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專業的選擇技巧_考研怎樣選擇專業才是最好的
考研選擇專業的方法和技巧
知道對專業的了解從哪些方面入手以后,我們在專業的選擇上又有哪些方法和標準呢?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許多考生可能都有親身體會,玩了一天游戲或者逛了一天街,既不煩也不累,這就是興趣的強大力量,在考研中亦是如此!所謂興趣所致,靈感所至,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才可能在研究上有所建樹。
2、性格與職業匹配=好未來
選擇專業時不僅要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還應認真分析,自己的氣質和性格能否適應將來這類職業的要求。一般說來,性格開朗、活潑、熱情、溫和的人,比較適合從事外貿、涉外工作,文體工作,教育工作,服務工作以及社會交際型的職業;多疑、好問、倔強的性格,比較適合從事科研、治學方面的工作;深沉、嚴謹、認真的性格,比較適合從事人事、行政、黨務工作;而勇敢、沉著、果斷、堅定則是公安、企業家、領導者、軍人不可缺少的性格。
職業與性格的匹配往往使人們在職場如虎添翼。因此,熱情、善于言談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師范、法律、旅游等專業;細心、同情心強的學生,適合選擇醫生專業;獨立性、自制力、堅持性、果斷性強的學生,宜選擇工科類的專業;組織協調能力俱佳的學生,宜選擇財經、管理、數理等專業。
3、學習能力很重要,用實力說話
興趣歸興趣,有些專業是需要天分的,盲目的喜歡也是非常愚昧的,所以考生所選擇的專業一定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
一方面,考生在選擇某個專業時,一定要考慮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譬如說,你要考邏輯學專業,你的辯證思維能力如何?理工類的學生要考文史類的專業,你的語言文字能力又怎樣?也許研究生入學考試能夠靠突擊惡補專業基礎知識,但是這些專業所要求的更高層次的能力不是短期就可以突擊提高的。
另一方面,大學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專業實力,如果要報考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學校的熱門專業,一定得先掂量自己的學習成績。在此,要特別提醒那些跨專業的考生,不要盲目跨專業考,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學專業與所跨的專業聯系,以及自己在跨專業考方面具備的優勢。
其實只要你在決定專業之前,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翻看幾本該專業的主要專業書或參考書,有沒有這個能力學好,簡單嘗試一下便知道了。
4、專業前景要看好
許多考生在考研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后的就業問題,專業未來發展方向自然也是考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研究生專業可能就是未來要伴隨一生的工作領域。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前期所有的教育都是為個人發展服務。
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毋庸置疑,比較迎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就業前景要好些。不要選擇那些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太多的專業,盡量選擇那些比較有實用價值、或者能夠最大程度地學以至用的專業,這樣的話,就業相對更加容易一些。
5、經濟問題該考慮
雖然各個高校都有公費自費制度以及獎助學金制度,但是研究生三年的花銷還是不小,而且公費名額和全額獎學金比例都很有限,對于經濟上有困難的同學而言,經濟因素是要特別注意的。在報考專業前,我們應搞清楚自己所報專業的收費情況、公自費指標、獎助學金制度,還要衡量自己的實力排名,再決定是否報考。
考研盲目追逐熱門不可取
很多考生為了有更好的職業前景而選擇考研,這無可厚非。但把"熱門專業"理解成"好就業專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報考"熱門"并不等于就業"熱門"、報考"無人"也不等于就業"沒門"。幫幫建議大家:熱門專業巧報、冷門專業熱報。
1、報考熱門要學會選擇"空窗期"。
熱門專業擇校的"空窗期"。普通院校的熱門專業,不像名校知名度那樣高,但普通院校的某些熱門專業的師資卻也是比較強的。對熱門專業,可在擇校上做文章。一些專業類學校和中西部地區的"211"學校往往是考生擇校的盲點,同學們可適當考慮一下。
歷年報考人數的"空窗期"。有些學校報考情況分大年、小年。有時候上一年報考人數比較多,下一年人數會有所下降。而且有的專業還會出現報考人數不足的情況。所以同學們在報考專業時,一定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盡量多找到一些內部"情報"。
熱門專業內部的"空窗期"。不是熱門專業下的所有學科分支都是熱門。法學下的專業,民商法、經濟法、刑法等是熱門專業,但法制史和法理學卻是熱門中的冷門。所以同學們可就自己所報專業的學科分支作詳細的調查,反復比較。發現熱門中的空擋,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冷門"、"熱門"只是相對而言,冷門專業學精學通了,學冷門專業的你就成了"熱門人才"。
選擇雖是冷門、但卻有發展空間的專業。報考這類專業一定要有前瞻性。譬如說,有位同學學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專業,入學時還是冷門,但是這幾年政府對可持續發展抓得比較多些,到畢業時已經成為熱門專業。
選擇冷門專業內在的熱門。很多基礎學科像數學理論、理論物理、歷史、哲學等基本上都被視為冷門,但在現代社會它的基礎作用卻越來越大,這些冷門會越來越熱。
考研專業別選錯了
一、法律碩士vs法學碩士
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是兩個方向有較大不同的專業。法學碩士的教育屬于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就是我們常說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法律碩士則屬于專業學位教育的范疇,其教育更加注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中的“法律”是指職業領域,它是指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是培養高層次的法律實踐專門人才的專業型碩士研究生。
二、新聞學vs傳播學
新聞學和傳播學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在不少地方是相通的。新聞學側重于新聞采、寫、編、評等業務實踐層面,具體到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新聞采制和運作;而傳播學研究范圍廣泛,與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經濟學、文化研究等緊密結合,研究人類社會活動中的各種傳播活動,以及研究傳播活動主體與外部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行政管理vs公共事業管理
如果把整個管理學比喻成一棵大樹,公共管理就是樹上的一條枝,而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則是公共管理這條枝上的兩個分枝。行政管理側重為政府輸送專門的管理人才,主要是指政府的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則注重為企事業單位培養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專業人才,主要對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各種社會管理等公共事業的管理。
四、數學與應用數學vs統計學
相同點
都必須涉及對數學的進一步學習,且對數學邏輯分析、計算能力要求比較高。
不同點
數學與應用數學:所學數學內容較為精深,涵蓋面廣,對人的邏輯思維是一個較大挑戰。該專業一般有三個發展方向,也決定了它有三個大的考研(微博)方向:純數學、計算機和經濟。選定了一個方向后便要有針對性地掌握該方向的必備知識。
統計學:主要針對數學領域中與統計計算有關的各門課程深入學習,同時也必須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相關知識。該專業不僅重理論,也重實踐操作能力。考研時根據不同學校的偏向,有社會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之分。
五、物理學vs應用物理學
相同點
都是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入探究,要么是全面深入,要么致力于某一方面的研究。
不同點
物理學:比較側重理論研究,所學內容涵蓋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并有較大深化。至于研究生階段,物理知識則會更加難,同時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數學能力。
應用物理學:比較注重在理論基礎及實驗成果基礎上實現向現實技術的轉化,對個人的數學基礎和實驗能力考驗較高,也要求具有科學探索的精神。
六、應用化學vs材料化學
相同點
依托的主干學科是化學,都是新興的高科技學科。
不同點
應用化學:注重研究化學成果如何轉化為現實產品,偏重于應用,因此在掌握一定理論的基礎上,考生還必須重視動手能力,對化學儀器設備的用途及化學實驗必須細心而且感興趣。研究生階段對學生化學實驗的操作有更高要求。
材料化學:注重研究材料及其使用過程所涉及的化學原理與技術,目的在于探究微觀內容。該專業對于理論知識考查較多,學習范圍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新興復合材料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將對化學原理與技術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化學材料有更深了解。
七、管理科學vs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相同點
既包含文科性質的內容如管理學、經濟學,又要掌握理科內容如計算機技術等。
不同點
管理科學:偏重對理論分析能力的培養,除傳授管理領域知識外,著重于培養數學思維、計算機思維在管理方面的分析、決策和實施,研究生階段將對數學、經濟領域的內容進行深化。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偏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除了管理領域、經濟領域知識,最重要的內容是計算機的各種理論、編程知識,包括相關數學知識。考研方向大致兩個:一為文科方向,實現對文獻、信息等的管理;二為工科方向,偏重計算機應用。
看過“考研專業的選擇技巧”的還看了: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