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經典學習方法
剛跨入高一的新生,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課程學好的愿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新生們會普遍感覺高中課程并不像初中那樣簡單易學,特別是理科,更顯得枯燥、乏味、抽象。在做習題或實驗時,常常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 針對這些問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對于的一些高一化學經典的學習方法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觀念問題
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觀念,重視化學學科的學習。高中不再是語數英一統天下的時候了,今天明確的告訴同學們,高考化學成績整整100分,不多也不少,所以必須讓化學在你的時間帳單上有一個清晰的位置和長度。特別是以后要學習理科的同學,更要重視化學打基礎的起始階段。
不是說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嗎?高一就是化學學習的真正起點,不論過去你學得好還是不夠理想,沒關系,從現在開始重視起來,樹立正確的個性心理,好的不自我陶醉,差的同學樹立迎接新挑戰的信心。你很快就能扭轉不良的局面。
二、學習習慣問題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感到那些科學家的話、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于每一個人都適用。如果你渴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時間,如果你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那么,就請你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初中的化學知識淺少易的特點,學習的時間也比較充分,讓一些同學養成慢條斯理的壞習慣,而高中化學單位時間內的知識容量大為增加,如果再把過去的學習習慣搬到高中來,結果顯然只有一種:無法適應。更不要認為初中平時不好好學習,中考前臨時加強兩個月一樣得高分,高中化學靠臨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孩子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小男孩不服氣:“您就為這一點小事而譴責我?!”“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而良好的習慣是同學們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你的一生就在享受著他的利息。高中化學學習要養成課課清的習慣,要求自己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不懂多問,規律多記。經過一段積累,你會發覺自己很強大。
三、學習環節問題
學習不外乎課前預習,聽課,課后復習,解決難題,獨立完成作業,系統總結幾個環節。這里我著重談談預習、復習和作業等幾個環節。
1、預習與不預習的差別
預習的同學永遠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預習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已經把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了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這樣做至少有兩個突出的好處,首先能提高下一環節聽課的效率,預習時已經掌握的知識上課聽講時不但輕松,又相當于在復習了,而預習時的難點則是聽課的重點,這樣把只要注意力集中在難點上,有的放矢,突破了難點。而沒有預習的同學總是比較陌生,不知道重難點,效果與前者相比差距很大。其次也可以提高上課記筆記的質量,聽課是百分九十聽百分十記,預習后只須記方法技巧以及規律難點,而不是抄板書。這樣把大部分的時間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形成了良性循環。
2、聽課效率高低的差別
要向課堂要效率,聽課效率高的同學大量節省了課后的復習作業時間,又一次促進了學習的良性循環。
3、復習沒復習的差別
老師上課再精彩,也是在燃燒自己,卻不一定能照亮你,沒復習沒記憶的同學就象是一塊荒地,什么也長不出,鋼筆肚里無墨如何能吐出水來?沒有知識的沉淀積累,怎么可能會做題,怎么可能舉一反三?你對某一學科的知識積累得越多,你在這方面的經驗就越豐富,進而對這個領域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就越強,記憶效率也越高。肥田沃土比荒地易于種植,同樣道理,在過去已經形成并鞏固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是較為容易的。那么你計劃什么時候成為沃土呢?無論如何請記住:沃土才能長成一片綠洲!
我相信過一陣子就會有人問,老師,為什么我上課聽得懂書也看得懂作業卻做不好了?現在我來告訴你為什么。因為同學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不深,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聽懂不等于學會,聽懂到學會之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如:人人皆知打槍時只要三點一線,就可以百發百中,但是世界上的神槍手并不多;又如當你看菜譜時明明白白,但是炒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你能做到嗎?《西游記》中孫悟空能帶凡人飛越山川,唐僧為什么不讓孫悟空用“筋斗云”帶著他,一下子飛到西天呢?因為唐僧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只有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成佛。成佛在西天,更在去西天的路上,但凡成功者,必是躬行勤練者,學習也是如此。這也便是學習的第四環節的深意所在,配合適當的練習是必要的。聽懂只是基本,而如何學會才是你真正要付出更多汗水和智慧的。
作業是一定要獨立完成的,這是學習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每節的練習,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熟能生巧,除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對于自己做題比較慢的部分要多思多練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諦。寫作業之前一定要先復習,看看書和筆記,然后在進行練習。高考考察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作業不是獨立完成的,思維能力如何能夠培養起來呢?沒有思維的答卷,讓你的理想成為了泡影,所以切記一定要獨立完成作業!
四、記憶問題
大家想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學好化學嗎?讓我告訴你,它便是記憶。記憶是學好化學最基本的方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離開了“記憶”談其它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化學學科特點決定的。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
如: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一些重要氣體的性質、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一些規律,如元素周期律、勒夏特列原理,烴燃燒的規律更要記憶才能快速解題。因此有人把化學喻為“理科中的文科”、是中學生的第二外語。
要想學好化學,清華北大的學哥學姐同樣會告訴你,化學就是要多記多背,自然就會了。的確,化學不是一門多么艱深的學科,它的計算不象物理數學那么難,基本只是加減乘除。那么怎樣去記呢?(1)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死記硬背),多寫是個不錯的方法;(2)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效果好。
最后教同學們兩個通用的學習方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一定要喜歡上化學,因為它會給你帶來許多好處,說兩點最實用的好處,化學是理科中最容易拿到分數的科目之一,所以第一個好處是為你將來的高考帶來分數;第二它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家里用的液化氣是什么?為什么不能用微波爐加熱保鮮膜?小孩哭久了為什么會抽搐?等等。同學們何樂而不為?
其次,不怕吃苦。學習的確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知識的學習都比較枯燥,所以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五、知識塊的學習
1.基本概念“塊”。這一塊包括物質組成和分類線,性質變化線,化學用語線,分散系統線,化學量線等五條知識線(或小系統)。
2.基礎理論“塊”。這塊包括結構理論(原子結構,分子即化學鍵理論,晶體結構理論)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線,電解質溶液(含氧化-還原理論)線,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理論線。理論塊是化學的靈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塊”。這一塊是化學的基石,可劃分為金屬線和非金屬線,統一在周期系中。
4.有機物“塊”。這一塊的核心是烴及其衍生物線,重點是結構和化學性質,而結構又是官能團和與官能團直接相關的化學鍵。
5.計算“塊”。這一塊縱貫化學各部分,要掌握基本類型、解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6.基本實驗“塊”。這一塊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含儀器、基本操作、制備、鑒別(定)、提純、定量實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
學好高一化學,在學習方法上要有所轉變和改進。而做好化學筆記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環節,善于做化學筆記,是一個學生善于學習的反映。那么,化學筆記究竟該記些什么呢?
一、內容提綱。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并且講課時老師會將一堂課的線索脈絡、重點難點等,簡明清晰地呈現在黑板上。同時,教師會使之富有條理性和直觀性。記下這些內容提綱,便于課后復習回顧,整體把握高一化學知識基礎框架,對所學知識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思路方法。對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的高一化學解題方法和分析思路也應及時記下,課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獨立分析,因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后,便于課后及時與老師商榷和探討。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于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并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在這基礎上,若能主動鉆研,另辟蹊徑,則更難能可貴。
三、歸納總結。注意記下老師的課后總結,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高一化學基礎概念、公式、定理,尋找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同時,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后小結時,一方面是承上歸納所學的化學內容,另一方面又是啟下布置預習任務或點明后面所要學的內容,做好筆記可以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提前作準備,做到目標任務明確。
精做題養成良好習慣
要想學好高一化學病打好化學基礎,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高一化學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高一化學基礎的解題規律。
總結:①在知識方面,題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在解題過程中是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的。
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題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
③能不能把解題過程概括、歸納成幾個步驟(比如用化學歸納法證明題目就有很明顯的三個步驟)。
化學學習方法總結
(一)觀
觀即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六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于敏銳的觀察看到水蒸氣沖動壺蓋而受到有益的啟發后,發明了蒸汽機,這些都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么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具體步驟是:
(1)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2)反應條件;
(3)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象;
(4)反應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最后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形成準確的概念,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制氨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
記即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好化學最基本的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很多同學在初中化學學得還算可以的情況下,是覺著沒有花多少時間去記憶的。其實不然,化學學得好的同學主要是因為掌握了化學的記憶方法,高效而又輕松地記憶化學知識。這是由于:
(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
(2)一些物質的性質、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
怎樣去記呢?
(1)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律著重去看、去記憶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死記硬背);
(2)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么想怎么辦?碰到疑難,不可知難而退,要深鉆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可朦朧而過,應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