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態度
方法1. 適度的期望值,正確對待分數和考級
事實上,正確的少兒英語教學,主要的是讓孩子們“展示”,而不是“考試”,是樂趣而不是壓力。至于“考級”也是如此,考查的是學生整體把握語言,特別是聽與說的能力,考查他會了多少,給以幾個盾牌,每個參試的孩子都能得到一個證書,證書上面記錄著考生掌握了多少并因此而得到幾個盾牌。這是一種業余學習,不要給孩子以不必要的壓力。
方法2.通過“豎比”看到孩子進步
有些家長喜歡給自己的孩子定一個“參照人”(樣板),經常對孩子夸獎他如何優秀,得100分還加20分,以為這樣可以促使孩子發奮,豈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非常反感。前面提到,每個孩子的身體、學習基礎和智力等是不相同的,他們的語言能力也不相同,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進心,家長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比是最要不得的,越比越讓孩子“無處藏身”,越比越讓他“敵視”優秀生,也更厭惡學習,結果是使教育進入了“惡性循環”,這又是家長在“好心辦錯事”。
家長最好常用“豎比”的方法,即拿孩子的“今天”同他的“以前”相比,細心地發現他的進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尋找閃光點”。如從不主動上學到主動去;上課不舉手、不張口,到開口說一句話;回家主動聽錄音帶等。要珍惜每個“第一次”,珍惜好的開始或是一點點進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是充滿希望的,他才會繼續努力去爭取大一點的進步和成績,真正建立起自尊與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屬于自己的學習活動和自強精神,從而進入教育的“良性循環”。
方法3.發現孩子優點及時給予鼓勵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在一所小學里,從學生花名冊中隨意地挑出部分學生的名字,并對教師說,根據他們的研究判斷,這些學生天資聰慧,能在學習上有大的進步,將來有大出息。幾個月后,年終考試成績表明,這些學生的平均成績竟高出其他學生好幾分。
為什么隨意點出的學生的成績會明顯上升呢?一個主要原因是,教師們受到專家們的“權威性判斷”的影響,他們賦予了這些學生以較高的期望,不但以語言,而且還以“鼓勵的眼神”和“向他前傾的體態”等來“明示”、“暗示”這些學生:“你們比別人聰明”,“這個難題你能解答出來,你再想一想”,這一切都會使這一部分學生更多地動腦思考,努力學習,因而受到不斷地更加多地鼓勵。另一方面,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后,自己也覺得自己是“聰明孩子”、“我能行”、“我是比別的同學聰明”,于是他們更加用功,學習成績在不斷地上升。這就是“期待效應”或稱“暗示效應”。這對我們家長的啟示是:要多鼓勵孩子,如說一些“你長大了、懂事了”,“你能趕上去的”,“這次沒考好,我們相信你能努力,你會進步的”等鼓勵的話語。同時,平時在家聽到孩子在說英語、做動作等時,要夸一句“有進步”、“好孩子”,或是做出拍拍孩子肩膀,抱一抱他的動作,即對孩子要表現出滿意感、親切感,發揮家長的“期望效應”。
心理學家還做過另一個實驗:他們把智商高的一個班的學生,交給一位智商也高的教師,但是,這位教師的性格是既冷酷又粗暴。一年后,這個班的學生的平均智商下降了20;與此同時,把智商中等的一個班的學生,交給一位智商也是中等的教師,但是,這位教師的性格是既熱情又有耐心。一年后,這個班的學生的智商上升了20。這個實驗也證實了:家長和教師的尊重和鼓勵,能激活并促進孩子腦細胞積極活動,促使他們更聰明。這就再次提醒家長,對孩子學習英語要多加鼓勵,鼓勵他們多聽、多說、多舉手、多做表演,而不是挑他們的毛病、嘮嘮叨叨說諷刺話,或態度冷漠、不關心。
方法4.培養孩子學習的毅力和承受困難與挫折的能力
盡管少兒英語的教學活動應當做到生動有趣,但是,讓孩子長時間占用業余和游戲的時間,在晚上或周末甚至假日去上英語課,這對于小學生,特別是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畢竟是有一定困難的,是很不容易堅持的。家長要經常鼓勵孩子不隨便請假、缺課,這樣不但有利于學好英語,也能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良好習慣。一位小學生因為發燒、打吊針,白天不能上學,可是,到了晚上,吊針打完了,燒退了,他堅持到劍橋少兒英語學校去上課,家長抱著棉衣站立在教室門外等候,以防發生意外。這一次生病,使孩子和家長都經受了一次意志和毅力的考驗。
看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態度還看:
1.如何糾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2.改變孩子學習態度的方法總結
3.針對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方法
4.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5.淺談學習態度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