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歌說明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吳歌》閱讀材料
吳歌大多為情歌。萬歷時期的掛枝兒,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是傾訴私情的,其中尤以表達女性的情愛為最,表現(xiàn)出女性掙脫枷鎖的強烈沖動。明朝是提倡婦女守節(jié)最嚴酷的時代,然而就在這禁錮最嚴的時期,從吳歌中迸發(fā)出女性要求自主擇偶的別樣聲浪。這些女性不畏眾議,不為利誘,敢于走出家門,出了事自己承擔。在吳歌里,被封建禮教長期壓抑的人性,終于噴薄而出,。就連深鎖寺院的尼姑、高齡的老婦,這些被禁錮最深的人群,都敢于冒人言之大不韙,為爭取愛情亡命獻身,這與正史宣揚的節(jié)烈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以吳歌的形式傳播于鄉(xiāng)間里巷,為婦孺童叟津津樂道。這說明民間社會并不都受統(tǒng)治階級意識的控制,理學家滅人欲的思想在這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以情喻事,是明清之際的時尚,吳歌中的一些情歌亦是如此。它們以情為由頭,或抨擊時政,或把官府作為嘲弄的對象。萬歷王朝的首輔沈一貫曾說:“往時私議朝政者不過街頭巷尾,口喃耳語而已。今則通衢鬧市唱詞說書之輩,公然編成套數(shù),抵掌劇談,略無顧忌。所言皆朝廷種種失敗,人無不樂聽者。”這種民間的異端言行,是對封建秩序和傳統(tǒng)文化格局的抵制和消解。
可以說,正是這一腔充滿質樸人生感受的吳歌,萌動著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哺育了明清之際的異端思潮,顯示了人文意識的覺醒。
(摘編自劉志琴的《吳歌與人文啟蒙——重識江南小調》)
《吳歌》閱讀題題目
8.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歌產(chǎn)生的時間與《詩經(jīng)》、《楚辭》一樣古老,、它流傳到明清時進入全盛期,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被人們廣為傳唱。
B.“吳蔡謳”清麗委婉,聽起來引入人勝,于是,它在魏晉南北朝時被用于人際交往中的應酬唱和,成為一種社交禮儀。
C.理學對人們思想的鉗制和完備的宗族規(guī)章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是漢唐張揚的時代個性在宋代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
D.產(chǎn)生于我國江南地區(qū)的民間小調《茉莉花》與阿炳的《二泉映月》,不僅在當?shù)丶蚁覒粽b,即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
9.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發(fā)源于吳地水上人家的漁娘曲“吳蔡謳”,一旦被改編為“清商樂”為雅文化所吸收,應該就不再具有原生吳歌的特點了。
B.漢族本來同其他民族一樣能歌善舞,但從宋代開始,人們不能再像以前勁歌狂舞了,漢族的歌舞才能也逐漸不如其他民族了。10.聯(lián)系文本,談談吳歌的價值和意義。(3分)
C.明代那些以大膽追求愛情為內容的吳歌被傳播于鄉(xiāng)間里巷并受到熱烈歡迎,這說明民間與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并不完全相同。
D.明清之際那些以情喻世的吳歌,作為不同于統(tǒng)治階層的異端言行,對封建統(tǒng)治秩序和傳統(tǒng)文化格局必然會構成一些威脅。
《吳歌》閱讀題答案
8.B(在原文中,“清麗委婉的‘吳蔡謳’聽起來引人入勝”并不是導致“它在魏晉南北朝時被用于人際交往中的應酬唱和,成為一種社交禮儀”的條件或原因。)
9.A(由原文“后人考證為漁娘曲的‘吳蔡謳’,大約就是吳歌的原生狀態(tài)”可知,吳蔡謳“不再具有原生民歌的特點”的說法錯誤。)
10.萌動著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哺育了明清之際的異端思潮;顯示了人文意識的覺醒。
看了“吳歌說明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