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學習方法建議
物理和數學差不多,有很多公式和定理,學習的時候一聽就懂,但是做題的時候卻不一定能做出來,所以,要多畫圖來分析物理現象,這樣才能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自己分析公式進行推導。
很多時候,對公式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做題的時候往往只有第一步才會考察公式,而后邊最多分的部分都是深入挖掘物理知識,如果停留在表面,實在是無法解答物理大題,所以,平時要多畫圖來分析,推導公式,才能徹底解決物理知識。
學習理科和文科不同,文科只要多記多背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理科不一樣,記住公式只是第一步,需要的是理解和推導,此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應該多去問老師,而不是閉門造車,畫圖分析,多維度思考推導,尤其是綜合大題,要綜合考量全面,不然只能得一部分步驟分。
很多時候,你發現自己公式記憶的不牢固,那就是知識學得不夠扎實,物理學得好的同學,多半會自己推導公式,就算不記得公式,他們會根據一個基礎的公式來推導出來很多記憶模糊的公式,他們從來不盲目相信自己的記憶力,而是更信賴手中的筆。只有親子實踐出來的才是的。
多做些物理題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不建議題海戰術,其實是對刷題有點誤解,因為有一部分人刷題總是挑簡單的,同一類型的去做,所以,他們刷題的效果并不好,每次買來的題基本都差不多,只是修改了數字和變量,考察起來都是差不多,這樣的題海,就算是刷得再多也不會改變你的成績。
有的人刷題則不同,他們會選擇不同類型的題來做,而且他們選擇的多半是經典題,或者真題,他們從來不去做模擬題,模擬題的難度和題型都不好,他們會把歷屆的真題都做一遍,而且把每道題都研究得很透徹,所以,他們的成績才能穩定提高。
雖然是在家里,依然可以適當演練,去書店買一些資料,重新梳理物理的學習思路,不怕麻煩,因為理科的邏輯思維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效果卻很好,只要你開始梳理,成績就會有所改善,不像文科,背了很久成績都沒變化,考試從來沒考過自己背誦過的內容。
高一物理基礎知識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并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范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于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4.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
1、質點:
(1)沒有形狀、大小且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是否能看成質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其具體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4、勻速直線運動(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物理常考知識點
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物體受力情況分析的依據主要是力的概念,從研究對象所處的處所著手,明確它與周圍哪些物體發生作用,運用各種力產生的條件,做出判斷。結合運動狀態,依據牛頓運動定律和物體平衡的條件進而確定力之間的數量關系。
(2)分析受力時,只找研究對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體的力,在分析其它物體受力時再考慮。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復地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4)受力分析的步驟:先重力,再找彈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場力,電場力。
(5)養成作圖的習慣,要檢查受力圖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體是否存在,特別要檢查受力分析的結果,是否滿足題目給定的條件(平衡狀態,沿各方向合力應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