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綜合分析題淺析
(一)概括題
有些考生在讀材料時,不能很快找出關鍵信息點,雖然材料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看不出來。
建議:這類考生應多關注材料中的關聯詞,這些關聯詞后面往往會跟著重要信息,甚至是答案。材料長不可怕,學會靈活運用關聯詞原則就行。同時,大家要多關注領導人等不同階層人群的講話、態度等。這些人往往充當著想你傳遞答案的重要“工具”。
(二)分析題
很多考生不知道該怎么分析一個問題。這需要視材料而定,如果材料里有很多主體,可從主體角度分析,如果材料涉及各種環節,可以從環節和流程角度分析等。
(三)對策題
如何答對策題?首先,確定主體,如國家、社會、個人、自身等;再次,根據各個主體承擔的責任來確定其需要作出的對策;最后,總結一句畫龍點睛的話,把整道題的立意拔高點。
(四)大作文
大作文的水平很難在短時間內提升,但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可以直接引用的觀點性詞句。
公務員申論考試綜合分析題淺析【篇2】
一、歸納概括
歸納概括題目在大綱中對應的能力劃分是閱讀理解能力。在試卷中的體現更多是需要我們從一篇材料中提煉中單一的確定要素,比如:概括材料中出現的問題。
在初期備考時需要注意:
①明確找什么東西。題干要求是尋找問題還是原因,方向不同,找的東西也不同;
②找全全部的信息。有時候的問題不會直接呈現,而是通過一些隱晦的表述呈現。如存在瓶頸、有不如人意之處,這樣的表述更多在暗示我們存在問題,在作答中需要提高敏感性。
二、提出對策
提出對策題目在大綱中對應的能力是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在試卷中的體現是需要我們找到材料中蘊含的問題并根據材料、根據自身日常知識積累就問題給出解決思路。
在初期備考時需要注意:
①避免落入題干中的陷阱。梳理開來,常見兩種陷阱情況,第一種,題干中說,給定資料一中問題需要妥善處理,結合給定資料給對策。這種情況下的“給定資料”是指全部資料。第二種,題干中給出不同身份,常見身份有建言獻策與親力親為兩種,建言獻策更多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不考慮權限,但親力親為會涉及到權限的問題。
②注意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為后期自己答題提供儲備。
三、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題目在大綱中對應的能力是綜合分析能力。在試卷中的體現是可能會讓我們去評價一個社會現象或者去分析一句話。
在初期備考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①理清該題目與前兩種題目的區別。歸納概括是有明確方向的,回到材料只找問題或者只找原因,而綜合分析題多會讓我們分析一個社會現象,因此,與這個社會現象有關的問題、原因、影響可能都是答案要點。
②綜合分析題對邏輯要求較高,現在可多看看新聞評論,多關注人民日報評論等媒體。
四、貫徹執行
貫徹執行題在大綱中對應的能力是貫徹執行能力。在試卷中的體現是需要我們以政府的身份寫一份應用文,可能是發言稿可能是工作匯報。
在初期備考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①明確貫徹執行的本質,其實是非法定公文寫作,這樣的文種在寫的時候需要關注寫作者的角度。
②這類題型的字數一般相對較多,在寫之前要做好字數劃分,避免造成頭重腳輕的呈現形式。
③現在的考察趨勢是會更加側重機關實務工作能力的測查,所以在初期可以多看機關公文,學習他們格式和內容的書寫思路。
公務員申論考試綜合分析題淺析【篇3】
一、借鑒經驗,總結教訓所謂啟示,指的是蘊含在問題或現象中的經驗和教訓。正確的是正面經驗,不正確的是反面教訓借鑒經驗并吸取教訓,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國、本省的普遍原則。因此,啟示型分析題應遵循這樣的作答步驟,即先找出經驗教訓,然后結合實際情況,總結出普遍適用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可行措施。
(一)經驗和教訓:什么是經驗?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實踐掌握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法、知識和技能。在給定資料中,經驗往往可以從那些正面的成功事例中得到。
(二)如何借鑒經驗:對于給定資料涉及的經驗,按照能否直接適用于本國、本地這一標準,一般可以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的借鑒相對簡單,通常可以直接引用給定資料中的原話,或是在語言上稍加整理即可;間接經驗的借鑒稍微復雜一些,由于不能直接引用,需要從事例中總結出經驗蘊含的實質內容,可以理解為經驗的適應性轉化,并將這些間接經驗轉化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可為我們所用的經驗。
(三)如何總結教訓:總結教訓的目的在于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從而指導未來的實踐,也就是說在總結教訓的時候,并不是對問題的簡單描述,而是總結出應對問題的法方法。因此,有些教訓可以直接針對問題,而有些教訓就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達到總結教訓的目的。
二、作答基本框架啟示型綜合分析題的出題形式可分為兩類:一類只談啟示;另一類先歸納相關事例再談啟示。在近幾年申論考試中,出題形式以前者居多。在此提示考生注意,無論是何種出題形式和作答框架,作答前均要按照下面的步驟來思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