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閱讀練習及答案
《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閱讀材料
而儒家的“八條目”更具體,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一步步地設定出了內修己身、外治家國的步驟和方法。可以說,儒家學說真正 實現了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是中國培養君子的成功學理論。
其次,從社會層面看,儒家學說是一種提倡入世的、有為的、積極投身社會的思想, 與道家的清靜無為、佛家的看破紅塵相比,儒家提倡“學而優則仕”,鼓勵莘莘學子報效 國家、服務社會、貢獻自我。可以說,儒家從創立之初,就始終在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這種人才,是“常以天下為己任”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就拿中國 本土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儒道兩家對照來說:道家像是天空中的翱翔者,而儒家像是大地 上的苦行者;道家崇尚個體意志、追求超脫世外,儒家推崇集體精神、擔負家國天下。儒 家知識分子是為構建仁愛社會、和諧社會、禮樂社會、大同社會而奔走呼號的行者。他們 踐行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社會理想,雖“人不堪其憂”,但是“不改其樂”!
再次,從歷史階段上看,儒家學說,是一種適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穩定社會的、 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論。我們回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就會發現:每當一個朝代進入到穩 定時期、盛世時期,國家一定會重新強調以儒治國、以文治國,這是經過多次實際檢驗的 歷史發展規律。就連那些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中央政權,如元朝、清朝,經過一段時期的 文化沖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歸到儒家治國方略。儒家文化在個人層面提倡君子 風范,在社會層面提倡綱常倫理,在國家層面提倡仁政愛民和為政以德,在國際層面提倡 天下一家和仁者無敵,它是一種進取型的、維穩型的、秩序型的、中和型的文化,特別適 用于個人的平穩上升、社會的穩步發展、國家的安定和諧、世界的和合萬邦。
當今,我們的國家經過政權穩定、經濟發展,也進入到了文化復興的發展時期,面臨 著文化繁榮的時代命題。此時,儒家文化中的優秀、精華部分,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部分, 也隨歷史規律又一次蘇醒在我們的社會中。比如,我們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就是既承襲著儒家學說的智慧基礎,又融入了社會主義的時代需求,是一種涵古納今、承 前啟后的價值導向,也是以儒家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今天的一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 發展。正如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 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選自《論在紀念孔子誕辰 256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有刪改)
《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閱讀題題目
6.下列關于“儒家學說”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程中,儒家學說一直是官方正統學說。
B.儒家提出的理想雖然高遠,但實踐方法很樸素,容易去踐行。
C.儒家學說是中國培養君子的成功學理論,真正實現了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
D.儒家學說提倡入世、有為,鼓勵莘莘學子積極投身社會、報效國家。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家的“愛有等差”觀比墨家的“兼愛”觀更加高遠,也更具可操作性,因此更能使人照著入手去做。
B.儒家從創立之初就以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它培養的人才“常以天下為己任”, 服務社會,貢獻自我。
C.回顧中國歷史,可以發現一條規律:每當一個朝代進入到穩定、盛世時期,國家一 定會重新強調用儒家思想治國。
D.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中央政權也會自覺地去吸收儒家思想的精華,來 加強或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儒學曾是社會主流思想,自從受到“五四”時期西化思潮和批孔運動的沖擊后,其在國人心目中就成了一種腐朽的學說。
B.儒家的“八條目”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講“內修己身”的,“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講“外治家國”的。
C.儒家推崇集體精神、擔負家國天下,道家崇尚個體意志、追求超脫世外,因此儒家 比道家在哲學上境界更高、影響力更大。
D.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襲著儒家學說的智慧基礎,融入了社會主義的時代需求,具 有承前啟后的價值導向,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閱讀題答案
6.A(A項“儒家學說一直是官方正統學說”表述過于絕對,原文為“儒家思想長久以來被認作中國社會的官方正統學說”。)
7.C(A項,“儒家的‘愛有等差’觀比墨家的‘兼愛’觀更加高遠”于文無據;B項,“儒家從創立之初就以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無依據,原文 為“儒家從創立之初,就始終在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培養人才”是客觀效果而非主觀目標;D項中“自覺”說法錯誤,原文為“經過一段時期的文化沖突和思 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歸到儒家治國方略”。)
8.D(A項,表述武斷,原文說的是儒學“漸漸式微直至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腐朽舊說”;B項,“修身”是講“內修己身”的;C項,“儒家比道家在哲學上境界更高、影響力更大”的說法沒有依據。)
看了“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閱讀練習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