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弈與中國形象閱讀答案
《文化博弈與中國形象》閱讀材料
實際上,每種文化都有其歷史局限性,每種文化形態都應當自覺地將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放在同等水平上進行比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在經濟全球化日趨強勢的當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優勢為他們實行文化霸權找到了理由。他們認為自己經濟發達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的先進性,因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發展都要向他們看齊;而且,物資和技術上的強勢也為其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的傳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后盾和技術支持。
當今世界文化的趨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同國家的人越來越愛穿相同牌子的衣服、住相同風格的房子、用相同的交通工具甚至愛吃相同的快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挖掘本土文化的個性、光大文化的“中國元素”是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中國元素”代表的是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國形象”,它包孕著中國文化精神的傳統與現代、物性與神性,它容納了中國文化形態的自然與人文、日常與信仰。在全球化時代,“中國元素”將為中國文化承擔起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的時代使命。中國作為新興的市場化國家,雖然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但是在全球化影響下也難免遭受外來強勢文化的侵蝕,鍛造文化的“中國元素”是一條捷徑卻非坦途。
為了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們既要繼承傳統,發揚民族優秀的文化,也要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吸納外來的先進文化。同時,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深的時代氛圍下,我們應該將培養跨文化公民意識的能力當作未來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務。為了在新形勢下開創中國文化外交的新局面、將文化的資源優勢全面轉化為競爭優勢,必須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是在微觀層面,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提升文化產業層次;二是在宏觀層面上,通過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先進文化、引領中國形象等,提升民族文化的國際地位,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嶄新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立。
《文化博弈與中國形象》閱讀題目
1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文化作為“大國”的四大標志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其重要性起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B.在全球化時代,由于信息流動的空前暢通,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異乎尋常的激烈,交融也異乎尋常的寬泛。
C.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時代,由于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邊界難以作為界定我們的社會和文化身份的參數,動態的跨文化認同悄然崛起。
D.中國仁愛和恕道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及其對差異的包容、接納、欣賞態度等在跨文化交往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E.作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組成部分的“中國元素”,將承擔使中國文化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的時代使命。
1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全球化滲透到文化領域后,人們普遍擔憂的文化同質化問題正在各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轉化為“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動。
B.意識形態基本相同的國家間也展開了為捍衛文化權利和爭奪文化利益的較量,可見文化的沖突和競爭在全球化時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C.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有先進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因而經濟其發達,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發展都要向他們看齊。
D.不同國家的人在衣、食、住、行上表現出的越來越多的共性追求,反映了當今世界文化趨同之勢愈演愈烈。
14.如何理解“鍛造文化的‘中國元素’是一條捷徑而非坦途”這句話的含義。(4分)
15.聯系全文,概述如何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來提升中國形象。(4分)
《文化博弈與中國形象》閱讀答案
12.C、D(C項“難以作為……參數”錯,原文的表述是“難以作為永恒的參數”;D項“發揮了”錯,原文是“將……會發揮獨特的作用”。)
13.C(“有先進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發展都要向他們看齊”都是西方發達國家實行文化霸權的自以為是的理由而已。)
14.⑴“中國元素”代表著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國形象”,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因此鍛造文化的“中國元素”是樹立中國大國形象的一條捷徑。
⑵中國是新興的市場化國家,在全球化影響下難免遭受外來強勢文化的侵蝕,鍛造文化的“中國元素”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說不是一條坦途。
(答對一個要點給2分,共4分)
15.⑴繼承并發揚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先進文化,引領中國形象。
⑵改革文化體制,提升文化產業層次,
⑶積極吸納外來的先進文化,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⑷將培養跨文化公民意識的能力當作未來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務。
(答對一個要點給1分,共4分)
看了“文化博弈與中國形象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