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7歲大爺立志考研北大
張成文決定考研。
他今年57歲,35年前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導彈設計專業畢業。這一次他的目標是北京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
曾在成人學歷教育機構工作的他,按公司要求,開啟社交賬號,順便也記錄自己的考研復習過程。此舉也引來不少網友圍觀,“大爺太勵志了”“本人23屆考生,偶然關注了張大爺,每次都給當時備考的我一些激勵?!?/p>
“年近花甲的張大爺,畢業于北航導彈設計專業。打了35年零工,還在繼續打零工,今年下決心報考北京大學研究生,大家給我點鼓勵吧!”這是張成文小紅書賬號的簡介。
有人為他這把年紀還肯刻苦學習的精神點贊,也有人質疑他“是不是在作秀”。
對于外界的評價,張成文沒有太多心思去關注。除了偶爾直播自己的復習過程外,近幾個月他已經很少更新自媒體賬號,“沒有時間,我想把精力都用在復習上。”
他的書房里,堆疊著幾摞厚厚的專業書籍和復習資料。張成文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開通賬號后,他有時也和粉絲們交流復習經驗。一些年輕研友向他介紹時下流行的復習方法,他一一聽取,跟著購買平板電腦和筆記軟件,“以前我都是用紙質試卷和書籍,現在很多復習資料改用電子文檔了。”
憑借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經驗,英語和政治他不擔心。他最擔心的就是專業課。滿分150分的真題,他能考110多分,但他仍心有余悸,“聽說還有人能考140分?!?/p>
理工科出身的他,選擇攻讀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研究生,許多知識需要從零學起。談及為何選擇這個專業,他說:“我年輕時曾教過外國朋友一段時間中文,由于不專業,有時她們的問題我不會解答,教學效果一般。我熱愛中華文化,我想學成后去外國當個中文教師,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點力。”
之前為了平衡工作與復習,他只能下班回家后學習,從晚上8點到12點,每天4小時。單邊通勤時間50分鐘左右,他就在上下班途中戴耳機聽專業課講解。
考期將至,他干脆辭掉了工作,專心復習備考。
2024考研備考需要多久
國內考研戰線長、競爭大、難度高,因此大部分學生會從大三就開始準備考研科目的復習,考研的時間安排一般也要預留半年到一年,具體規劃包括——
3月-6月:確定考研目標院校和專業,準備好考研資料,可以開始進入英語、數學復習;
7月-8月:暑假期間主要針對基礎復習或強化復習,開始進入專業課程復習;
9月-10月:結合新出的考研大綱查漏補缺,開始進入政治課程復習;
11月: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進入沖刺復習,關注考試題型的預測信息;
12月:模擬實訓,查漏補缺,做好考前準備。
2024年考研會變簡單嗎?
變簡單的程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12月份全國考研”競爭性,理論上在下降,即根據人數下降比例貌似要簡單7%左右,實際上忽略不計。
因為,考研終究是“頭部選手”之間的PK,100個考生爭取25個錄取名額,和93個考生爭取25個名額,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各位2023年12月份參加考試的同學切不可掉以輕心,依然需要認真對待、正常發揮。
對未來考研學子而言,建議有哪些?
做好自我提升,關注多元化考研升學。
全日制考生提早確定考研目標學校和專業,提前做好G點成績的提高,做好語言成績的準備,同時做好學術背景提升。非全日制考生,一般盡可能選擇相對容易的學校和專業作為目標,以“上岸優先”。
如條件允許,還是要主動參加高質量的考研輔導班學習。
同時,關注多元化考研升學路徑,例如推薦免試、單獨招生、統招雙證、同等學力、中外合作等,有時還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事。正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以上六類途徑均是教育部政策范圍之內,所獲碩士學位國家均予承認。
2024年考研院校要怎么選擇
對于2024年考研生來說,絕大多數的孩子對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所以考研的專業選擇,一定要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畢竟后面不管是學說還是專碩,2~3年的時間都要跟著自己的導師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學習,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會非常痛苦和焦慮。
除了上面說到的興趣愛好意外,也要結合一下自身未來發展。選考研專業時,最好是與自己的職業規劃一脈相承,比如以后想去銀行工作,那最好學經濟、金融類的專業。
2024年考研院校能報幾個
考研只能報考一個學校。研究生入學考試需要在報名時選定報考單位、報考專業和初試科目,不同的學校,考試內容是不一樣的。
考研報名分為兩個部分:線上報名(預報名和正式報名)和線下現場確認。雖然2024年線上考研報名可以填報多個,但是最終考研院校線下確認只能選擇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