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
行刑那天,許云峰神態(tài)自若地昂首闊步,拖著腐銹的鐵鐐,徑自跨上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wù)匪徒,厲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guān),許云峰同志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江姐被又粗又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特務(wù)們?yōu)榈氖窍霃倪@位重要的共產(chǎn)黨員口中套出有關(guān)黨的重要機密,可他們的陰謀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看到這些,我仿佛聽到了江姐那撕心裂肺的呼喊,更看到了她那一顆不變的中國心!試想一下,在那超市腐臭的白公館、渣滓洞,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每天咽著發(fā)餿的殘羹剩飯,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chuàng)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卻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敵人抗戰(zhàn)!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zhàn)士、共產(chǎn)黨員,我感到深深的愧疚。以前,我在學習上遇到了一點困難,就灰心喪氣、不思進取,和他們比起來,我太對不起他們了。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鋪滿荊棘的道路,就越需要我們?nèi)ラ_拓;越是困難重重,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去克服。這樣才能步步登高,要不就會一落千丈。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江水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七彩光芒。”這是對解放后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shù)位黨的兒女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巖》,是它為我樹立了榜樣;是它使我對人生有了嶄新的認識和理解;也是它,促使我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一個真正的人!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2
人生一世,過客匆匆,可有些人就在生命的軌跡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就有這樣一個人,他讓我敬佩、讓我難以忘懷。甚至給我短短的人生路上予以啟迪。
我的老師在昆明上大學,經(jīng)常把四年來有趣的事和我們分享,或是少數(shù)民族風俗、或是旅游景點、又或者是民族風味小吃。那菠蘿飯、烤餌塊、折耳根……說得我們猛咽口水時戛然而止,開始上課。從那時起,我就對云南有著獨特的情愫。我去看了云南語文教材的《老人與海鷗》,感動極了。老師經(jīng)常講到翠湖邊上有一位老人,帶著狗在路邊拉二胡,我不明白為何張老師經(jīng)常要去看望老人,我覺得他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流浪漢。
又是一個假期,在我一哭二鬧三出走的要挾下,媽媽終于答應(yīng)去云南旅游。第一站就是昆明,到酒店就在翠湖不遠的鹽焗街,吃個飯已經(jīng)晚上8點了。華燈初上,爸爸說去大學溜溜,再去翠湖逛逛。很是閑逸,我突然想起張老師說的那個老人。爸媽到翠湖已經(jīng)累了,打算打道回府。可我執(zhí)意要把整個翠湖走一圈,流行歌手好幾個,不見拉二胡的老人,敗興而歸。之后,我們?nèi)チ舜罄怼Ⅺ惤屠ッ髦苓叀?/p>
快要離開云南,我們又回到那家酒店,中午睡過已經(jīng)四點,我決定和媽媽去周遭走走,竟在一棵樹下看到了一個“流浪漢”,走近了,他身邊真帶一把二胡,一只狗安靜地坐在旁邊。老人很瘦、狗是正常的狗。這一定是張老師口中的那個“流浪漢”,我竟驀然興奮。我把手中的熱狗和薯片給了他,他沖我點點頭,便把食物給了狗,狗也默默地吃起來,我有點生氣:“我買的東西為什么給狗吃,你要餓死嗎?”明顯我也意識到語氣不對,只聽“流浪漢”慢吞吞地說:“它是我家人”。媽媽丟了5塊錢拉著我走,老人叫住我們:“停一停,我想送你們一個曲子”。我們愣住了,停下腳步。那曲子我們不知道名字,可低沉、幽揚,如泣如訴,哀婉動人。
他操一口云南普通話說:“這曲子得對得起你的善心。”就完又埋頭逗他的狗。我看著老人瘦骨嶙峋,又見他白發(fā)蒼蒼了。而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即使是流浪,也要用自己所能,回饋他人。
返校后,我找張老師聊天。張老師摸摸我的頭:“他是個有骨氣的老人,當時我在新聞系,大三時做過他的采訪。他是孤兒,老伴死后,賣了舊房子來了昆明,除了吃飯養(yǎng)狗。他和海鷗老人一樣,去翠湖喂鷗。”
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是我還記得老人的樣子,他的曲子,他對我說的那些話,還有當時不多的紅嘴鷗,都深深印在腦海里。他不是流浪漢,他就只是個老人,甚至比許多人高大得多。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3
我常常趴在桌子上想:“骨氣這東西到底是什么”?終于有一天,我知道了:骨氣就是孟子“富貴不能湮,威武不能屈”的忠貞不渝;骨氣就是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剛正不阿;骨氣就是陳然“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的凜然不屈。?沒錯,人就是要有骨氣,尤其是當一個中國人。?我曾看過一個只有兩分鐘的視頻,講的是一位天生就沒有雙手,而且又因車禍失去一條腿的中國男人。他在短片中說:“對,沒錯。我只有剩下一只腿上的四根腳趾頭能幫我做事情,但我不因此沮喪,我還得感謝這四根腳趾頭,因為它讓我過上了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在短片中的這個中國男人,他憑著自己的四根腳趾頭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種艱難,他從不向困難低頭,總是笑著迎接各種難題,直至把問題解決,而就是這種骨氣打動了我,激勵著我。于是,在春花秋月的輪回中讓我徹底地讀懂李生活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生命存在。
中國人,一個不平凡的字眼。過去,我們受盡了百般屈辱;今天我們翻了身,取得了勝利;終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挫折就是一塊試金石。面對挫折,要咬緊牙關(guān),在失意中振作,在彷徨中奮起,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自信地點燃希望之火。
人生的旅途中,有挫折,多坎坷,失敗和跌倒在所難免,如果我們隨地放棄,那是對生命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在生命的每一個低潮,在前進路上的每一處險灘,永遠不要心灰意冷,永遠不能失望悲觀。不信請你仔細悌聽,冥冥中一直有一個聲音:記住,你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4
傲氣是過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張揚得目空一切,是眼睛朝天、目中無人的表現(xiàn),是有三分才非要表現(xiàn)十分能的那種行為,是淺嘗輒止、一知半解時卻又大言不慚、自以為是的虛妄,是天下才子舍我其誰的夸耀,是有所收獲便大吹大擂、自恃清高、自命不凡的那種樣子,傲氣也是在人前顯貴的庸俗,是擺架子的另一種解釋,是以自身形態(tài)來顯示自己地位之高的愚昧,是表明自己無知、無賴時用來掩蓋內(nèi)心淺薄的彰顯,是表明自己見多識廣以藐視俗眾時的姿態(tài),也是讓自己在別里眼里看不順眼的一種方法。
傲骨不容易看見,等看到時卻又讓人大吃一驚,它不是以斤來論,也不是以錢來論,更不是以小人心來度的。傲骨是不受“嗟來之食”的忍耐,是不畏強權(quán)的堅持,是不愛榮華富貴的正義,是不甘人后的奮進。一個民族的傲骨可以在侵略者的鐵蹄下站起來,一個人的傲骨可以在沒有腳的情況下站起來,一個國家的傲骨可以登上太空搏擊宇宙,一個時代的傲骨可以刻下一群真正漢子的名字。有傲骨,重物壓不彎,狂風吹不倒,冰雪凍不住,巨浪沖不走。有傲骨,折長戟,斷銀纓,摧鐵堡,銷重甲。
傲氣與傲骨不可同日而語,氣之孤而傲,骨之堅而傲,氣盛而虧,骨盛而硬,氣之囂張,骨之充盈,是不同的理喻。氣升則人浮,人浮則事虛,事虛則功敗;骨硬則志堅,志堅則力強,力強則必勝。
人若要有所為,則當有傲骨相伴,可以有所成就,對己有個交待;人若想無所為,則放縱自己,匆匆然無所知,負氣自賞,又閉門自守,定會生出茫然顧影自憐的樣子。為理想、為目標、為生活,有傲骨者有每日的進步,有傲氣者有茍且的虛榮。
堅強,奮進,要有傲骨無傲氣!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5
李清照曾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多么壯氣的語句。
記得曾采訪過消防隊,隊長說過的一句話令我難忘:“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這是消防隊員為了人民的安全而說下的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話,一句充滿骨氣的話。
雖說“論骨氣,”可何為骨氣?大家都知道人體是由皮膚,肌肉,骨頭,內(nèi)臟等幾部分組成,在這些部分中,最堅硬的要數(shù)骨頭了,骨有破裂、粉碎的,但絕對沒有彎曲的。骨頭就是這樣寧折不彎,因此我們把這種剛強不屈的氣概叫做骨氣。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志士,或是梁山好漢,每一個人都有響當當?shù)墓菤狻]有骨氣,在偉大的人也終將會頹廢。
古代有一位窮人,快餓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惡人拒絕“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不要說骨氣只在于填充生命與靈魂,只是一個要面子人的厚積薄發(fā),骨氣也是一種精神,骨氣也是一種力量,有骨氣的人很難不會成功。
它不僅是愛面子的一種表示,更是一個人真正要舒展,要迸發(fā),要努力,積極向上的一種表示。骨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一種力度,不只是正衣冠,更是一種欲爆發(fā)的穩(wěn)重,儒雅與睿智,有了它,每個人將會有精彩的人生。
趁熱打鐵,趁青年而拼搏,擁有骨氣的每個人,從現(xiàn)在出發(fā),把握住關(guān)件時間,讓嘲笑你的別人等著因成功而大吃一驚吧。
骨氣,是一種傲視因為欲要成功。讓擁有他的人也擁有一種進取的魔力,讓還沒它的可憐人兒快去追尋他吧。
骨氣,擁有成功的魔力,他是人與人之間站在高峰的抉擇,擁有了它,抓住了努力,與成功!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6
朱棣起兵前,謀士姚廣孝對他說:“朝中有個叫方孝孺的,學問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將來殿下奪取天下,他一定不肯歸附,不過殿下千萬不要殺他,殺了他,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滅絕了。”朱棣頷首答應(yīng)。朱棣占領(lǐng)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朱棣于是將其投入獄中。幾天后,朱棣準備正式登基,讓方孝孺為他擬寫登基的文告,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派方孝孺的學生廖鏞、廖銘二人前去勸說,反遭一頓痛斥。
無奈之下,朱棣只好派人強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當時穿著一身斬衰(古代的一種喪服,按生者和死者關(guān)系,喪服分為五等,斬衰最重),在大殿上嚎啕不已。朱棣命衛(wèi)士強行撕去方孝孺的喪服,換上朝服,之后強壓怒火,親自勸解方孝孺說:“先生不要難過了!朕本來是要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孝孺立即反問道:“成王在哪里?”朱棣說:“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問:“為什么不立成王的兒子即位?”朱棣說:“國家要依賴年長的君主來治理。”方孝孺再問:“那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為帝?”朱棣語塞,只好說:“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過多操勞。”
朱棣讓左右將紙筆遞給方孝孺,說:“詔天下草,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接過紙筆,揮毫寫下“燕賊篡位”四個大字,然后把筆一扔,大聲道:“死即死,詔不可草。”朱棣見方孝孺不合作,便以誅九族相威脅,方孝孺憤然道:“便十族又如何!”朱棣大怒,命人將方孝孺的嘴豁開,從嘴角一直割到耳朵。方孝孺滿臉是血,仍舊痛罵不絕。朱棣厲聲道:“豈能讓你如此痛快地死,當滅你十族!”方孝孺十族共被殺八百七十三人,都是當著方孝孺的面殺的,每殺一人,監(jiān)斬官都要問他是否回心轉(zhuǎn)意,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肯屈服。
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高三作文篇7
窮人有骨氣,常常以陶淵明自居,不為五斗米折腰,可是他就忘了,陶淵明是有幾畝薄田的,說不上大福大貴,但至少衣食無憂,方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幾杯小酒,想一份清閑。這可不是什么忍辱負重,而是神仙日子。
窮人的骨氣,有時帶著自戕的味道,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頭,結(jié)果頭破血流了不是?螳臂擋車,自取滅亡。關(guān)鍵是你滅亡以后,人家車還召照開,還有別的螳螂爭先恐后往上爬,生怕抓不住機遇,生怕的打不上時代的快車——窮人的骨氣何其可悲。
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哪能夠比著箍箍買鴨蛋,一成不變?你看古代的大將,槍林彈雨中橫沖直撞,眼睛都不眨一眨,你不能不說他是真英雄。就算一時戰(zhàn)敗,被人生擒,押進大帳,怒目圓睜,哪有一個怕字!座上的主公就頓生愛慕之心,喝退士兵,走下來親自為他松綁。英雄的骨頭也就軟了,一番審時度勢,當下就棄暗投明——后來果真立下了功業(yè)。
能被壓進大帳去見主公的,都有著起碼的級別,骨氣才有載入史冊的可能。人一窮骨氣也就不值錢了,你自己聽起來錚錚有聲,別人只當是破罐子破摔。
人活臉,樹活皮,富人有臉面,窮人有骨氣。很多時候,骨氣是窮人的支柱,窮人在骨氣中自我陶醉。
有的人憑著骨氣成了英雄,有的人一身骨氣卻一無所有,就像同樣是效忠,有的人是“忠誠”,被請進祠堂供奉,有的卻只是“愚忠”,遭人嘲笑同情——窮人多半是后者。
骨氣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不知需要補鈣,還得補腦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