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學習體會和感悟600字
我學習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后,有深刻地體會,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道德道德,何謂道德?大家都說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怎么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呢?到底什么是道德呢?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少年寺到國外表演,他們表演十分精彩,每次表演完都有滿場的喝彩。可是最后一天,他們卻被主辦方罵了一頓。那里有自助飲料機,你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可是他們裝了滿滿的一杯,覺得不好喝,就放在哪兒,換另一個杯,再裝,又不好喝,不喝,再拿另一杯……就這樣,他們的桌子上放滿了杯子,而大部分里面還有滿滿的飲料。
他們的武術確很厲害,可就是少了道德,被人對你的印象就會十分不好。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小則失去朋友,與親人疏遠,父母傷心:大則成為社會的累贅,危害社會,成為人渣!就算你是一個博士、教授,如果你沒有道德,是沒用的。有才無德的人是很可怕的,這個說法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圣人提出來
那怎么才算有道德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一些討人喜歡的行為。那什么行為討人喜歡呢?黃老師說:“道德就是喝水有喝水的喝法,吃飯有吃飯的吃法,開車有開車的開法,聽課有聽課的聽法……喝水的喝法就是喝水是優雅一點,不要一邊喝一邊流;吃飯的吃法就是吃飯時不能狼吞虎咽,外出吃飯時吃多少點多少;開車的開法就是開車遵守交通規則;聽課的聽法就是上課認真與聽講……這就是道德。
道德真得十分重要,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擁有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學習體會和感悟600字(精選篇2)
收看學習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我深受啟發。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標準,我認為道德就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愛護公物……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去做了,就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眼神,就足以體現我們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前些天,我走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了“愛心箱”,上面寫著“舊衣深情”四個字,當時我就想,這些衣服一定是送給山區貧困人民的,平常看見電視里面一些生活困難的人們,他們多么可憐,多么需要我們的關愛,如果我也獻一份“小愛心”,是不是就能幫助他們呢?于是放學回來告訴了媽媽這件事,并且與媽媽商量著把我們的舊衣服捐出去,媽媽同意了我的想法,并表揚了我是一個有愛心的男孩子。星期天,我上完興趣課后,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整理著舊衣服,有爸爸、媽媽和我的衣服、鞋子。我把它們分門別類地裝了滿滿三大袋子,和媽媽一道很吃力地提著這些舊衣服來到街上捐贈處,把它們都投進了“愛心箱”。希望我損贈的這些衣服能給貧困的人們帶來溫暖和幸福。
在媽媽生日的時候,我用勞動所得的零花錢,為媽媽買了一條毛衣掛鏈,這是我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晚上的時候,媽媽累了,我給媽媽倒一盆洗腳水,為媽媽洗腳、按摩,媽媽被我的行動感動了,還夸我真棒,說我長大了。平日里,我養成了獨立學習、生活的習慣,自己上下學;空閑的時候,我會幫媽媽做一些家務:我還會洗自己的衣服。媽媽教會了我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感恩媽媽,媽媽每天為我做飯、洗衣,輔導學習,為我付出了很多愛,我也要回報媽媽,多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希望媽媽能更幸福。
道德需要我們共同遵守,共同落實,如果人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滿!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學習體會和感悟600字(精選篇3)
學習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我收獲滿滿。
中華自古乃禮儀之邦,五千年文明熠熠生輝。
古代中國的繁盛,不僅體現在經濟的繁榮,科技的先進,軍力的強大,亦體現人們精神,道德追求的高尚。歷史上許多文獻都很好地論述了這一點。《禮記》有云:君子貴人賤已,先人而后已《 論語》亦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說。
歷史發展到今天,先人的高尚精神和追求在很多人身上卻絲毫沒有體現。看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沉溺于酒吧不能自拔,有多少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喪盡天良。制假售假。皮革膠囊,三聚氰胺,一起起事件都讓人觸目驚心。不禁要問你們良心何在?你們的理想和追求又是什么?難道就是讓別人用著毫無安全的保正的東西,以此搞定自己的欲望嗎?那些被欲望迷失了雙眼的人們,覺醒吧!
近來隨著中國游客在埃及神廟下刻字一事的不斷升溫,國人的素質問題越發的成為議論的焦點。上網一搜便可發現諸如此類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國游客馬爾代夫潛水撈珊瑚,盧浮宮水池泡腳,國外部分餐館專設中國游客到此就餐。部分外國公司用漢語寫到,禁止隨地吐痰。這一件件鮮活的實例無不證明國人素質確實有待提高。中國游客雖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形象,可他們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體現著都體現這國人的素質與修養。可他們的種種行為卻使中國人的形象大大縮減,將中國人推向風頭浪尖。這難道是炎黃子孫,這難道是中華兒女?
中華民族確定具有勤勞、勇敢、熱愛和平的偉大民族精神。但上述問題也不應回避。已個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有得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夢這一戰略,加強國民精神建設,使這一問題有了政策的指引。當然這更需要每一位中國人切實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當作一種責任和使命點點滴滴的積累。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可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學習體會和感悟600字(精選篇4)
觀看學習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我有很深的感悟。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一個道德不全的人不能用知識去彌補。”是的,道德是人最可貴的品質,讓我們從小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文明的體現,如果大家都努力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在家中孝敬老人,有時間陪爺爺、奶奶出去散步,幫助父母做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勤儉節約,這些都是道德的表現。并不是只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業績才是有道德,幫助同學溫習功課,撿起地上的一片紙,扶起被風刮倒的小樹樹,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體現出你是一個高尚人。
古時,東漢江夏的地方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去世。夏天怕父親熱,用扇子一遍遍的扇涼席;冬天怕父親冷,自己先把被窩溫熱,再扶父親上床。可見道德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傳統。我們學過三字經,“親師友 習禮儀”這是孔子、孟子那些歷史上的名人對后代的道德要求。“八榮八恥”同樣是勉勵我們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毛澤東、周恩來、雷鋒……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的前輩,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訴說著中華兒女的高尚情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學習體會和感悟600字(精選篇5)
我學習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深有體會和感悟。
道德像心靈一樣美麗、純潔,道德像花兒一樣到處開放。
有時候道德體現在同學們的互相幫助上。
有一天,我們的同學鄭麗娟中午吃的不合適,下午在教室里吐了,只見鄭麗娟一臉難受的表情,就像吃了苦瓜一樣,眼角還掛著兩行眼淚。同學們有的捂著鼻子說:“好臭!好臭!”同學們有的皺起了眉頭說:“怎么這么難聞啊!”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楊文奇毫不猶豫地拿起撮箕向操場的沙坑跑去,蹲下來裝了一撮箕沙子,三步并作兩步地趕到教室,用沙子吧鄭麗娟吐的東西蓋了起來。等沙子把水吸干,然后用撮箕把垃圾收了起來,又用拖把把地上拖干凈。
周圍的同學被他的精神感動了,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同學給她接來熱水;有的同學飛快地打開窗戶;有的同學為她捶背。鄭麗娟帶著眼淚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有的時候道德體現在同學們真誠的提醒里。
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同學在光榮榜上給自己加了一顆“星星”,我連忙跑過去對她說:“沒有經過老師的批準不可以給自己加的,快點撕下來!”他沒有理我。我緊接著說:“你不能私自給自己貼啊!想得到”星星“,必須得自己努力!”他回過頭來白了我一眼說:“我貼星怎么啦!你管不著!”說完他就走了。我和馬麗貞找到他對她說:“你還是把你自己貼的那顆:“星星”撕下來吧!只有自己努力獲得的才是真正的榮譽!”她聽了我倆的勸告,果斷地撕掉了那顆“星星”。我和馬麗貞互相看了看,會心的笑了。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讓道德的心靈永遠美麗!永遠純潔!還要讓道德的花兒開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