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的自殺之旅閱讀答案
《旅鼠的自殺之旅》原文閱讀
旅鼠是北極草原上的老大,它們的生育速度實在太快了,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對鼠男女如果從春天開始致力于生育大計,到秋天就會制造出幾十萬個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數量就會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這時,它們得考慮子孫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過剩的數量呢?死亡!主動的死亡是最好的方式。
這時,旅鼠搖身一變,顏色從原來的灰黑色忽然變成鮮艷的橘紅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來天敵為自己舉行腹葬。但是狐貍們、貓頭鷹們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們集合起來,幾十萬只、幾百萬只成群結隊地開始了一生中最悲壯的旅行。它們鋪天蓋地地向大海擁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橋,以肉體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過同類的尸體繼續前進。大軍所到之處,植物統統被吃得精光,草地變成荒原,它們的死亡隊伍來到
海邊之后,幾百萬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滾……
旅鼠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這種死亡之旅。美國的皮特克用營養恢復學說來解釋旅鼠的自殺:當鼠類數量達到高峰時,植被因遭到過度啃食而被破壞,食物不足,隱蔽條件惡化,于是,它們只好除了留下少數以繁衍后代之外,統統去死。等到植物恢復時,它們的數量再節節攀升。
《旅鼠的自殺之旅》閱讀習題
14.從本文的介紹來看,旅鼠具有哪些特點?(3分)
15.旅鼠主動死亡的方式可分為哪兩種?(2分)
16.從旅鼠主動死亡的行為中,我們能獲得—些有價值的啟示呢?請談談你的思考。(4分)
《旅鼠的自殺之旅》閱讀答案:
14.①生育能力強(繁殖速度快);②對植被破壞性大;③數量過多的情況下主動死亡。
15.一是變成醒目的顏色,招引天敵來吃掉自己(為自己舉行腹葬);二是集體奔向大海溺水死亡。
16.答案要點:①在集體行為中團結一致、義無反顧、不畏犧牲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②為了未來的生存,人類應該主動防范某些隱蔽條件的惡化。③當災難來臨時,主動犧牲某些利益是必要的。(答出其中二點即可)
《旅鼠的自殺之旅》閱讀拓展
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哺乳類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旅鼠
旅鼠腿短,耳朵小,毛軟。除尾巴外,全身長10-18厘米。毛上層為淺灰色或淺紅褐色,(有時也會成橘紅色),下層顏色更淺,有的旅鼠在冬天時毛色變為全白,有利于保護自己。
在北極苔原地區,數量過多和食物缺乏導致大量的旅鼠快速遷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小動物能在一天內遷徙10英里。對一些弱者來說,這種遷徙的速度太快,而一旦落后就會死亡。
旅鼠在春天時會由冬天時的干燥地區移往夏天的潮濕地區,其數量約三~四年達到族群顛峰,在巔峰那年的夏末或秋季時會由高密度的地區遷往低密度的地區。
當旅鼠的數量實在太多,而天敵數量總是有限,無論怎樣地暴露自己都收效甚微。因此它們會顯示出一種非常強烈的遷移意識,聚集在一起,漸漸地形成大群,開始時似乎沒有什么方向和目標,到處亂竄,就像是出發之前的亂忙,正在準備似的。但是后來,不知道是誰下了命令,也不知誰帶頭,它們卻忽然朝著同一個方向,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往往是白天休整進食,晚上摸黑前進,沿途不斷有老鼠加入,而隊伍會愈來愈大,常常達數百萬只,逢山過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繼,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前進,決不繞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無懼色,紛紛地跳將下去,直到被洶涌澎湃的波濤所吞沒,全軍覆沒為止。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奧秘。
網上流行一篇署名"桑內斯"的"美文"《浩蕩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約》,轉自《讀者》2005年第15期,據說是一位挪威癌癥病人在追隨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頓悟了生命的真諦:無須畏懼死亡,因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內容和文筆看,不像是翻譯作品,當是某個國內作家的假冒之作,里面繪聲繪色地描繪自己跟蹤目睹數百萬只旅鼠為了物種的利益,在浩浩蕩蕩的長途跋涉之后集體跳海自殺的場面(被淹死),其實是從國內介紹"旅鼠之謎"的科普文章改編而來。
傳說,當旅鼠數量達到頂峰時,它們就會自發地集體遷移,奔赴大海自殺,只留下少數同類留守并擔當起傳宗接代的神圣任務。迪斯尼在1958年拍攝的記錄片《白色荒野》中,就記錄了旅鼠成群結隊地遷徙、最終跳海自殺的場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說。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影響深遠,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約的動人傳說在西方家喻戶曉。
看了“旅鼠的自殺之旅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初二下《大雁歸來》課后練習答案
2.樹木空心之謎閱讀題答案
3.初二下《旅鼠之謎》課后練習及答案
4.母狼的智慧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