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九月望日閱讀答案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閱讀材料
【注】①這首詞大約作于紹興八年(1138年)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時期。當時,北方大片國土為金兵所據,南宋王朝只擁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為扼江守險、支援北伐的重鎮。②云中,指云中郡,漢代北方邊防重鎮,魏尚、李廣曾在這里抗擊匈奴。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閱讀題目
8.詞上闋“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三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詞的末尾“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二句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闡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閱讀答案
8.(5分)作者在寒秋之夜登高遠眺,遙望淪喪的大片山河,滿目凄涼;只能借酒澆愁,與客同醉。(2分)寫出了作者為山河破碎感到痛心,又為自己未能收復失地而痛苦。(3分)
9.(6分)詞人以“漢代魏尚、李廣曾在云中郡抗擊匈奴”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因年事已高無力報國的慚愧,(3分)又寫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內心仍存有恢復故土的愿望。(3分)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賞析
上片,首四句寫與客習射西園的時間,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風暫起,寒意陣陣,夜半時分,直入梧桐。西風凄緊,冬之將至,詞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方將士,該是為他們準備過冬的糧餉,趕制棉衣御寒的時候了。他曾兼總四路漕計補給饋響,軍用不乏,全力支持抗戰,冬季來臨,自然使他因關切前方而心緒不寧。“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詞人起身離座,登上城樓,向中原望去,卻見千里關河、寂寥冷落,他雖致力于抗戰,無奈宋廷堅持茍和,抗金事業沉寂無著。面對冷落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沉痛難耐,只能借酒澆愁,故曰與客同醉。在宴飲之后,天之將曉,軍中鼓聲響起,習武場上,武士們手持雕弓,走馬飛馳,好一派習武馳射的豪壯場面,令人振奮不已。
下片寫西園習射。面對眾人馳驅習射,六十開外的詞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當年的豪氣現在已經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樣,揮手弦響,雙箭落地。這里有對虎士的贊許,更有對自己衰老的感嘆。敵虜未滅而己身已老,不能馳騁疆場,使他深感遺憾,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結,直抒胸臆。詞人雖因無力報國而慚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結邊防,在垂暮之年,還以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為己任,表現了一個老年抗金志士的壯偉胸懷。
本篇筆力雄杰,沉郁蒼健,具有豪放風格。
看了“水調歌頭九月望日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