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靈魂閱讀答案
《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靈魂》閱讀材料
④多少皇帝夢在南京灰飛煙滅,這座城市是一個圈套重重的城市,它從來就不屬于野心家,野心家們對這王者之地的鐘愛結果是自討苦吃。似乎很難說清楚這城市心儀誰屬于誰,但是它不屬于誰卻是清楚的。
⑤如今我已經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選擇南京作為居留地是某種人共同的居住理想。這種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個燦爛的文明大光環,這光環如今籠罩著十足平民的生活。這城市的大多數角落里,推開北窗可見山水,推開南窗可見歷史遺跡。由于不做皇帝夢,不是什么京城,所以城市不大不小為好,在任何時代都可以徒步代車。這類人對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觀察,然后對比著自己,得出一個結論,自己智商超群,而他們淳樸厚道容易相處。這類人如果是魚,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是一條奔流著的卻很安寧的河流。無疑地,我就屬于這樣的人。我身邊還有很多朋友,他們的職業幾乎都是一種散漫的自我中心的職業,寫作,繪畫,他們在這里生活得非常自得,這局面似乎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勝利,皇帝們無奈放棄的城市,如今成為這類人的樂園。
⑥除了冬夏兩季的氣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來者們幾乎不忍心用言辭傷害這個城市平淡安祥的心。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遠處于王者地位。當你登上數百個臺階極目遠眺,方圓十里之內一片林海,綠意蒼茫,這是一個最適合偉人靈魂安息的地方。在和平年代里,紫金山與長江不必是御敵的天然屏障,它們因此心情愉快,盡職盡力地孕育著身邊的城市,也使這個城市的上空蒸騰著吉祥的氤氳之氣,而東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頭,一個城市靠在這枕頭上,以一種自得的姿勢開始酣暢的午后小憩。
⑦20世紀末急劇推進的全球化浪潮使每個地方的日常生活都趨于雷同,但南京卻能提醒你,一個城市自有一個城市的緬懷和夢想。
⑧直到現在,許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勝之地我還沒去過,但一個人如果喜歡自己的居住地,他會耐心地發現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麗。以前還算年輕的時候,每年夏天我會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是八月將盡的時候,一群朋友騎著自行車闖到了湖邊。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見是黑藍色的夜空和滿天的星斗,耳邊除了水聲,便是四周樹林在風中沙沙作響的聲音,你能聽見自己呼吸的聲音,似乎也能聽見湖邊的草木和樹葉的呼吸,一顆年輕的心突然便被這城市感動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這里,多好!
⑨這份感動至今未被歲月抹平,因此我無怨無悔地生活在這個歷史書上的凄涼之都,感受一個普通人在這座城市平淡而絢爛的生活。我仍然執著于去發現這座城市——但眾所周知,這座城市不必來發現我了。
(選自《作家讀城》 有刪節)
《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靈魂》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始,作者寫自己在明孝陵散步,由石墻青苔引發了對南京城靈魂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明孝陵主人朱元璋的緬懷。
B.南京這個城市,因權力者的鐘愛,歷史上曾屢次風華絕代,尊貴榮耀,但榮耀總像露珠一樣短暫,風華絕代不是它的命運。
C.由于未能預先識破南京城的命運,朱元璋、洪秀全這些權傾一時的野心家們注定只能在這個城市走向自我人生的悲劇。
D.紫金山和長江不僅孕育著南京這個城市,也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吉祥的氤氳之氣。和平的年代的南京顯得休閑而且自得。
E.文章將南京光榮與恥辱并存的歷史與現代南京的平淡安詳進行對比,使文章既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生活氣息。
小題2:本文語言優美,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從文章前三段中找出兩處不同的手法加以賞析。(6分)
小題3: 根據文意,簡要概括作者對“南京的靈魂”的理解。(6分)
小題4: 文章第5段末尾說“皇帝們無奈放棄的城市,如今成為這類人的樂園”,這類人有什么特點?你如何看待這類人?(6分)
《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靈魂》閱讀答案
小題1:A C
小題2:比喻:①“它的榮耀像露珠一樣晶瑩而短暫”既寫出了榮耀的美麗,又寫出了榮耀的虛幻易碎和短暫;②“這個城市是一本打開的舊書,書頁上飄動著六朝故都殘破的旗幟。”寫出了南京城有數個王朝建都,都維持不久就滅亡的歷史,突出了南京城的歷史悠久;
擬人:①“感到石墻在青苔的掩飾下做著一個灰色的夢”,灰色的夢突出了明孝陵的古老,用擬人的手法也與文章題目相映襯;②“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見了南京的靈魂”,明孝陵是南京悠久歷史的象征,但明朝又很快遷都,南京城就是這樣有王者之氣,卻又從來不屬于野心家。
小題3:歷史上,南京既有過作為國都的光榮與尊貴,也有過被拋棄的殘破和凄涼;(2分)南京一直拒絕成為野心家附屬之地;(2分)如今,全球化浪潮中,南京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個性,呈現出十足的平民生活氣息,平淡安詳而靜謐美麗。(2分)
小題4:這類人主要具有兩方面的特征①喜愛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有一定的文化素養;②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智商超群,熱愛自由,性格散漫。
看了“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靈魂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