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期末考試試題
高一語文必修期末考試試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鞭笞(chī) 狙擊(zū) 摒棄(bìng) 咬文嚼字(jiáo)
B.蘊藉(jiè) 裊娜(nuó) 強勁(jìn) 敷衍塞責(sè)
C.模樣(mú) 翹首(qiáo) 粗獷(guǎng) 面目可憎(zēng)
D.熾熱(zhì) 肖像(xiào) 氤氳(yūn) 一哄而散(hòng)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警戒 端詳 振耳欲聾 和盤托出
B.簽署 煩燥 一籌莫展 人才輩出
C.熨帖 瑣屑 金榜題名 委屈求全
D.聯袂 薈萃 出其不意 杯盤狼藉
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
B.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紙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C.“瓦爾瓦拉·薩維希娜我是喜歡的,”他對我說,露出淡淡的苦笑,“我也知道人人都必須結婚,可是……您知道,這件事發生得這么奇突……總得細細想一想才成”。
D.她們之間的高低優劣,僅在于是否天資聰敏,風度優雅,頭腦靈活;有之,則平民百姓的女子亦可與顯赫的貴婦平起平坐。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句是
A.據說,奧巴馬夫婦是蘇珊大媽的粉絲,欲邀請蘇珊大媽赴白宮演出,而蘇珊大媽以害羞為由,遲遲不肯前去,成為白宮的不速之客。
B.如果發生貿易摩擦后總是退縮的話,那只會導致貿易伙伴國中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更加有恃無恐,從而會挑起更多對華貿易糾紛。
C.老王從小就養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遇到問題,總是不恥下問,及時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
D.北京時間12月22日,國際足聯2009年度頒獎大典在蘇黎世歌劇院舉行,梅西當仁不讓地當選“世界足球先生”,成為該獎項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阿根廷人。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398天后,劉翔回來了。2009年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上,雖然劉翔以肉眼難辨的差距獲得亞軍,但人們仍不吝贊譽之詞。
B.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和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
C.根據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多項經營績效指標超過美國企業500強,1706億美元的凈利潤高出后者700多億美元。
D.2009年,一些地方政府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出臺了稅費減免、政策培訓、無償使用辦公場地等,鼓勵大學生就業。
6.下列有關文學文化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魚我所欲也》《勸學》都屬于先秦諸子散文,《師說》《赤壁賦》《游褒禪山記》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鴻門宴》《張衡傳》《赤壁之戰》分別選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其中前兩篇屬紀傳體文章。
C.《項鏈》《羊脂球》的作者是法國作家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D.“六藝經傳皆通習之”與“遂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六藝”,所指內容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六種經書,后者指的是六種學問和技能。
7.“三國”故事家喻戶曉,由其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更是倍受人們喜愛。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閱讀的名著,下列對其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后,離開曹營尋找劉備,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B.為實施火攻,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在周瑜與眾將商議退敵之策時故意唱反調,周瑜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告,下令將他打得皮開肉綻。
C.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大獲全勝;趙云救出劉備,逃往白帝城;陸遜引兵追擊,誤從死門進入了諸葛亮布下的石陣。
D.東吳屢次討要荊州未果,遂采用魯肅之計,邀關羽來吳國赴宴。關羽輕駕小舟,只帶領十幾個隨從赴宴。
二、(12分,每小題3分)
8.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C.五萬兵難卒合
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句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③項伯殺人,臣活之 ④順流而東也
⑤舞幽壑之潛蛟 ⑥吾得兄事之
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⑨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 ⑩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⑥⑧/②⑩/③⑤/④⑦⑨
C.①④⑥/②③⑤/⑦⑨/⑧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11.下面一段文字選自《世說新語·雅量》,對其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夏侯太初曾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A.夏侯太初曾倚柱 / 作書時大雨霹靂 / 破所倚柱衣服 / 焦然神色無變 / 書亦如故 / 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B.夏侯太初曾倚柱作書 / 時大雨 / 霹靂破所倚柱衣服 / 焦然神色無變書 / 亦如故賓客 / 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C.夏侯太初曾倚柱 / 作書時大雨霹靂 / 破所倚柱 / 衣服焦然神色 / 無變書亦如故 / 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D.夏侯太初曾倚柱作書 / 時大雨 / 霹靂破所倚柱 / 衣服焦然 / 神色無變 / 書亦如故 / 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
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②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后傳梁王。”太后歡。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乃召嬰。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③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節選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注: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宮中事務的官。②燕:通“宴”。③王孫:竇嬰的別名。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嬰亦薄其官 薄:輕視,看不上
B.王孫寧可以讓邪 讓:謙讓,推辭
C.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 過:拜訪
D.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亢:通“抗”,對等,相當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
因拔刀斫所前奏案
B.天下者,高祖天下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C.乃拜嬰為大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D.所賜金,陳之廊廡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下列句子中,與“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C.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D.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嬰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孝景帝沒有立太子時,與親兄弟梁孝王宴飲,說將來要傳位給梁孝王,這使得偏愛梁孝王的竇太后心里非常高興。
B.竇嬰因為反對孝景帝說要傳位給梁孝王而得罪竇太后;他稱病辭職后,又被竇太后從進出宮門的名籍中除去,不準他進宮朝見皇帝。
C.竇嬰在吳、楚等國叛亂時被孝景帝重用,委任為大,并賞賜黃金千斤,皇帝賞賜的黃金他讓屬下取用,但他們都沒拿回家。
D.竇嬰因平定七國叛亂被孝景帝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爭相歸附到他的門下;每當朝廷商議大事,別的大臣都不敢跟他和條侯平起平坐。
第Ⅱ卷(105分)
四、(27分)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1分)
(1)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3分)
(2)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3分)
(3)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5分)
17.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分。任選八個小題,每空1分)
(1) ,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燭之武退秦師》)
(3)寄蜉蝣于天地, 。 ,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4) ,凝絕不通聲暫歇。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荀子·勸學》)
,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7)滿載一船星輝, 。(徐志摩《再別康橋》)
,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8)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9)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10)悲歡離合總無情, 。(蔣捷《虞美人·聽雨》)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白雪紅燈的年
遲子建
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聲擾醒。撩開窗簾,見山色清幽,太陽還沒出,于是又鉆回被窩,睡到八點多。再次被接二連三的爆竹聲喚醒時,霞光已經把興安嶺的一道道雪線映紅了。看來老天也知道過年了,特意讓霞光化做春聯,貼在山間。想必老天貼的春聯,是用云彩做的硯,用銀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筆管,所以這不凡的春聯看上去明麗脫俗,充滿了朝氣。
吃過早飯,我也給家門貼上春聯和福字。那副燙金的大紅春聯,看上去就像兩行飛向天空的金絲雀,給人喜氣洋洋的感覺。而門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頭小金豬,肥嘟嘟的,討人喜歡。
我喜歡大自然的紅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對針織品的紅色,我熱愛不起來。我不喜歡紅色的床罩、窗簾和衣服,見了它們,眼睛會疼。前年春節回家,媽媽給我的臥室掛上了一幅紅底黃花的新窗簾,我感覺窗前就像飄著兩朵烏云,說不出的壓抑。結果,當夜就把米色的窗簾換回去,這才心意舒暢,安然入夢。二十五歲前,我還穿過幾件紅衣,戴過紅帽子。可是近二十年來,紅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櫥中幾乎絕跡了。我鐘愛黑白、灰色和咖啡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紅大紫地裝扮自己的時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雙紅襪子。結婚的時候,我打了一件紅色毛線開衫,可婚禮一過,就把它壓在箱底了。我的一個朋友,說我的命運變故與愛穿黑白色的衣服有關,這說法著實把我嚇著了。如果那樣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簽,我為什么要屢屢抽它們呢?于是,我嘗試著改變顏色,將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黃上。可對于紅色,我還是有些猶疑和畏懼。就連我媽媽和姐姐看我穿了紅衣服后,也會搖著頭說:不好看,不好看!
元旦過后,我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了一件棗紅色的羊絨開衫。它軟軟地,茸茸地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懶洋洋的,很有點鄰家女孩的味道,讓人覺得親切。它的紅是收斂的紅,紅得有分寸,有氣質,不張揚,不造作,我動了心。但因為它是紅色的,還是心存著警惕,從它身邊走開。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動著那件紅衫,它像一團火在我心中燃燒,于是,隔了幾天,把它買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鏡子面前,覺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沒舍得脫下,一路穿進年關。如今,它陪伴著我,給家門貼上了大紅的春聯;又在陽臺結了霜雪的窗前,掛上了大紅的燈籠。
家中有了春聯和燈籠,如同有了門神和天使的眼睛,關上這樣的門時,雖然知道家中無人,可卻覺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腳步聲的。
我鎖上自家的門,下樓,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親都會在他那里。母親在哪兒,哪兒便是年。
這樣的雪路我已經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從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東到城西。塔河是個小城,臘月時,人們都在忙年,采買物品,街上是熱鬧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見行人車輛了。我沿著街邊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著清冷而新鮮的空氣。不管什么季節,興安嶺的天空都是藍的。這種透明的無瑕的藍,對久居都市、為煙塵所困擾的我來說,就是福音書。陽光把雪地照得煥發出橘黃的光芒。街燈下面,是一串串的紅燈籠。白雪紅燈,格外分明。
弟弟家已經把年夜飯準備好了。他們家的陽臺,也掛起了紅燈籠。天色漸晚,寒意愈深,紅燈籠亮了起來。站在陽臺向下一望,見那滿街的紅燈籠,就像老天垂下來的一只只紅碗!它們盛著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氣,為人間祈福。這座白雪覆蓋著的小城,因為有了這些紅燈籠,暖意融融。在沒有鳥語花香的春節里,在北風和飛雪中,紅燈籠就是報春花啊。
我恍然明白,人們之所以穿上紅衣,是想用這火焰般的顏色,燒碎這沉沉暗夜,驅散這彌漫在天地間的蒼涼啊。看來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沒有這樣的紅色作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氣象呢。
18.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請簡要說明。(4分)
19.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母親在哪兒,哪兒便是年。
(2)在沒有鳥語花香的春節里,在北風和飛雪中,紅燈籠就是報春花啊。
20.文章第三段極力寫作者不喜歡紅色衣飾,卻在第四段寫買了那件紅毛衣,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1.結合全文來看,作者寫出了對紅色的哪些感悟?請分條概括。(6分)
六、(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名著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精華,它流傳久遠,常讀常新,每次閱讀總會使我們從中得到一些啟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現代青年學生總是遠離了名著,甚至有時會發出“名著,讓我愛你不容易”的慨嘆。
請以“我與名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類的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