,悠長地喊,那個誰,回家睡覺了,明天還上不上學了?這活生生的生活畫卷如一軸煙火圖,只讓人覺得現世安穩、歲月靜美。
⑧市井生活,雞零狗碎,瑣碎繁雜,在這夏夜里都漸漸地悄然隱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朧,晚風輕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顆心寧靜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悶,只感到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綠島小夜曲》,讓奔波勞碌的生活有了詩意。
?、狨晾?,在路燈下,慢慢地走,忘記了想要去哪里,忘記了曾經的心緒。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優美的半島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讓人不忍心睡去……
初中語文議論文習題
18.本文以“半島小夜曲”為題,有什么好處?(3分)
19.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兩個場景,請分別加以概括,并說說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20.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⑦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4分)
21.理解第⑧段中畫直線句子的含意。(4分)
22.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見所聞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請描述一個你記憶中的場景,并寫出感悟。(文中出現的場景除外。不超出所給字格)(7分)
初中語文議論文答案
18.(3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半島仲夏夜的生活”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詩情畫意,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9.(4分)在街中心廣場上,見到的一位年紀略長的大叔吹薩克斯,有人圍觀,有人隨樂起舞的場景;沿著街道一路走,見到的人們休閑消遣的場景。作者的心境從焦躁到寧靜到沉醉。
20.(4分)用了神態、動作描寫,“舉”“眉飛色舞”“晃”等詞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孩子的得意和喜悅,寫出了作者從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21.(4分)仲夏夜平凡、瑣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給人清爽,給人以力量;讓人們能從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美。
22.(7分)略。
初中語文議論文2:君子知“怕”
?、倥笥咽莻€小心謹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沒人他從不讓家用電器工作,怕引發火災;晚上睡覺他一定會關掉煤氣,怕發生泄漏;上街絕對遵守交通規則,怕出現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紀、秉公辦事,怕一不留神成為階下囚。
?、谖曳浅Y澷p朋友的做法,因為他知“怕”。其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不都應該心存畏懼嗎?
?、蹅€人應該懂得畏懼??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爺賜予的命運;大人是指有地位、有號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發表的言論。孔子所說的“君子三畏”是否適用于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對于他“人要知畏懼”的主張,我雙手贊成。在現代社會,我覺得人應該“怕”的至少有兩種:一是應該“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與規章制度,用古人的話說,叫“畏法度”;二是應該“怕”道德,也就是那些雖不違法,但明顯違背社會道德、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絕對不做。那些因為圖一己之欲、逞一時之快而無視法律和道德的人,當他們為自己的“無所畏懼”痛悔不已的時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懿粌H個人要學會知道“怕”,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許多國家都經歷過苦難和挫折,人民曾經深受其害,國家的文明進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國家不知“怕”,對過去的苦難和挫折毫不上心,總是好了瘡疤忘了疼;有的國家卻總是“怕”著,生怕類似的悲劇重演,因而他們總是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1845年,一種卵菌登陸愛爾蘭島,使得全島土豆減少三分之一,災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這場大饑荒使愛爾蘭人口銳減20%至25%。愛爾蘭人沒有忘記這場苦難,他們在首都街頭豎起了大型的紀念雕塑,其中一組饑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在羅斯康芒郡的一座莊園里設立有大饑荒博物館,里面有關于這場饑荒的最完整的收藏。愛爾蘭的史學家和文學藝術家更沒有忘記這場大饑荒,關于這場饑荒的著作、論文、文藝作品如潮噴涌。生活是公正的,像愛爾蘭這樣知“怕”的國家,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往往有備無患,因而幸運地躲避了后來一些災難性的意外事件。
?、葜袊艘幌蛑M言“怕”,在一些人看來,說自己“怕”,就等于承認自己怯懦,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一個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個國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會將各種社會規則和保障體系設計得很完備,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溫暖、快樂的命運共同體。
初中語文議論文習題
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分)
15.請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16.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是如何體現議論文語言嚴密性的?(3分)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為本文的論據,你認為放在哪一段中合適?請說明理由。(3分)
【材料】1958年,我國開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鄧稼先奉命主持設計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分別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國國防自衛武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
初中語文議論文答案
14.(2分)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應該心存畏懼。
15.(4分)首先提出“個人應該懂得畏懼”的分論點,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為道理論據,來論證“人要知畏懼”,接著闡述了“怕”的內涵,最后從反面舉了一些人因無所畏懼而痛悔不已的例子,來論證個人應該懂得畏懼的道理。
16.(3分)“必要”起限定作用,強調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懼是必要的,但這并不等于承認自己怯懦。
17.(3分)應該放在第④段。我國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正是一個國家“知怕”的體現,放在第④段,可以證明本段“一個國家也要知怕”的觀點。
看了“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題”的還看了:
1.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之議論文閱讀
2.初二語文議論文閱讀訓練
3.初中語文閱讀各種類型題解題方法
4.初中語文科普文閱讀試題
5.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