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探討的問題是: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小升初新政下,廣州小學“地段入學”變“學區入學”,大家怎么看?
今年廣州市“兩會”涌現多個教育熱點,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今年廣州市“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提出了多個教育熱點,比如“為緩解擇校熱,建議學區化”等,下面將為大家盤點廣州市“兩會”的五大熱點,并加以解讀。
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熱點:新校伊頓公學將在天河辦幼兒園
在廣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透露,在教育方面,廣州將在蘿崗、南沙、花都、增城、從化籌(擴)建9所優質公辦學校;大力引進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促進市屬高校提升水平。
在廣州市人代會天河代表團分組討論上,天河區委書記石奇珠透露,執信中學在天河建中學部項目,已經立項。今年1月份也已確定,華附將在天河辦第二個小學。天河區還將跟伊頓公學合辦幼兒園。
解讀:
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容,一方面是內部挖潛,鼓勵傳統名校辦分校,另一方面是外部挖潛,引進國內外名校資源。天河區引進執信中學和華附,屬于前者,而引進伊頓公學則屬于后者。
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熱點:教輔免費教輔材料不能“大一統”
今年春季學期起,教輔材料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免費課本范圍,實行“一科一輔”,廣州戶籍的在讀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可以享受這項免費政策。由于廣州市教育局還未出臺具體方案,有政協委員建議免費教輔材料不能“大一統”,應該照顧各區特點,最好是列出一系列參考書單,并且由正規書商供貨。
解讀:
教輔材料與教科書不同。由于各個區的教育狀況不太一樣,各個學校使用教輔材料的傳統與習慣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對于教育部門而言,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列出一系列參考書單,然后確定一個補助金額,最后買什么由各校和家長自己去定。
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熱點:補助中低端民辦學校將重點補貼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表示,目前除了幾十所高端的民辦學校以外,大量民辦的外來工子弟學校的老師工資只有兩三千元,補貼的重點應該是中低端的民辦學校;相關補貼政策正在征求意見,包括工作3年以上的民辦老師每月增加100元~1200元等。
解讀:
大部分農民工子女就讀的民辦學校的教師工資,與公辦學校相去甚遠,由此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民辦教師隊伍不穩定等。政府部門在補貼中低端的民辦學校之外,還應該給整個行業劃定一條最低工資線。
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熱點:學區"地段入學”變“學區入學”,選校看積分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政協委員江東在“兩會”期間被問到“如何解除擇校熱?”他提到了“學區化建設”,“北京、上海現在都是學區化,而不是像廣州這樣地段化。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一個地段的全都擠到一所學校去”。
學區化具體是怎么做的呢?江東解釋,學區內各所學校水平相對均衡是前提條件。一個學區有五到六所水平相當的學校,可由居民選擇。誰先選,誰后選,就要看積分。影響積分的因素有很多,如在這個學區內居住時間的長短,戶口遷入的先后,房產是孩子父母名下的還是祖輩名下的等。
廣州市人大代表、培正中學校長呂超透露,越秀區如今正在策劃學區調整,為“零擇校”做準備。越秀區將按照“就近原則”劃定學區,在學區內實現教學水平、師資相對均衡。
解讀:
“學區化”可能是廣州基礎教育將要進行的一次較大改革。“學區化”主要針對的是小學入學,它要變目前的“地段入學”為“學區入學”,通過“學區入學”,來緩解小學的擇校熱。由于“學區”的劃定,與“地段”的劃定,不一定相同,它實際上打破了目前的“地段入學”的格局,對很多家長都會帶來影響,尤其是需要購買學位房的家長,需要留意政策的走向。
此外,由于學區有大有小,如果一個學區包含幾所小學和幾所中學,小學和中學之間的升學是否還是按照目前的電腦派位或對口直升政策,小學與中學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沒有變化,這些也是家長需要關注的問題。
廣州小升初新政之學區入學熱點:方案"小升初”政策“兩會”后定
在審議市人大會工作報告的市人大代表分組會議上,列席越秀代表團的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回應了代表們提出的幾個熱點問題。提到近期熱點“小升初”問題,屈哨兵表示,“小升初”政策“兩會”后出臺。
解讀:
今年廣州小升初筆試改面試,到底民校怎么面試,家長們都在急盼答案。最新的消息是“小升初”政策“兩會”后出臺。我們希望《中小學招生工作意見》的出臺,能規范目前民校招生的混亂秩序,能給家長一顆定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