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公布
在不知不覺中,距離2025考研僅剩最后30天了。就在剛剛,25考研的報考人數公布:388萬!報名人數減少了50萬。

25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
據11月21日消息,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舉行。近日,教育部會同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召開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全面動員和部署做好考試安全工作。據統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388萬。
歷年考研報名人數統計表
| 年份 | 報名人數 |
| 2025年 | 338萬 |
| 2024年 | 438萬 |
| 2023年 | 474萬 |
| 2022年 | 457萬 |
| 2021年 | 377萬 |
| 2020年 | 341萬 |
| 2019年 | 290萬 |
| 2018年 | 238萬 |
| 2017年 | 201萬 |
| 2016年 | 177萬 |
| 2015年 | 164萬 |
25考研上岸難不難?
考研人數下降的同時,讀研人群的增長速度也在放緩。《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隨著“考研熱”的降溫,境內讀研比例增長放緩至17.6%,與上一屆(17.9%)基本持平,沒有延續過去幾年持續增長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科畢業生在讀研選擇上更加趨于理性。
由于考研失利風險高,畢業生脫產備考比例也有所下降。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3屆本科畢業生選擇不工作全職準備境內考研的比例(5.6%)相比2022屆(6.7%)出現明顯下降。
造成考研人數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研上岸難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面對日益激烈的考研競爭,本科畢業生在選擇讀研院校時的考量因素發生了變化。2023屆讀研群體中關注報考難度的比例為14%,較2021屆(11%)有所上升。
而為了增加上岸幾率,一批大學生開始選擇向下兼容“逆向考研”。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近五年“雙一流”院校應屆本科畢業后讀研的群體中,到“雙非”院校讀研的比例逐年升高,從2019屆的4.1%上升至2023屆的6.5%,增長了59%。
與“考研熱降溫”形成對比的是“考公熱”持續升溫。據統計,2024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首次突破300萬,平均約77人競爭一個崗位。今年報考國考的人數持續增長,達到歷史新高,據國家公務員局消息顯示,2025年國考,共有341.6萬人通過了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86:1。
據媒體報道,一名放棄考研轉而考公的大學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考研一年一次還只能報考一所學校,考公、考編每年有國考、省考、選調、事業編等多次考試,選擇和上岸的機會更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考研上岸群體的主要就業單位也多為“鐵飯碗”單位。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屆境內讀研的畢業生,在本科畢業五年后就職于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的比例達到40%。
考研分數多少算是正常水平?
考研有很多個專業,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份、不同的院校考試難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具體多少分數算高分,標準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理工科類350以上算高分,漢語、新聞類370分以上算高分,地理、歷史類360分以上算高分的。同樣是360分,在不同的地區,或是不同的院校,甚至同一個學校的不同專業,有所不同。如果是考研初試分的話,及格分就是國家線,單科和總分都得至少過國家線如果是研一課程的分數。
考研如何正確選擇院校?
目前,我們國家共有高校1000多所,國家教育部批準開辦研究生院的單位不過100所,這些無疑是重點關注的對象。在這些研招單位里面,又大概分為幾個檔次:
第一類,就是34所自主招生的高校,他們全部是985工程院校,包括清華、北大、復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哈工大、人大等。第二類,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一些高校。第三類,是一些地方院校或者有顯著特色的科研院所。
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仔細斟酌:質量高低、名氣大小、意向工作地區。原則上本地區的用人單位更傾向于聘用本地區院校的畢業生。如果你打算研究生畢業之后在北京就報考北京學校。選學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適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還要看自己能否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