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村莊上路閱讀答案
《帶著村莊上路》閱讀材料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把村莊像糖一樣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脫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莊都撲面而來。村莊的竹器、村莊的糧食、村莊的花卉,全都進了城,我感到這一切似乎都是跟著我進城的。我們這些從村莊出來的人,常常聚會,侃起村莊,就好像是在村莊的某個田畝說話,高昂鏗鏘。當我們貧窮,老把村莊當作羞澀;當我們富有,又拿村莊來調味,我們永遠在把村莊當作鋪墊,當作背景。
總感覺對村莊有所虧欠,總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認,終于有一天,我的靈魂在不斷在拷問中,村莊才真實地的凸現出來。走吧,回吧,從村莊出來的人,回去干點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莊最初不認識我們,但等我們一開口,就知道我們是誰了,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畢竟赤身裸體地摸爬過,村莊還殘留著我們的呼吸。其實正是我們想再次縮短和村莊的距離時,村莊似乎在一點點遠去。村莊的風物,村人的思維,常讓我們寡言少語,我們走近親近,又走近了陌生。我們對村莊難以有什么回報,因為過去我們帶走的太多。我們走的時候,不是帶走一把鐵鍬,而是別的東西,這只有我獨自在夜晚書寫文字時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時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莊打擾了。我這后半生還有最大的一個愿望要實現,那就是什么時候,要讓村莊打個盹兒,我要帶著我去上路。
(本文有刪節)
《帶著村莊上路》閱讀題目
18.下列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開頭,“我”一心想離開村莊,但全文卻抒發了他對村莊永遠無法舍棄的深情厚意。
B.無論是在省城讀書,還是在機關工作,“我”都曾為受到家鄉話和“老土”做派的困擾而自卑。
C.離開村莊時,“我”的行囊里裝著整個村莊,曾想抖掉它卻又不能,他覺得家鄉永遠是個累贅。
D.“我走到哪里,村莊都撲面而來。”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對村莊的親切感情。
E.這是一篇用詩的語言、按時間順序、以村莊的貧富變化為線索寫成的優美散文。
19.回答下列問題。
①“我們走的時候,不是帶走一把鐵鍬,而是別的東西。” “別的東西”指的是什么?
②比較下列兩個畫線的句子在句式、語意、語氣方面的不同。
(1)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人,永遠都是村莊的驕傲,也永遠都是村莊的累贅;我們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2)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人,永遠都是村莊的驕傲和累贅,我們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20.概括說明“我”對村莊的感情變化。
21.聯系全文,說說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結尾處所說“我要帶著我上路”的。
《帶著村莊上路》閱讀答案
18.C、E
19.①“別的東西”是指勤勞、淳樸、真誠、善良等美的精神、
品德。
②(1)句比(2)句的優長是:
句式勻稱工整且相互交叉照應。
語意表達充分且得到反復強調。
語氣舒緩且深沉。
20.要點:
①“我”想離開村莊,拋開村莊,因為離開才有出息;②“我”盡力隱藏村莊,但村莊卻像影子一樣關照我,不斷得到她的恩惠,這使“我”開始懂得我們永遠是村莊的驕傲,對村莊心存感激之情;③“我”反省自己,認為自己對村莊應當有所回報。
21.句中的第二個“我”是指一個全新的“我”,考生對“我帶著我上路”可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我”帶著“新我”上路。“新我”是對村莊有新的認識的“我”。“我”對村莊懷有深情厚意,不再因為村莊而“羞澀”。“我”要帶著村莊上路。
答案示例二:“我”帶著“新我”上路。“新我”是指對自己有新認識的“我”。“我”已經和村莊融為一體,一輩子不可能擺脫村莊。村莊的精神將永遠與“我”同行。
答案示例三:“我”帶著“新我”上路。“新我”不想再打擾村莊,不再向村莊索取,而想讓村莊休息。“新我”要更好地回報村莊,為村莊貢獻力量。
看了“帶著村莊上路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