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3篇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小說的巔峰之作,作品塑造了一批鮮活而富有個性特征的梁山英雄群像,獲得了世界的贊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小伙伴們寫的讀《水滸傳》有感,希望大家喜歡!
讀《水滸傳》有感一:
當老師轉告我們作文的題目時,我雷住了。怎么寫《水滸傳》呀,這對我們來說未免太唐突了吧,不是我吹,《水滸傳》我看了沒有十遍也有七八遍了,這還不包括影視題材。雖然,題目很容易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啊,好了言歸正傳。
眾所周知,《水滸傳》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堪稱經典,它是明朝小說家施耐庵所著,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將民間所流傳的一些關于宋朝宣德年間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故事加以整合創作,寫出了《水滸傳》書中展現了一大批具有鮮明性格色彩的好漢:仗義,被逼上梁山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疾惡如仇的花和尚魯智深,單臂擒方臘的行者武松……單從這些生動的綽號,跌宕的情節,我們就仿佛親眼看見了那些豪情壯舉。
《水滸傳》可謂在中國流傳甚廣,無論你識不識字,無論你從什么地方了解到《水滸》你都會被書中的人物、情節所吸引。
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思是說,年輕的時候最好不要讀《水滸》因為里面打斗情節太多,年輕人血氣方剛,年輕氣盛,容易沖動,會發生不好的事。而老了就不要讀《三國》了,因為里面大多互相算計勾心斗角,對于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也不太好。
讀《水滸傳》有感二: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端疂G傳》是施耐庵寫的一部關于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柴進、晁蓋、李逵、燕青、王英、孫二娘、楊志、盧俊義等英雄人物各自的英雄事跡,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的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罪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濟貧,鋌而走險的好漢,通過閱讀《水滸傳》,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書里不論英雄人物還是地痞惡霸,欺下瞞上的官僚和不學無術的權貴子弟,都刻畫的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松打虎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段落記憶尤為深刻。
武松在離開“三碗不過崗”后,就直奔景陽岡,后因為走得又渴又累,就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正想睡時,忽然,從亂樹叢中竄出一只大老虎,武松十分吃驚,但仍然十分鎮靜,醉意全無,從石頭上跳下,拿起木棒就朝老虎的方向打去,老虎也不示弱,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便朝武松撲去,但被武松敏捷地閃了過去,老虎見沒有襲擊到武松,自然不會放過武松掄起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竟打到了樹上,木棒斷成了兩截,這下老虎被激怒了,正奔武松沖去,武松便與老虎扭打起來,最終老虎被武松給打死了。
另一個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的是鎮關西欺負平民百姓,被魯智深得知,魯智深咽不下這口氣,便安排人讓受害者逃走,自己便去找鎮關西,魯智深僅用了3拳便將鎮關西給打死了。后魯智深怕被官府所抓,便逃走了,但魯智深把鎮關西打死此舉也算是為民除害!
雖然他們都是英雄好漢,但是也有他們的時代局限性,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方針。只是為了江湖道義、打抱不平、以劫富濟貧的個人英雄主義以暴制暴的方式反抗并不徹底。并不能為廣大受壓迫的大眾謀福利。最后還被反動的統治階級利用充當了統治階級的劊子手,去鎮壓了另一股農民起義。并不是像現代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廣大勞動人民謀福利,并最終取得了成功,讀之令人頓足嘆息。
但耐庵筆下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讀之引人入勝,人物活靈活現,不愧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讀《水滸傳》有感三:
在成長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著我,伴我度過漫漫長途。我對書如魚和水,緊緊系在一起不可分開。而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名著,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水滸傳》這本書刻畫了8位英雄好漢,他們基本上是被當時的貪官污吏逼上梁山的,上了梁山后他們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想靠自己的力量來讓當時的朝廷改變政策,為百姓造福。雖然最后是以悲劇收尾的,但是里面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蕩氣回腸的情節使我百看不厭。
讀完全書,給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義”卻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想起他們的結局——他們陪著宋江一起死,花榮自殺在宋江墳前……這些不都是他們“義”的最好體現嗎?
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住進你的心里,你就會有這種感觸。 我在書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只是為那一個個故事感嘆,在書的世界中,忘記了空間,任思緒隨那些好漢心神往之。
讓我們一起來讀起《水滸》,一起來發揚《水滸》中的精神,一起來發揚中華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