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廉德思想閱讀答案
《儒家廉德思想》閱讀材料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中,對歷史上風清氣正社會局面的出現起到過積極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為政歸根結底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政權,這也使封建臣子在踐行“廉”的過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為鑒能夠知興替,這些都不妨礙今天我們從中汲取有益啟示。
(節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3月28日)
《儒家廉德思想》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中,言行不屬于本文所論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項是()
A.孔子主張把儉樸的生活與遠大的理想相統一,如他稱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B.墨子認為“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贏得好的名聲,就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志強智達,言信行果”。
C.諸葛亮強調,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即“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誡子書》)。
D.清朝陜西蒲城知縣蔡信芳離任時,作《罷郡》一詩來抒發情感:“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關中一點棉。回看群黎終有愧,長亭一別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正直、清廉、知廉恥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們既是中華傳統的倫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倫理思想。
B.漢代以后,儒家對“廉”的認識由道德層面轉到政治層面,把“廉”這種基本的道德操守轉化為為政的根本。
C.在漢代依據察舉制度中的舉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選拔、任用為官員,可見當時的統治者對廉德思想非常重視。
D.廉是一種基本道德操守,也是為政之本,從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國理政的要求出發,儒家積極倡導廉德。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從“內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內圣”側重個人修養,而“外王”強調“廉”則政興,這就很好地解釋了怎么做到“廉”的問題。
B.《晉書·阮種傳》中形象地說明了廉潔對于為政的重要意義,只有為官者廉潔才能保證政權穩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潔,政權早晚會滅亡。
C.儒家思想認為:“做好官”的前提條件是“做好人”,但這還不夠,還要在政治實踐中貫徹運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節操等。
D.盡管封建官員在踐行“廉”的過程中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對清明的社會局面也起到過積極作用,也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儒家廉德思想》閱讀答案
1.B(所論述的是“信”)
2.B(依據原文“‘廉’更多地與政治行為聯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轉到”“轉化”,漢代以后“廉”在“道德層面”和“為政層面”都存在)
3.A(“內圣外王”解釋的是“為何廉”)
看了“儒家廉德思想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