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答案
《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材料
?、萁窆盼慕泴W并不總是水火不相容的。今古文經學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經學大師來完成的。古文經學大師都能博通群經,并對今古文經了如指掌。古文經學為了戰勝今文經學,都重視并能夠汲取今文經學的優點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經學固步自封。許慎、鄭玄等在今古文經學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許慎的古文經著作《說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經學家對字義的解釋,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經學。
?、薇M管今古經學在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爭,但是他們的政治目標(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封建秩序)從根本上是相同的,決定了他們必將會最終趨向統一。
(摘編自《試論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
《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經學”或“經”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今文經和古文經的稱謂,是源于他們不同的書寫方式,今文經是用西漢通行的文字隸書寫成的;古文經是用小篆、大篆和六國文字寫成的。
B.今文經和古文經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其中西漢經學的歷史主要是今文經學發展的歷史,西漢哀帝時期,古文經才出現。
C.今文經學派和古文經學派起源和傳承并不相同,學者們普遍認為古文經學派源于荀子,今文經學派源于孟子。
D.今文經學派根據現實的政治需要來解讀經,來論證現實政治的合理性,因而稱“今”;古文經學派按字義解釋經文,力求弄清經文的本義,因而稱“古”。
2.對“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劉歆建議古文經應該立為學官,但遭到今文學派的抵制,雙方斗爭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B.直到王莽執政,重用劉歆,扶植古文經學,于是《春秋左氏傳》《毛詩》等都立了學官,開始出現融合局面。
C.許慎、鄭玄等古文經學家在今古文經學融合中做出的突出貢獻,是重視并能夠汲取今文經學的優點完善自我。
D.今古文經學經過四次激烈的斗爭,使二者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最終古文經學取得了勝利,今文經學趨于消亡。
3.下列的分析推斷符合原文的內容的一項是( )
A.從文字形式上看,今文經學源于古文經學,古文經學要想流傳必須改寫成今文。今文在字體上占有優勢。
B.今文經學走向陰陽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既有著服務“現實的政治需要”的表面原因,也有著“重微言大義”的本質原因。
C.雖然地位、目的有不同,但政治目標相同,決定了“今”“古”兩派不總是水火不相容的,最終必然既有斗爭又有融合。
D.要完成今古文經學的融合的任務,必須是對本派了如指掌,同時又對另一派有著深入研究,能夠融會貫通的大師。
《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答案
1.B(A去掉“小篆”。C改為“有學者認為”。D因果關系錯,“今” “古”是時間和傳承原因。)
2.C(A項有斗爭,但目的不一樣,古文經學是為了取得合法化,并不是鞏固自己的地位。B項“立了學官”是斗爭的結果,不是融合。從原文看,“融合”是內容上的互相吸收。D項“勝利”是取得了合法地位,今文經并未消亡。)
3.D (A項對應原文“今文經學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說的是字體,“今文經學源于古文經”說的是內容。B項原因是“歪曲經義來論證現實政治”這是本質原因。 C項應改為“政治目標相同,最終必然融合”。)
看了“兩漢今古文經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