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蘇軾閱讀答案
《少年游·去年相送》蘇軾 原文閱讀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少年游·去年相送》閱讀習題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地點、氣候,說明夫妻間思念之深。
B.詞的上片引入了《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的絕妙好辭。
C.詞的下片轉寫夜晚,“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說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
D.詞的結尾三句作者將妻子與“姮娥”對比,虛實相襯,通過描寫姮娥有雙燕相伴的畫面,襯托出梁下無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2)上片中“飛雪似揚花”和“楊花似雪”能否對換位置,結合全詞說明原因。(4分)
(3)有人說.這首詞的構思“有點特別”,“特別”在什么地方?請簡要分析。(4分)
《少年游·去年相送》閱讀答案
(1)D (3分)
(2)(4分)不能對換。(1)詞的格式所限。詞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句式和押韻的需要,不能調換;(2)節令所限。離別時“飛雪似楊 花”,是冬天,而如今“楊花似雪”是春末。(3)感情所限。“飛雪似楊花”正面烘托親人離別時思婦內心的凄苦,“楊花似雪”則樂景寫哀情,表現春將盡時思 婦對末歸丈夫的深深思念。(任答兩點即可,每點2分)
(3)(4分)本詩的特別之處在于作者以“代人寄遠”的形式,從對方著筆,借思婦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來表達自己的思歸之情。(2分)上片以思 婦之口,訴說丈夫離家已久,當歸未歸;下片寫思婦對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悵的情景。這樣寫就把自己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達得婉曲動人。(2分)
《少年游·去年相送》閱讀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賑濟災民而遠在潤州時(今江蘇鎮江)。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此詞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轉地表現了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寫夫妻別離時間之久,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去年相送”;離別的地點——“余杭門外”;分別時的氣候——“飛雪似楊花”。把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說得如此之分明,說明夫妻間無時無刻不在惦念。大雪紛飛本不是出門的日子,可是公務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發,這種凄涼氣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同樣點明時間——“今年春盡”,氣候——“楊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別的丈夫“猶不見還家”。原以為此次行役的時間不長,當春即可還家,可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這一段引入了《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的絕妙好辭。
下片轉寫夜晚,著意刻畫妻子對月思己的孤寂、惆悵。“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說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結尾三句是說,妻子在人間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宮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樣。姮娥憐愛雙棲燕子,把她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那畫梁上的燕巢,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羨慕雙燕,而更思念遠方的親人。
《少年游·去年相送》閱讀拓展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祐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現今存。
看了“《少年游》蘇軾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宿遷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高考語文第一輪綜合復習題(附答案)
3.廣州市八年級語文試卷及答案
4.初三語文上冊期末試題(答案)
5.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