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之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8、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
9、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10、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荊軻刺秦王古今異義
1、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2、樊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 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今義:年長之人。
4、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可謂深矣 遇:古義:對待。 今義:遇到,碰以
深:古義:刻毒 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7、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 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8、左右乃曰 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0、秦王購之金千斤 古義: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 今義:特指黃金。
荊軻刺秦王詞類活用現象:
1、進兵北略地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2、函封之 名詞作動詞, 用盒子裝
3、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詞作動詞,上前
4、其人居遠 形容詞作名詞, 遠方
5、使使以聞大王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6、太子遲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7、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狀語,向上
8、群臣怪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怪
9、箕踞以罵曰 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荊軻刺秦王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欲與 ( 之 ) 俱 ( 往 )
③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④倒裝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荊軻刺秦王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將奈何(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荊軻有所待(意為:有……的人、東西。“所”后常跟動詞組成“所”字結構,作“有”的賓語。)
豈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荊卿豈無意哉(表反問,難道……嗎。)
仆所以留者(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看了“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之荊軻刺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