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的窗子閱讀答案
《書房的窗子》閱讀材料
⑤這里不止是光度的問題,而且是光度影響了態度。強烈的光使我們一切看得清楚,卻不必使我們想得明透;使我們有行動的愉悅,卻不必使我們有沉思的因緣;使我們像春草一般的向外發展,卻不能使我們像夜合一般的向內收斂。強光太使我們與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離。而一切文藝的創造,決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攏,而是事物經過個性的溶冶、范鑄出來的作物。強烈的光與一切強有力的東西一樣,它壓迫我們的個性。
⑥以此,我便愛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強,固不必說,就是東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進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隱約,反射而不直接。說到反光,當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帶古老的粉墻,限度地要老到透出點微黃的顏色;假如可能,古墻上生幾片青翠的石斑。這墻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則逼窄,使人心狹;也不要太遠,太遠便不成為窗子屏風;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墻上的光輝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潤澤而淡白,不帶一分逼人的霸氣。這種清光絕不會侵凌你的幽靜,也不會擾亂你的運思。
⑦假如,你嫌這樣的光太樸素了些,那你就在墻邊種上一行疏竹。有風,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賞窗上迷離的竹影;有雨,它給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潔,那清勁,確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無月無風,無雨無雪,紅日半墻,竹蔭微動,掩映于你書桌上的清輝,泛出一片青翠,幾紋波痕,那般的生動而空靈。你書桌上滿寫著清新的詩句,你坐在那兒,縱使不讀書也“要得”。
(選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有刪改)
《書房的窗子》閱讀題目
16.窗子在全文的結構中有什么作用?試作簡要說明。(3分)
17.本文語言典雅,請以第②段為例,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加以簡要賞析。(6分)
18.作者為什么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比之“晴雪梅花”更為空靈、更為生動?請聯系第④、⑤段作簡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4分)
《書房的窗子》閱讀答案
16.【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條重要線索。
②作者開篇寫窗子的功用,接著主要寫“我”喜歡北窗的理由,最后具體形象地描繪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答案】
①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格調典雅。(或:在用詞上使用了對比手法,如“強烈”與“清淡”“敞開”與“隱約”“中午的驕陽”與“落日的古紅”等成對的詞語并舉,使語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喜歡……”,顯得整齊、工整、典雅。(或: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
18.【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顯空濛靈動。
②因為幽光能激發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為光度影響了態度,月光與日光所帶來的美感是不同的。
19.【答案】①通過古墻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繪出來,強化了作者對北窗的偏愛,因為此處更宜于讀書和寫作。
②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增強了畫面感,營造了詩的意境。
③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有變化。
看了“書房的窗子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