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期末的實驗復習訓練題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高一的生物上冊期末實驗復習題,歡迎大家參閱!
高一生物期末的實驗復習訓練題: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理解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2.學會通過實驗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的方法。
【實驗原理】
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根據這一原理,可現場制備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要點點撥】
這是一個觀察類實驗。通過觀察植物幼苗在不同環境中的生長情況得出實驗結論。由于是宏觀觀察,所以不需要專門的觀察儀器。本實驗的重要啟示是依據實驗目的巧妙 選擇觀察對象、確定實驗變量和控制無關變量。
1.選擇觀察對象:由于植物幼苗對外界的影響最為敏感,所以為了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結果,本實驗選擇了植物的幼苗,對植物種類沒有嚴格限制,可選擇常見的植物。為了消除實驗誤差,控制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影響,需要選擇同種植物,長勢相同的幼苗。為了實驗方便,最好選擇盆栽植物。
2.確定實驗變量:本實驗的實驗變量為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為了觀察到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實驗設計了用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作為實驗的變量。這樣的設計不僅可定性觀察到實驗結果,而且也做了初步的定量研究。
3.設計對照實驗:為了更好地突出實驗目的,使得出的結論具有說服力,本實驗設計了空白對照,即沒有實驗變量參與的一組對照。這樣較為簡單地解決了控制了無關變量影響的問題。
【反饋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二氧化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低濃度的二氧化硫可被植物體直接吸收利用
B. 大氣中二氧化硫與水結合可形成酸雨
C. 二氧化硫是造成光化學煙霧的最主要成分
D. 大氣中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
答案:C
2.下列實驗材料,對二氧化硫最為敏感的一組是( )
A. 菠菜 黃瓜幼苗 B.丁香 柳杉幼苗
B. 美人蕉 洋槐種子 D.月季、銀杏種子
答案:A
3.下列因素中與光化學煙霧形成有關的是( )
A. 紅外線 B.紫外線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硅
答案:BC
二.非選擇題:
4.中央電視臺每天向全國電視觀眾公布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請問:
⑴被公布空氣質量的重點城市有___________個。
⑵欄目中“首要污染物”中,目前被監測并公布的有3種,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42 ⑵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可吸入顆粒物.
5.在兩只鐘罩中分別標記A、B。在A、B中各放一盆栽植物。A內放入盛有硫酸鈉和稀鹽酸混合液的小燒杯,B裝置中放入亞硫酸鈉和氯化鈉溶液。在鐘罩周圍涂凡士林,對此兩個裝置定時觀察記錄。則
⑴經過一段時間后,_________裝置中的植物會表現出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死亡,而另一裝置中的植物______________。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將混合液中的亞硫酸鈉的量加大(鹽酸充足),則A裝置中植物死亡的時間將會________________。
⑶若不斷減少混合液中亞硫酸鈉的濃度,使兩裝置中的植物都能長期存活,是否說明二氧化硫就不會毒害植物體,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A 葉片失綠,轉為土黃色或黃褐色,葉焦枯 正常生活 二氧化硫對植物在害 ⑵提前 ⑶不能,因為低濃度的二氧化硫對植物的毒害,通過植物自凈作用而不明顯。
6.某同學用試紙法測得學校附近的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平均值為3.05mg/m3。請你對該校附近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情況做出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污染嚴重。根據我國空氣污染物三級濃度限值 ,大氣二氧化硫污染的三級標準日均含量不許超過0.25mg/m3,現為三級標準的12.2倍,需立即采取改善措施。
7.“漂塵”是物質燃燒后產生的顆粒狀漂浮物,顆粒很小,不易沉降(可漂浮數小時甚至數年)。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氧氣接觸時,可使部分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從而使空氣酸度增加,遇到雨水便形成“酸雨”。請回答:
⑴在此過程中,“漂塵”所起的作用是( )
A.氧化劑 B.還原劑 C.吸附劑 D.催化劑
⑵寫出在“漂塵”的作用下,與“酸雨”的形成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汽車尾氣、化工廠排放的含氮氧化物,全世界每年的排放量約為5×107kg,其中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_________酸。
⑷“酸雨”的危害是( )
A.腐蝕建筑物 B.導致樹木枯萎 C.造成洪澇災害 D.惡化人類環境
⑸要減少“酸雨”,必須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對燃料中的硫化物進行_________,對廢氣中的氮氧化物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D ⑵2SO2+O2→2 SO3 SO3+H2O→H2SO4 ⑶硝 ⑷A、B、D ⑸脫硫 堿液吸收(清洗)
研究性課題 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實習目的】
⑴通過調查,了解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
⑵初步學會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
【要點點撥】
本課題是一個調查類課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重點學會調查環境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根據不同的調查目的確定具體的調查方法。
1.調查環境污染的基本方法:環境污染的涉及面廣,因此對生物產生的不利影響也很多。環境污染的調查方法主要有野外觀察法、社會調查法、文獻調查法。野外觀察法主要從某種生物受污染的具體癥狀入手,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再調查污染源,如有條件應盡可能照像或錄像。社會調查法主要從人們對污染物的認識以及對人類的不利影響入手。文獻調查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進一步了解各種污染物對生物形態和生理的具體影響,從理論上找到依據。實際操作中常采用三者結合的方法,或者采用走訪環境保護部門與資料相結合的方法。
2.根據不同的調查目的確定具體的調查方法:如要調查當地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可采用查閱文獻結合走訪有關部門來進行;如要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要采取野外觀察法,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如要調查工廠污水排放對河流的污染,可采取野外觀察法和社會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總之,選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所研究的具體課題而定。
【反饋訓練】
一.選擇題
1.60年代初期,我們為曾用天然氣作為汽車動力而深感“貧油國”之恥辱,然而,近期媒體報導,途經天安門的公交車均已改成油氣兩用車。今天心天然氣作為汽車動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國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 B.我國石油資源已枯竭
C. 天然氣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減少城市大氣污染
D. 與開采石油相比,開采天然氣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答案:C
2.能說明“赤潮”的危害的是( )
①微小浮游生物急劇繁殖 ②導致水生生物的死亡③使水體溶解氧減少④水體中甲烷、硫化氫含量升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 D.②④
答案:B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B. 固體廢棄物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C. 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中工作,會造成噪聲性耳聾
D. 長期飲用含砷、鉻、苯胺的水,易誘發癌癥。
答案:B
4.難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污染物是( )
A. 人畜糞尿、農藥 B.脂肪、纖維素C.人畜糞尿、淀粉D.塑料、農藥
答案:D
5.下列關于大氣污染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大氣污染來自人工污染,自然條件不可能造成大氣污染
B. 火山噴發、森林大火等可對大氣造成污染
C. 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大氣人工污染的主要來源
D.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也是大氣的污染源
答案:A
6.“白色污染”指的是( )
A. 冶煉廠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的白色粉塵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
答案:C
7.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全球溫室效應危機的重要措施分別是( )
A. 煤、石油、天然氣大量燃燒;營造森林綠地
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夾竹桃等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
C. 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D. 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答案:A
二.非選擇題
8.空氣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氣質量的指標之一。為了檢測學校生物實驗室、教室、校長室、小樹林4個地方的空氣中的含菌情況,請利用所提供的條件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
⑴請用100mL量筒,4副培養皿,煮沸過的洗碗水,設計取樣的實驗步驟。
⑵請用4支試管,滴管,0.01%亞甲基藍溶液,設計檢測的實驗步驟(提示:好氧性細菌會使亞甲基藍溶液褪色)
⑶實驗結果的預測與分析:
⑷你所設計的實驗檢測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細菌的相對數量。
答案:⑴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過的洗碗水分別倒入4只培養皿中;②在每支試管內滴加5-10滴0.01%亞甲基藍溶液置于溫暖處 ⑶根據4支試管內洗碗水在相同時間內褪色的程度,來判定空氣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氣中含菌量相對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氣中含菌量最低。 ⑷好氧性
【補充資料】
⑴大氣污染的調查方法
①污染源調查 首先對污染源進行分類。大氣污染源大體可分為工業污染、交通運輸污染和生活污染。如屬工業污染,就應對其生產所用原料、所生產的產品及生產工藝等進行分析,確定其主要污染物,有條件的學校也可采樣進行測定;如屬交通運輸污染,先可統計單位時間內行駛的汽車數和其他機動車數量及消耗的汽油量,然后按下表估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如屬生活污染,先應在小區內調查主要的污染源――煤爐數量,估算出月燒煤量,再按經驗公式或煤成分的分析數據,估算其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污染物名稱 以汽油為燃料(g\L) 以柴油為燃料(g\L)
小汽車 載重汽車 內燃機車
鉛化合物 2.1 1.56 3
二氧化硫 0.295 3.24 78
一氧化碳 169.0 27.0 84
氮氧化物 21.1 44.4 9
碳氫化合物 33.3 4.44 6
不同機動車輛排出的污染物數量
②利用指示植物調查大氣污染狀況
利用某些低等植物對空氣中在害氣體的高度敏感性,將其置于需要進行調查的地區,并從指示植物的受害程度,推測污染程度,也可通過有意識地將指示植物放在離污染源遠近不同的地方,確定污染范圍。
污染物質 植物名稱
二氧化硫 紫花苜蓿、向日葵、胡蘿卜、萵苣、南瓜、芝麻、蓼、土荊芥、艾、紫蘇、灰菜、落葉松、雪松、美洲五針松、馬尾松、楓楊、加拿大白楊、杜仲、檫樹、
氟化氫 唐菖蒲、郁金香、美洲五針松、歐洲赤松、雪松、藍葉云杉、黃杉、櫻桃、葡萄、落葉松、杏、李、金蕎麥、玉簪
氯氣、氯化氫 蘿卜、落葉松、油松、桃、蕎麥
二氧化氮 懸鈴木、向日葵、番茄、秋海棠、煙草
氧氣 煙草、矮牽牛、馬唐、花生、馬鈴薯、燕麥、洋蔥、女貞、梓樹、皂莢、丁香、葡萄、木筆、牡丹
PNA 繁縷、早熟禾、矮牽牛
Hg 女貞、柳樹
常見指示植物(種子植物)
⑵水體污染調查的方法
污染源調查 首先選擇好調查水體,劃定其水域或流域面積、范圍。調查此范圍內污染源的分布、類型及產品性質,并繪成污染分布圖,再選擇主要污染源進行實地調查,可通過訪問獲得污染物排放的年限、種類、數量等的有關情況。
⑶如何評價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
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與其種類和數量有關,總的說來有兩大類情況:引起某種生物的死亡,引起某種生物生命活動的異常。如屬前一種情況,則會引起該生物分布情況的異常,如在相似的無污染或少污染環境下存在的而在本地點不存在,引種后也會全部死亡,或者大量存在卻只能極少量存在。如屬后一種情況,則更多體現在生理狀況上,如植物莖葉上表現出明顯萎蔫、變色等受害癥狀,而動物常表現為遷移、逃避,最后影響到分布,也可能會出現在后代中表現出畸形個體的比例大大高于正常值等情況,由此,我們即可以判斷生物是否受到了不利影響。如果確定了污染物的種類,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獲得有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