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員工培訓計劃范文3篇
豬場員工培訓計劃范文一
一、培訓背景
規模化養豬是中國養豬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幾年來中國規模化養豬發展迅速,然而這些大型規模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管理混亂、豬場場長等人才缺乏、豬場管理不規范;員工素質低、實踐型培訓師缺乏、無正規培訓; 飼養管理水平低,生產成績差、經濟效益低下;豬場獸醫缺乏必要的定期培訓機制,知識更新的速度較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制定的防治方案收效不大,疫病不斷、綜合控制疫病能力差。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就是人員因素。
二、怎么培訓
(一)培訓內容:主要從態度、技能、知識幾方面入手。
(二)態度方面:如何自動自發、如何安心工作、如何提高執行力等。
(三)知識、技能方面:
1、 場長:理順豬場管理,完善操作規程,解決現場問題,進行員工培訓,復制正規化豬場生產管理模式,豬場危害分析及關鍵點控制。
2、獸醫員:重在疾病防控。
(1)、免疫程序如何制定。
(2)、獸藥基礎知識(如配伍),減少不必要的用藥。
(3)、豬只常見病鑒別、豬病防治、豬病凈化、豬病檢測、保健方案、營養方案等
(4)、飼養管理要點。
3、班組長、飼養員:飼養管理直接操作者,直接影響生產水平的提升。嚴格按生產操作程序進行定期培訓。
(1)、每日工作流程。
(2)、飼喂要領。
(3)、消毒知識。
(4)、發現異常豬只。
4、統計、會計:學習科學統計,匯總養豬各項成本計算以及分析能力。
5、對員工人際關系的培訓也至關重要。人際關系培訓不僅僅對那些要花大量時間和外部客戶周旋的員工是重要的,對于公司內部員工之間溝通也是必須的,甚至對于團隊整體的績效也很重要。
三、培訓辦法
為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養豬技能、有效提高了公司員工整體素質,圍繞豬場工作開展的需要,一般采取“請進來(專家、教授)”、“走出去(院校、豬場)”等方式進行學習培訓。其培訓方式主要如下:
(一)、會議授課法:主要對員工的理論知識和前沿觀點進行的培訓。
1、講授法:注:講課教師是培訓成敗的關鍵,務必選好培訓教師。
2、專題講座:適用于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了解技術發展方向和當前熱點問題。如學術講座、學術交流、專題討論、科研成果的推廣。
3、研討總結法:研討歸納總結生產程序制成手冊。一個成熟的養豬企業應該有自己長期積累下來的生產經驗,這些經驗不僅限于言傳身教,而應該是科學、系統、可操作性非常強的經驗,應該包括養豬生產各個技術環節的生產技術與處理問題的方法。將手冊發給員工,讓員工的工作有章可循。
(二)、實踐型培訓方法: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
1、指導法:適用于飼養員
2、輪換法:主要是對養豬的各個環節的工作的了解。適用于后備場長和技術員。
3、師傅帶徒弟法。
4、派出法:專業進修、定向培養、考察別的豬場等。
(三)、參與型培訓方法:提高受訓者的積極性,使培訓者和受訓者雙方在互動中學習
1、案例研究法:雙向性交流的培訓方式。
a、案例分析方法:就目前豬場存在問題作案例分析。如為什么不同人員所負責產房小豬黃白痢有差異。
b、事件處理法:現場解決突發重大生產問題,如發生高熱病疫情等。也適用于各級管理人員。適用于提高學員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的能力,建立員工之間良好人際關。
2、頭腦風暴法:主要是集思廣益。
只規定一個主題。如怎么提高夏季哺乳母豬采食量。讓參加者輕松自由,各抒己見。
(四)、態度型訓練法
1、角色扮演:在模擬真是環境中,模擬性的處理工作事務
2、拓展訓練:模擬探險活動進行的心理訓練和人格訓練
(五)、網上培訓咨詢方式:給員工每周上網時間,學習,了解外面的世界,補充知識,增加經驗。
四、關鍵點
1、領導重視。要形成制度。
培訓是回報率最高的一項投資。讓飼養員成為合格的人才,企業需要對它們進行培訓。豬場一般注重對種豬的投資,而不重視對員工的投資。這并不是因為豬場老板不明白飼養員素質的重要性,只是他們的精力往往用在了對外交流上,把對員工的管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建立培訓基金,每年5萬元。每年要有計劃地對各類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飼養員進行不同內容的培訓。
2、培訓質量保證體系建立。
培訓時機要合適,征求豬獸醫意見,以幫助制定培訓計劃,大型企業可以聘用培訓專家,必須有監控和記錄。
3、培訓+考核結合。員工只做人考核的不做你想要的。員工培訓與綜合素質考評。
比如有的豬場對所有員工每個月進行考試,考試內容針對性很強,不同工作,考試題目不同,他們的員工為了考試,隨時注意生產細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豬場雖然不考試,但是每周開員工集體學習交流會,請一位員工上臺講課,每周輪一次,所有人都必須上臺,站在臺上講課的感覺與考試不同,不但加深技術水平,同時鍛煉了員工的宣講能力,提高口才,這是提員工高綜合素質的好辦法。
五、注意事項
1、建立定期培訓學習機制:新場每周一次,老場每二周一次生產例會及員工培訓比較合適員工培訓對提高員工素質及生產效益至關重要.
2、態度訓練更重要。豬場能否正常運轉的首要問題不是技術,而是態度,如果態度不好,再好的技術也不一定發揮作用,甚至起到負作用。如一豬場實行效益工資,對產房的指標有斷奶重,超者有獎;規定轉群不能喂料,可有人卻在水添加食鹽,豬然后拼命喝水,重量增加了,但豬吃進過多的鹽到保育后拉稀不止。
3、建立培訓檔案,對培訓人員進行培訓效果的跟蹤,檢查培訓是否使員工的能力、業績發生了變化,并寫出評估報告,更好地為豬業可持續發展服務。
4、除了豬場自身資源外多利用相關產業鏈(如飼料、獸藥、疫苗等)資源。
豬場員工培訓計劃范文二
一、 了解豬的生物學特性
1、豬對溫度敏感,怕熱不耐寒。
2、喜愛干燥,怕潮濕,愛清潔,采食、躺臥、排便三點定位,排便地點一旦定 位后很難再改變。
3、群居次位明顯,不同窩(群)的豬合并欄會發生激烈咬斗。因此,豬的群體 結構一旦確定后,盡可能減少調整并欄。病弱豬例外,要及時挑出來特殊護理。
4、嗅覺、聽覺靈敏,發生突然異響會引起豬群驚恐不安。一天24小時,豬至 少需要13小時休息睡覺。經常發生突然異響和噪音會影響豬的睡眠和生長速度。
減輕并欄打架應激的方法
1、在傍晚下班前轉欄,降低光線,較暗的光線可減輕打斗應激 。
2、轉豬當天,把希望豬去拉屎尿的角落潑濕,豬躺臥睡覺的位置保持干燥,撒 少量飼料;在靠近豬睡覺的圍欄上掛鐵鏈、綁飼料袋,讓豬撕咬玩耍。分散豬的 注意力可減少打斗。
3、嘗試在斷奶前3天,把相鄰兩個產欄的中間隔板抽開,讓兩窩仔豬提早混熟, 斷奶時兩窩仔豬整群轉入保育同一欄內。新員工培訓方案4、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要避免發生突然異響和躁音,盡可能保持豬舍安靜。
二、要養好豬,關鍵是要控制好飼養環境
良好的飼養環境是養好豬的重要前提
1. 適宜的溫度 2. 良好的空氣質量
3. 干爽、安靜的豬舍 4. 新鮮的飼料
(一)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適宜溫度
生產階段 室內溫度 保溫區溫度 懷孕母豬 15-24 ℃
哺乳母豬 15-24 ℃ 公豬 15-24 ℃
哺乳仔豬 28-32 ℃ 斷奶仔豬1周 24-26 ℃ 28-30 ℃ 斷奶仔豬2周 23-25 ℃ 26-28 ℃ 斷奶仔豬2周后 22-24 ℃ 24-26 ℃ 25-50kg生長豬 20-24 ℃ 50-110kg育成豬 18-24 ℃
(二)控制溫度的主要措施
1、一個稱職的員工,必須具備時刻關注豬舍溫度和空氣質量變化的意識。
2、根據氣候的變化,靈活調控蓬布的升降。
3、正確使用保溫板和保溫燈的高低檔功能開關,根據外界氣溫的變化而合理 調整檔位,改變其功率的大小。實現既達到保溫效果,又不浪費電。
4、根據豬群的不同生長階段,正確設置自動控溫箱。
(三)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
1. 氨氣 因糞尿堆積過久發酵分解而產生。
2. 二氧化碳 由豬群的呼吸,長時間不通風而產生。
3. 粉塵 來自飼料和豬身上的皮屑,因豬群受到驚嚇躁動而產生。
(四)調控空氣質量的主要措施
1. 靈活調控蓬布的升降、開啟窗戶適當通風;
2. 保持豬舍安靜,避免發生突然異響引起豬群躁動不安,減少粉塵;
3. 及時清除糞便,利用下午氣溫較高的時間段,沖糞溝清除尿液,減少氨氣。
4. 采取自動控溫的豬舍要適時排放液泡糞的污水,重新更換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