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zhàn)與齊欲伐魏對比閱讀答案
【甲】《曹劌論戰(zhàn)》
【乙】《齊欲伐魏》
注釋:①淳于髡(kūn):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zhàn)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疆。②環(huán)山者三:相當于“三環(huán)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
相關習題
9.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又何間焉(間:間隔)
B.神弗福(福:幸福)
C.謝將休士也(謝:感謝)
D.淳于髡謂齊王(謂:對……說)
10.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小大之獄無勞倦之苦
B.先帝不以臣卑鄙何以戰(zhàn)
C.而擅其功面山而居
D.萬鐘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1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甲文中曹劌認為魯國打敗齊國的關鍵就是靠軍隊的勇氣,于是曹劌親自馳騁疆場,身先士卒,鼓舞士氣,擊敗齊國。
B.甲文中記錄了曹劌對戰(zhàn)爭的看法,生動闡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掌握時機,是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必要條件。
C.乙文中淳于髡通過分析國內(nèi)外形勢,認為只有依靠強大的秦國和楚國,齊國才能避免戰(zhàn)爭。
D.乙文中齊王雖然對強大的魏國有恐懼之心,但齊國的將士卻能夠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為國立功,大將田父表現(xiàn)尤為突出。
12.下列對兩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兩篇文章的語言精練明快生動,說理直接明了,開門見山,針對性強。
B.甲文主要是寫曹劌關于戰(zhàn)爭的論述,著眼于表現(xiàn)他的“遠謀”;乙文主要是寫淳于髡用講故事的方法對齊王曉之以理,達到了勸阻齊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聰明才智。
C.甲乙兩文內(nèi)容都與戰(zhàn)爭有關。甲文對戰(zhàn)爭場面進行了詳寫,而乙文則對戰(zhàn)爭場面進行了略寫。
D.甲乙兩文都采用了對比寫法。語文試卷第4頁(共14頁)甲文中曹劌與魯莊公作對比,突出魯莊公政治上的無能;乙文中淳于髡與齊王作對比,來烘托齊王的膽小。
13.將第三題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文:
(2)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
譯文:
14.你對甲文中曹劌這個人物形象有何認識?請結合其言行簡要作答。(3分)
參考答案
9.D
10.A
11.B
12.B
13.(1)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2分)
(2)現(xiàn)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使百姓疲乏。(2分)
14.可從曹劌抗敵御侮、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精神以及聰明才智等選擇任一方面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作答。此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