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可喜的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在 可持續性學習和自主學習方面確實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績。你可曾聽到,人大學子清晨一勺池畔的朗朗讀書聲;你可曾看到,教室里選修課上同學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你可曾體會到,英語角里當代大學生們那令人感慨的學習激情;你可曾留意到,各種組織社團的成員們在校訓石旁集結待命、出發參觀實踐時的激動和喜悅······當今大多數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都能根據自我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價值觀自主地選擇科目、接受相關教育;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暢游圖書館悠悠書海,選取自我興趣所在的圖書研讀推理;大多數學生能組織或被組織參加豐富多樣的活動去擴展視野、獲取知識、鍛煉能力······縱觀全局,可謂自主學習之花艷麗奪目,終身學習之葉蔥郁繁茂。
更加不容忽視的是,隨著近年來民族情感教育、國防教育的持續開展以及國情知識的深入普及,當代大學生已能將自己的學習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相連接,站在為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上嚴謹而又認真地審視自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不斷地深刻反省自我的不足并以積極的態度加以改正,努力用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改造自我,用科學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成為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真正做到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然而美玉之中猶有瑕疵。部分大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誤解了學
習的真正含義,結果陷入困局,空有滿腹經綸卻只能紙上談兵、眼高手低;部分大學生為爭取不掛科、能順利拿到畢業證書而應付學習,平常不努力,待到考試將至卻又夜夜通宵、挑燈苦戰,學習目標不端正、學習態度不嚴肅;更有甚者一旦脫離高中的壓力便開始無節制的放縱自我,日日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懶散無事、虛度光陰,完全放棄了學習,不把前途當回事。至此不由得想起某評論家的一句話來,“長此以往,中國還能出大師嗎?”
瑕疵難掩美玉,不足方顯真實。千萬學子齊協力,萬古蒼龍今朝騰。傾聽著金葉滿落的一勺池畔那朗朗書聲,沐浴著滿懷活力與激情的縷縷陽光,看著成群結伴的當代精英們精神飽滿地趕往教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主學習之花定將更加美艷奪目,可持續學習之葉定將更加繁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定將更加富強,我們的未來定將更加輝煌!
學習態度的含義
學習態度就是指個人對學習以及學習的相關情境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學習態度的A-B-C三維結構理論是社會心理學提出的,社會心理學認為學習態度由個體的認知水平(A)情緒體驗(B)和行為傾向(C)三部分組成。從認知層面來看,學習態度就是個體對學習對象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從情緒體驗的角度看,學習態度就是對學習對象的諸如喜歡、興趣濃厚、厭惡等情緒反映。從行為傾向角度看,在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認知和情緒總會通過一定的行為表現出來,它是認知和情感的表現形式。[1]
學習態度案例分析
大部分同學在高考之后卸下了“重壓”,認為自己的學習“使命”已經完成,到了大學后,學習強度減弱,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許多同學心理上會存在反差,對自己的要求開始放松,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從認知方面來看,陳凡同學對于學習態度存在認知偏差,學習的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認知一旦產生偏差,態度就會受到影響。案例中陳凡同學習慣了高中時期那種有人看著、有人管著的被動學習方式,到了大學后,隨著自主時間的增多,他變得自由散漫,沒有意識到大學時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不同于高中,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認識不夠,導致學習和生活放松,逐漸形成懶散的學習態度。
從自身情感方面來看,筆者了解到該同學在填報專業時并沒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機械專業具體有哪些課程,今后的就業方向是什么,只是盲目地選擇,來到大學之后發現該專業課程較多,知識體系較為復雜,需要投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便有抵觸情緒產生,從而產生了惡性循環。案例中陳凡同學因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沒有解決,便破罐子破摔,對學習產生了倦怠。
從周邊環境來分析,通過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發現在大部分學生中,經常會有人說:“我知道自己的時間多么緊迫,我也知道努力學習對于我的未來有多么重要,但我就是不想學。”網絡、游戲、聚會吸引和刺激著像陳凡這樣的學生,使他們迷失在各種娛樂中,無心學習。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使得部分同學認為學習應像短期投資一樣,很快就能收效。由于書本知識更新速度和現實社會發展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所以在對待學習上很多同學認為現在學的以后工作也用不上,就逐漸變得漫不經心,應付了事。通過陳凡的案例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些同學抱著“成績差不用怕,老爸幫你擺平下”、“學得好還不如嫁得好”這樣錯誤的思想,同時這種思想造成了散漫、消極學習態度的蔓延。
此外,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實驗設備落后,考核手段、考試方法不科學,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松懈等情況也對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起到了消極的影響。[2]
學習態度應對措施
筆者認為,作為輔導員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做到“設身處地,身份轉移”,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問題,對待陳凡這類個性較強,特點鮮明的學生不能采取一味地說教,這樣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還會招致學生的反感,相反,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不能以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過程,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及優勢,比如陳凡同學在田徑方面有特長,就鼓勵其多參加體育活動,從自己的長處來提升自信,并慢慢將這種自信“過渡”到學習上來。
第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學習主動性。有研究表明,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可以降低學生的厭學情緒并增加自我成就感。比如在后續的學習生活中可以讓陳凡參與組織以學習為主的活動,像學習小組、“快樂學習”等主題團日活動,在幫助活動完成的同時,也增強他的自信,增加他對于自己的認可。
第三,加強考核,嚴格學習紀律,整頓班風。作為輔導員,要試圖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生活環境,尤其要加強寢室文化建設,在各個寢室中形成良好的學習之風。針對陳凡的問題,要向他明確提出學習紀律,要求他專心致之地學習、不逃課、考試不作弊等等。同時,可以讓任課老師協助增加課前點名次數,控制學生的逃課行為,督促學生的學習狀態等。多渠道地幫助學生。
第四,建議學校改革考核方式,成績考核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性質的學科應采用不同的考核辦法,可適度調整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比例,盡量做到公平公正,讓學生以一種平和、正確的心態面對學習和考試。
第五,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要讓學生懂得“付出不一定有回報,而不付出一定沒有回報”的道理,要實現目標和理想必須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一味地靠父母、靠其他人是肯定不行的,今后走向社會面臨的挑戰只能是自己來應對和解決。
大學生應努力培養以下八種心態
一、學習的心態:
學習是給自己補充能量,先有輸入,才能輸出。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過時的知識等于廢料,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攝取能量,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生存下來。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創新。
二、歸零的心態:
重新開始。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但第二次卻不容易,原因是不能歸零。長安集團的總裁在《東方之子》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往往一個企業的失敗是因為它曾經的成功。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波浪前進,螺旋上升,周期性變化。用中國的古話講,叫“風水輪流轉”,經濟學講:資產重組。電視劇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斷的重新再來。不歸零就不能進入新的財富分配,就不會持續性發展。
三、積極的心態:
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積極的心態看到的永遠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極的心態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積極的心態能把壞的事情變好,消極的心態能把好的事情變壞。當今時代是悟性的賽跑!積極的心態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心態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不是沒有陽光,是因為你總低著頭。
四、付出的心態:
舍就是付出,付出的心態是老板心態。是為自己做事的心態,要懂得舍得的關系。舍的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而打工的心態是應付的心態。不愿付出的人,總是省錢、省力、省事,最后把成功也省了。
五、堅持的心態:
90%以上的人不能成功,為什么?因為90%以上的人不能堅持。堅持的心態是在遇到坎坷的時候反映出來的,而不是順利的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還要堅持,直到突破瓶頸達到新的高峰。要堅持到底,不能輸給自己。
六、合作的心態:
合作是一種境界。合作可以打天下。合力不只是加法之和。1+1=11再加1是111。這就是合力。但第一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中間那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成功就是把積極的人組織在一起做事情。
七、謙虛的心態:
去掉缺點,吸取優點。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有句話是:謙虛是人類最大的成就。謙虛讓你得到尊重。越飽滿的麥穗越彎腰。
八、感恩的心態:
感恩周圍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難和我們的敵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周圍的一切就沒有你的存在。首先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其次感恩教師給了我們這么好的教育,還要感恩我們的伙伴,是大家的努力才有我們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