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之法閱讀答案
孔子從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他對事情看得透徹,見其始而知其終,分析出情形。魯國之法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魯國之法閱讀答案,歡迎參考學習!
《魯國之法》文章閱讀:
魯人為臣①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貢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④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①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國庫。③子貢:孔子的學生。④賜:子貢的名。
《魯國之法》閱讀練習題:
【小題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魯人為臣妾 ( )
②可以移風易俗 ( )
③則不復贖人矣 ( )
④富者寡而貧者多()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 “于” 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魯人為臣妾于諸侯A.取金于府B.余將告于蒞事者C.而教導可施于百姓D.行者休于樹
【小題2】.用“/ ”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小題4】.孔子對子貢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2分)
《魯國之法》閱讀題參考答案:
【小題1】(1)① 做② 改變 ③再 ④ 少(4分)(2) D(2分)
【小題1】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2分)
【小題1】(1)魯國人一定會有許多救落水者的人了。(2分)
(2)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2分)
【小題1】孔子不贊同子貢的做法。孔子從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孔子認為圣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不富裕的百姓效仿他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國人。
魯國之法參考譯文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諸侯國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后拒絕收下國家補償金。孔子說:“賜(子貢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辦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俗習慣,影響老百姓的行為,并非個人的事情。現(xiàn)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你收回國家的補償金,并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從今以后,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