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1】
從前有位連試落第的秀才,生活十分清苦。
一日,一位少時同窗完婚,托人悄來四句詩:“自西走到東連停,娥眉月上掛三星,三人同騎無角牛,口上三劃一點青。”
布衣秀才見是“一心奉請”四字,忙說:“盛情難卻,非去不可”。
于是到鄰居錢子敬家去借驢。
錢子敬見秀才來借驢,取過筆墨,在紙上寫道:“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三十。”
寫畢擱筆,給了秀才。
秀才一愣,接過紙條一看,拱手稱謝,說:“多蒙相助,明早我就來。”說罷高高興興地出了錢家大門。
你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嗎?
謎底:那段文字的意思是“正月沒初一”,即為“肯”字。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2】
從前,有人在地里挖到一只金屬盒子,盒子沒有鎖,卻怎么也打不開。
細看盒蓋上的圓形字盤,上面刻著二十個字:春生此國物多君豆愿紅;枝來采發南幾最相擷思。
此人頗識詩書,知道這是用一首古詩級成的密碼。
他依著詩句順序,終于把盒子打開,得到了盒內的珍寶。
你知道這是一首什么古詩嗎?
謎底: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3】
孔夫子周游列國,一日來到燕國。
進城門不多遠,見一少年攔住馬車說:“我叫項橐,聽說孔老先生很有學問,特攔路求教。”
孔夫子笑著說:“小孩兒,你遇到什么難題啦?”
項橐立起問道:“什么水沒有魚?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樹沒有葉?什么花沒有枝?”
孔夫子聽后說:“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么火都有煙,至于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難于開花。”
項橐晃著腦袋直喊:“不對!”接著說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為師!”你知道項橐說的是哪四物嗎?
謎底: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化沒有枝。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4】
從前,汴梁城內有位雅士,不僅才藝縱橫,且善構奇謎,難倒他人。
一天,他又匠心獨運,用美玉雕了尊身高一寸的西施塑像為謎面,在街頭懸召征射,并當眾許言:“哪位才子倘能猜出謎底,愿以這小巧玲瓏之玉美人酬贈。”
一連幾天,觀者如潮,但都乘興而來,搖頭而去,無人破謎。
一日,一位秀才凝視著玉西施沉思,突然撥開人群前去,伸手將玉西施搶過,揣入懷中就走。
眾圍觀者不解,雅士捋須贊說:“才子智高!”
這是何故?
謎底:一寸佳人為“奪”字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5】
有一年春節,杭州西湖總宜園舉行春節燈謎會,吸引了許多游客。
剛巧,徐文長路過園門口,只見一群人擁擠在大門口,在對一副對聯謎。好多文人雅士搖頭搔耳,苦苦思索,一時對不出下聯。徐文長上前一看,只見上聯寫著: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下面寫著“打一日常用物,并用一謎對下聯”。徐文長微微一笑,覺得謎底雖平常,但要同樣用一謎對下聯,感到一時難以作答。
忽然,他望見門房墻上掛著一物,便說:“下聯有了。”接著吟道: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
你可知道上聯打的什么日常用品?
徐文長對的下聯,又猜的什么日常用品?
謎底:上聯為青油燈,下聯為一桿秤。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6】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請文朋詩友,他總是不請自來。
一天,江西才子黃庭堅專程來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師。蘇東坡見到了門生,十分高興,邀他同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還帶了梨園弟子和琴師鼓手。游船離岸,蘇學士捋須笑曰:“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來白吃一頓,今天他撈不到半點油水了吧,哈哈!”誰知話音剛落,躲在船倉底下的佛印雙手一推,爬了出來,嬉笑曰:“我這不幫你陪客來了?”蘇東坡師徒二人面面相覷,不禁笑了起來。
三人在畫航中喝了一會兒,開始點戲。生性詼諧的蘇東坡捋須一笑:“我先來點!”于是取來文房四寶寫了一個“劊”字。黃庭堅接過老師的筆寫了“喬木”二字。佛印放下筷子,又點了一折,但也未直言,只寫了“滿江紅”三字。
你知道三人各點的是什么戲嗎?
謎底: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點的戲分別為《單刀會》、《斷橋》、《火燒赤壁》。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7】
清代,以詩、字、畫著稱的鄭板橋,早年活動在揚州。他雖說家中并不富裕,卻常常拿賣畫得來的錢周濟那些貧寒的百姓。
一次,鄭板橋去揚州南門外的文峰塔去游玩。走到南門街,看見一戶人家貼了一副蹊蹺的對聯。
上聯寫著“二三四五”,下聯寫著“六七八、九”。鄭板橋皺眉一想,急忙返回家去,從家里拿著東西,進了貼對聯的這家。這家主人一看,鄭板橋送來的東西,正是自己需要的,非常感激,并問道:“您怎么知道……”鄭板橋說:“我一看門上的對聯心里就明白了。”
聰明的朋友,你知道對聯上寫的是什么意思嗎?
謎底:缺衣(一)少食(十)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8】
于謙是明朝時的將領,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寫詩是他平時的樂趣。
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全文是: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惟留清白在人間。他把這首詩交給書童,讓他上街買詩中所寫的東西。
書童以為主人讓他去買詩書,他拿著這首詩跑遍了街上的每一家店鋪,也沒有買到這樣的詩書。于謙只好另派書童去買,這個書童對這首詩經過多次的讀念琢磨有把握地跑了出去,很快就買回了一塊磨刀石、一把鐵釘子,半口袋麥子和豆子。
于謙問他為什么買這幾種東西,書童高興地說:“磨刀石是經過千錘萬擊來自深山;鐵釘是鐵打而成是烈火焚燒若等閑;麥子磨成面粉是粉骨碎身全不惜;豆子經過加工做成豆腐是惟留清白在人間。”于謙聽了書童的回答后說:“這些東西不是我要買的東西,我只是要買一種東西。”
最后于謙只好另派一書童去買,這個書童先將這首詩仔細地讀了又讀,又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經過反復推敲,飛快地跑出去,很快地就背回了一筐東西。
于謙看后非常高興,這正是他所需要的東西。
小讀者,你知道這筐里盛的是什么?
謎底:石灰
趣味謎語故事精選文字版【篇9】
包公中年得子,夫妻倆對兒子包繶十分痛愛,尤其注重對兒子的教育培養。
一日包拯散朝回家,領著包繶在后花園游玩,邊走邊給兒子講古代名人的故事:“孔子原是魯國大貴族手下一名主管倉庫的小官吏,每日里在庫房數著數碼,劃著記號,監督財物出入。后來,齊景公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回答:‘理在節財’。”
講到此,包拯編了四句詩謎考兒子:“一宅分成兩院,五男二女當家。兩家打得亂如麻,打到清明方罷!”并說明:“孔夫子在世之日尚無此物,現在到處可見!”
聰穎的包繶并未直接回答父親的考問,而是吟詩一首作答:“古人留下一座橋,一邊多來一邊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
包公一聽,樂得直捋胡須。你知包公父子所吟為何物?
謎底: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