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高一暑期學習規(guī)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這簡單的一句話中可以看出做事制定計劃的重要性。對于剛升人高一的學生來說,制定學習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學習計劃是實現學業(yè)目標的藍圖,它可以使自己的學習行動和學習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學習計劃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磨練學習意志力。
如何制定高一暑期學習規(guī)劃
一、學習方式的變化
高中階段,由于課堂上的知識容量較大,高中學生不僅要求完 成課堂作業(yè),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調整,能夠總結出自己的不足,進而主動、自主的學習。要用主動求知的欲望,要有極強的自控能力,要有自主的 學習意識,更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要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如:課前預習、聽課、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定期進行總結等。
二、教學內容的變化
1.知識內容多
高一內容在高考直接考查。因為高中知識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知識更多的是實現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比如有理數、線段與角等內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學的知識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高一的學習不是為了積累基礎知識,而是直接進入了高考直接考查的范圍。高一如果沒有學好,高二沒有機會彌補,只能到高三復習再重新來過,所以很多孩子在高三還疲于奔命,解決高一的遺留問題。
2.學科難度增大
這是初中升高中最主要的特點。高中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如初中代數側重于解方程、運算,而高中代數一開始就是相當 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語文淡化語法知識,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知識,高中則要求學生要有系統(tǒng)的語法意識和語法理念。許多學生上高中馬上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 高中教學內容習題之間有脫節(jié)造成的。
3.學科系統(tǒng)性增強
高中教材由于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后知識的關聯(lián)是其一 個表現,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是一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的關系,學生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現象,往往 造成了一些學生的弱勢學科,比較突出的是數學和物理。
4.綜合性增強
學科間知識相互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分析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做歷史題材料分析題的時候,還要用到政治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知識來答題。
5.能力要求提高
不管在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還是在運算能力、實驗能力等方面高中都較初中有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yǎng)。如: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初中語文要擴大識字量和 詞匯量,積累和掌握常用詞語。到高中則要求能夠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和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英語的寫作,不僅僅只要求語法正確、詞句流暢,而是從語言組織能 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
三、初高中教學方式的變化
初中時由于各學科知識容量并不是很大,初中教師側重向學生講授知識,灌輸知識,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多做重復性練習和作業(yè),目的加強學生做題的熟練度。但是這樣沒有更多的時間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在學習策略上多為機械式被動學習;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進入高中后由于知識容量大,學科增多,教學時間有限,老師課堂的教學容量大,就開快車,抓進度。再加上難度增大,需要把教材深化延伸,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知識不可能講得面面俱到,需要學生有自主學習,自我消化的能力。
四、初高中學習心理的變化
初中時,學生兩極分化的情況肯定有,但分化程度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學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 年齡,厭學情緒存在,但還不是很明顯,表現不突出。到了高中,學生是已進入青春期后期的青少年,不僅生理上有很大的變化,而且心理上有很大的變化。許多家 長會發(fā)現,孩子上高中以后變得不聽話了,甚至出現叛逆行為。高中對獨立的愿望更為渴望,渴望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而不是無知的孩子。為此,家長應該轉變家 庭教育方式,與孩子溝通更多的偏向放松式的交談,適時給孩子自由,但不是放任,掌握好其中的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