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哲學》閱讀答案
《愛的哲學》原文
東方的哲理詩人泰戈爾的詩句和西方教徒信奉的《圣經》,都對著她歌唱上帝的愛、神的愛、大自然的愛、人類的愛、不朽的愛;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歡樂的還是煩悶的?年輕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間,連續寫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無限之生”的界線》和《畫——詩》。
最使冰心費神的是關于人生意義的思索。——既然每一個人的生命,最終都要匆匆地歸結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驚才、絕艷、豐功、偉業,一遇見死亡,就立即倒下,化為塵土,那么,“這樣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縱然抱著極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處?又有什么結果?到頭也不過是歸于虛空,不但我是虛空,萬物也是虛空。”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參加了文學研究會之后不久,發表了一系列的小說:《超人》《世界上有的是快樂……光明》《月光》等。其中《超人》引起強烈的反響,小說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一樣的土地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陰郁癥的一位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冰心想用母愛這一個無病不治的藥方來醫治像何彬這樣的患著憂郁癥的青年人。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樂……光明》中,想用童心這一個無病不治的藥方來醫治凌瑜這樣的患有厭世癥的青年人一樣。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這樣的同時代人,能夠從苦悶、悲哀、抑郁、幻滅的精神境界中擺脫出來,重新走上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人類的道路。
冰心在為同時代人醫治時代病的時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麗的大自然。冰心認為大自然是燦爛莊嚴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類,卻有許多的煩惱,還人為地造出來了許多的什么貧富、智愚、勞逸、苦樂等等。這種人類社會與美麗的大自然不相和諧的思想,在短篇小說《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維因,他覺得社會是充滿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這個人類社會里,既乏味又無聊,他很想把自己與美麗的大自然調和起來。這種思想發展到極端,就使他想要選擇一處極美的風景,在他的內心與大自然高度協調的時候,驟然地結束掉自己的生命。
既然母愛、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時代病,那么,煩悶的情緒大概就是永遠難以避免的了。每當冰心這位年輕的女哲人想到這里的時候,她就用積極的態度來提醒著自己:“我的心啊!警醒著,不要卷在虛無的漩渦里!”
有人在熟讀了冰心的詩作之后,會說她是一位詩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優美的散文之后,又稱她是一位散文家;而從冰心以“問題小說”步上文壇看,又稱她是一位小說家。無論是她的詩作、散文或小說,在思想風格與藝術風格兩方面,都充分地表現出了冰心“這一個”。那就是:有一種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擾著大學時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頌快樂的時候,也不曾忘記了憂愁;在歌唱幻想的時候,也不曾忘記了失望。這種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漸地形成了冰心許多斷斷續續的思想和觀念,于是它們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樣,從冰心那顆聰慧的頭腦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筆端。
《愛的哲學》習題
19.青年時期的冰心其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她對人生社會有哪些思考?(4分)
20.在這篇傳記里,作者對冰心的稱呼在不斷的變換,請舉例說明為什么?(5分)
21. 作者曾在寫作本文前征求了傳主的意見,冰心只是說:“真。我希望寫得能夠像我。”你覺得本文達到了冰心的要求嗎?為什么?(6分)
《愛的哲學》參考答案
19.(1)青年時期的冰心其思想主要受到的影響有:①泰戈爾思想;②____博愛的思想。
(2)她對人生社會的思考主要有:①人生的意義是歡樂的還是煩悶的,(或人生的意義是什么)②能否(如何)用母愛、童心、以及自然的美來解除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意義”“母愛、童心、自然美”是關鍵詞)(前后兩個問題,每一個問題2分,共4分。)
20.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傳主,所以用不同的稱呼。(2分)開頭稱冰心為“十九歲的冰心”“十九歲的姑娘”表現了受到泰戈爾和____影響時正年輕;稱其為“青年女作家冰心”則說明了冰心在文學上的多方面的成就;而稱冰心為“年輕的女哲人”則偏重于表現年輕的冰心對人生的深入思考。(至少舉出兩個例子,從而說明不同角度,2分,能自圓其說1分)
21.答案一:我認為本文達到了冰心所期望的真實的要求。(表明觀點1分)這首先表現在內容的真實上,本文既充分的表現了傳主青年時期所取得文學成就,也不避諱傳主在追求探索的過程那種矛盾與苦悶的狀態;(內容真實,2分)其次是表達的真實,本文在表現她的文學成就,特別是表現她的矛盾與苦悶時,大量引述了冰心的原著,以翔實的材料來印證當時的思想狀態,這都增強傳記的真實性。(表達真實,2分)這正是冰心本人的愿望,做到了“真”,就這點而言,本文達到了冰心的要求。(回應問題1分)(不出現內容真實,表達真實,能答到“真實反映當時的矛盾狀態,引述原著”此二點亦可)
答案二:認為沒達到要求的,只要有理有據,自圓其說,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