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第七章
要學好高中生物課,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還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生物學科的特點,要學好高中生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部分的重要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一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一、相關概念
自然選擇: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自然選擇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二、拉馬克(法)進化學說
基本觀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
? [拉馬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科學家]
三、達爾文(英)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
①、過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大量后代
②、生存斗爭:
③、遺傳變異:
④、適者生存:
2、意義:自然選擇學說能夠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3、不足:不能科學的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局限在個體水平。
第二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相關概念
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群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頻率: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4、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離:不同種群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常見的隔離有生殖隔離和地理隔離。
8.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
10.共同進化: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①、生物可遺傳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統稱為突變。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②突變和重組是隨機、不定向的,只為進化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4、 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三、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進化的歷程(主要依據是化石)
地球上原始大氣中是沒有氧氣的,因此,最早出現的生物都是厭氧(進行無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得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就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原核到真核,由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由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厭氧到需氧。
2、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長時間的共同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