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10篇
如何才能像您一樣呢?同為退役軍人的我思索良久。
“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在一幢有些破舊的單位宿舍樓里,老英雄給出了第一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在心理上和物質上,淡泊名利,控欲思足。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些人經常片面地向最大的心理滿足和最舒適的物質享受去追求,長此以往,漸漸地迷失了方向,必然會初心難守。當然,像老英雄一樣淡泊思足并不是不要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日益多樣化需求的滿足,而是要控好度。作為退役軍人,祖國給與我們的尊崇和物質保障已經前所未有,我們在新的崗位上和新的起跑點,需要的是見賢思齊、進退有度。在靜靜地深夜,仰望一下星空,“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榮獲‘戰斗英雄’稱號”,數數老人的赫赫戰功,細細品味一下老英雄的人生境界和坐標參照,我們應該做的只有知足思進,守好初心,不斷奮斗,砥礪前行。
“無聲的老師”,他笑稱書桌上兩本翻掉封面的新華字典,多年堅持用字典學習,老英雄給出了第二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堅持學習,改進學習。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不學習就意味著被淘汰,就失去了有所作為的根基。出身貧苦的老英雄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人生的最佳學習階段在維持溫飽和殊死戰斗中度過。但一有時間和機會,他還是上了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在天津、南昌、武漢學習文化課,并養成了終生學習的習慣。
“湖北恩施偏遠艱苦,情況復雜,很需要干部”,沒有衣錦還鄉,而是轉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老英雄給出了第三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主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新時代相比老英雄轉業時面對的國家百業待興,無論從經濟、文化、服務保障等各方面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條件更好更實。當然,每個人所經受的情感困惑還是相似的。服從組織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老英雄做出了抉擇,奮斗出了精彩。作為退役軍人的我們,更要服從組織,主動到最需要的邊疆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如一塊磚、一根釘一般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改軍人本色、堅守初心、奉獻一生同樣會精彩。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2)
品讀張富清同志的“精神密碼”
2019年,中組部中宣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向張富清同志學習的通知》。通知指出,張富清同志是始終踐行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優秀黨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光輝典范,是廣大黨員、干部、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榜樣引領成長,是力量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嘉勉。老英雄張富清一輩子深藏功名的故事,激勵著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尊崇榜樣,對標榜樣,跟隨榜樣的“精神密碼”,擔當使命無私奮斗。
“精神密碼”藏在“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中。張富清同志戰斗工作60多年來,始終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在戰爭年代他是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在和平年代他是黨和人民的好公仆。
“精神密碼”藏在“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中。張富清同志在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在功成之后卻放棄了名利。他塵封了自己的豐功偉績,在祖國建設中從頭干起,默默奉獻,始終保持一顆樸實純粹,計利國家、無私忘我之心。身為黨員干部,自當學習這種有功不自傲的“低調”,學習他心中有“大我”的胸懷,以甘于陪襯、甘于幕后、甘于奉獻的情懷,把自己融入組織、融入事業、融入使命。
“精神密碼”藏在“恪盡職守、擔當使命”的務實作風中。榜樣因事業而光輝。作為革命戰士,張富清同志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勇敢擔起戰斗重任;作為祖國建設者,張富清甘愿深入貧困第一線,為人民謀求幸福。在平凡的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敢啃最硬的骨頭,苦干實干、創造實績。相比當下,很多年輕黨員干部卻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在最該建功立業的時候選擇了混日子、熬資歷,讓人唏噓。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當牢記肩負的使命,充滿熱情,敢于創新,學習知識武裝頭腦,奮斗拼搏體現人生價值。
“精神密碼”藏在“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中。磨損破皮的沙發、缺了角的茶幾、補了又補的衣服,很難想象,這是一位“戰斗英雄”、“人民功臣”的生活。對自己,他選擇甘守清貧;對家人,他選擇不謀私利……面對“張富清”這面鏡子,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觀。
我們對標榜樣,學習榜樣,不是復制他們的經歷,重走他們走過的路,而是為了傳承其光和熱,汲取精神力量,以榜樣的精神激勵并引領我們走好自己的奮斗之路、人生之路。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3)
從張富清的堅守擔當說起
張富清同志曾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斗中英勇善戰、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師“戰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1955年退役轉業后,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扎根偏遠落后貧困山區,數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獻,以滿腔熱情在艱苦環境中盡職盡責、苦干實干,用幾十年持之以恒的堅守,詮釋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展示了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中共中央號召廣大黨員、干部、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張富清展現出一種舍我其誰、勇于奉獻、甘于擔當的堅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不妨從張富清身上,學習他的擔當堅守精神。
為國分憂,功成必定有我。張富清在祖國最危急之際,以高度的家國情懷,把自己個人命運和中國的命運緊緊拴在一起,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在革命戰爭年代沖鋒陷陣、不怕犧牲,在祖國建設時期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扎根偏遠落后貧困山區,用持之以恒的堅守,踐行一名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當前,我們正處于改革的攻堅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面對各種挑戰,需要黨員干部具備張富清那種胸懷全局、為國分憂、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時時處處把黨、國家、群眾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僅茍且眼前小康生活的舒服和安逸,而是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主人翁意識,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沖在前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作為,面對一時之“怨”,共產黨員應以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高度負責的態度,秉持“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和“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堅毅,不計個人榮辱,在“任勞任怨”“動心忍性”中不斷歷練提升。
挑重擔,功成我必奉獻。張富清同志是始終踐行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優秀黨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光輝典范,是廣大黨員、干部、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他轉業后深藏功名60余年,除向組織如實填報個人情況外,從未對身邊人說起過赫赫戰功,更不以此為資本向組織提要求、要待遇。他數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獻、勇挑重擔,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以滿腔熱情在艱苦環境中盡職盡責、苦干實干。他雖然家中曾遭遇困難,但始終嚴于律己,艱苦樸素無所求,從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親屬謀利,贏得了黨員群眾的廣泛贊譽。反觀當下,少數黨員干部的官僚主義作祟,面對困難“踢皮球”“打太極拳”,這是不肯擔當的表現。改革路上有無數“硬骨頭”要啃,需要無數像張富清那樣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的黨員干部,以自己的工作崗位為平臺,以大無畏的擔當精神,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默默地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們還要心無旁騖、義無反顧擼起袖子加油干,自覺踐行“三嚴三實”,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專心致志為黨和人民干事創業、建功立業,無私奉獻,堅守一方平安。
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始終保持一份樸實純粹,做到計利國家、無私忘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艱苦奮斗、建功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苦干實干、創造實績。恪盡職守、擔當使命,干一行愛一行,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頂得上,把革命理想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當前,在我們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講資格、講名利、講個人劃不劃算等實用主義現象,和張富清的“功成不必在我”相比,高下立判。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需要像張富清那樣,將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利益之下,不必太計較個人得失,無問西東,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不負人民重托,在新時代中創造新業績,書寫新篇章,使自己的人生價值綻放光彩,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4)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
部隊軍營,戰功赫赫。1948年,24歲的張富清離開陜西漢中洋縣的家,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子戰場冒著槍林彈雨,不顧自身安危保家衛國,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他正是時代最可愛的人,可歌可泣,可愛可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代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奮勇當前的開拓者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老革命們的流血犧牲,現在是我們這代人奮斗的時刻,每個人都應,,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弄潮兒。
退役轉業,低調奉獻。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克己為國,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首先動員的,竟是自己的妻子;
他輾轉多個崗位,一直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
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鍛煉用義肢走路,沒給國家添過一份負擔。
他正是時代最需要的人,克己奉公,兢兢業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體黨員干部要奮勇朝前,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政策做細、做小、做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我們呼喚更多的改革先鋒、匯聚更多改革力量,接棒繼續跑好偉大復興的接力賽,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學習張富清事跡心得體會,張富清事跡學習感悟。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他是時代最可愛的人,謙遜,務實。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向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立足當下,充滿斗爭精神,永懷愛國情懷,為國家披肝瀝膽,奉獻一切。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5)
近日,湖北來鳳縣95歲老黨員、戰斗英雄張富清,入黨71年來,不忘初心,對黨絕對忠誠,在艱苦山區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故事廣為人知,感動了無數人。張富清轟轟烈烈戰斗,平平淡淡生活,盡顯淡泊名利、無我無私的英雄境界。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戰爭年代,他英勇無畏,槍林彈雨中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他主動扎根偏遠山區一心為民;離休之后,他從不居功,不向組織提任何條件……他把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灑下的汗水。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他用扎根山鄉的選擇和兢兢業業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赤誠答卷。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桿。張富清的一生,從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在部隊,張富清保家衛國;到地方,張富清為民造福。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的選擇,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名利觀、榮譽觀與責任觀。
“無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為心矣。”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英雄無言,他的光輝經歷卻擲地有聲。張富清平凡而偉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輩子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感人事跡,猶如一座樸實巍峨的精神豐碑,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6)
張富清的“花生”情懷
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讀到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的事跡,自然想起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的許地山創作的散文《落花生》來。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其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曾引起無數革命志士的共鳴。而老英雄張富清,在戰爭年代屢建奇功,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而初心依然、本色依然,豈一個難能可貴了得?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花生”一樣的人。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相比其他植物最顯著的特點。許地山說:“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是呀,張富清把自己那么多的功勛都塵封起來,不向黨和人民伸手要補助,不在群眾、兒女面前擺威風,而是默默地到地方,到基層,做最平凡的自己,正像花生一樣,不驕不躁,不求名利,只求工作“落地”,奉獻人生。
“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里的“不好看”是針對花生樸實無華的外表而言,而“很有用”,當然包括味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等。但不管哪一項用途,都是建立在自我犧牲的基礎上的。試想,有不少從戰爭中過來的老軍人、老干部,如果被黨和人民遺忘了,都要千方百計搜集資料、尋找證人,得到應有的享受,而張富清卻“故意”隱瞞自己的身份,只想做個實實在在的“有用的人”。
在《落花生》一文中,許地山將花生與桃子、蘋果、石榴等進行比較,說花生不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說的正像張富清這樣的英雄,本可以躺在自己的任何一項功勞上睡大覺,但他將自己的一生交給黨和人民,敢于舍棄一切個人的榮華,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為黨和人民奮斗一生。當然,不是說那些像桃子、蘋果、石榴一樣的人就不對,因為那是他們應得的榮耀與收獲。我們從張富清身上看到的,是一種無疆的大愛,一種對黨和人民的執著的大愛。
張富清的“花生”情懷,永遠是共產黨人的楷模;他“深藏功名”塵封的是個人的享受,彰顯的是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境界。我們學習張富清,奮斗新時代,當用“花生”情懷共勉,成就無悔的人生!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7)
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這樣的功名足以讓人震撼,讓人對功名的主人肅然起敬。可以想象,張富清同志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是何等的英勇頑強,是如何的奮不顧身。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勞苦大眾的解放,他用鮮血書寫了愛國主義的偉大華章,體現了堅如磐石的革命意志。
然而,張富清同志卻將這樣偉大而光榮的功名“雪藏”,甚至連身邊最親近的親人都不知道。也許在他看來,功名再大再響亮,都已經屬于過去,需要從新開始;也許他在這樣想,相比起那些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戰友,他已經很幸運,功名不值得一提。
張富清同志退役轉業后,又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張富清同志沒有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沒有選擇舒適和安逸,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更愿意和生活困難群眾戰斗在一起。他在離開革命戰爭的戰場后,又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開辟了“第二戰場”,繼續發揮他的革命斗志,實現他的革命理想。
這一“隱藏”一“選擇”,彰顯了張富清同志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者情懷。在部隊,他沖鋒陷陣舍生忘死,為了保家衛國不怕流血犧牲;到地方,他又心系群眾冷暖,身先士卒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他用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實際行動,書寫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張富清同志把黨的事業、黨員責任和群眾利益看得很重,總是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他把把金錢名利、個人得失看得很淡,只講付出,不求回報。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堅守初心、不改本色。要不論身披何種榮譽頭戴何種光環,不論何時何地,都始終不忘自己的黨員身份和責任,不忘艱苦奮斗的黨員本色,始終以國家利益和黨的事業為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8)
如果不是退役軍人管理部門采集有關信息,張富清的事跡至今可能還不為人知。
在解放戰爭中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一次,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獲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人民功臣”獎章一枚,但他卻把這些赫赫戰功深藏多年;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到條件艱苦的湖北來鳳縣工作,默默無聞奮戰在建設祖國的第一線;擁有職權卻從不謀私,讓妻子在精簡退職中“無過”下崗,把可以正常到國企當工人的兒子送到鄉下當知青 還常跟子女們說:“我是共產黨員,是黨的干部,如果我照顧親屬,群眾對黨怎么想?”
評價張富清,“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忠誠于黨、一生為民,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是張富清的高貴品格,也是所有優秀共產黨人的本色。毛澤東同志的一件睡衣一穿就是20年,衣袖、前襟、下擺等處一共縫了73塊補丁;彭德懷同志請求把“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改成“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英勇紅軍”;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徐海東、許光達、賴傳珠等在授銜時都曾主動要求降低銜級;楊善洲退休不退責,回鄉后帶領鄉親建成面積5.6萬畝的林場,且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 這一個個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而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事跡,正是對共產黨人初心的生動詮釋。
客觀而言,名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人奮斗的動力,收獲名利也是個人能力的象征,是對奮斗的回報。但是,過分追求名利,甚至忘卻初心、癡迷于名利,就會為自己套上“名韁利鎖”,就會累身累心、得不償失。
劉青山、張子善都是經歷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嚴峻考驗的干部,但在進城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就腐化蛻變為人民的罪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貪圖不正當的個人享受,追求極端腐化的生活情趣。今天,翻看一些落馬人物的懺悔錄,同樣能看到“名利”對一個人靈魂的侵蝕。比如,一名被判重刑的貪官曾這樣寫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封建頹廢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灰色人生觀,腐蝕著我的思想。在各種各樣的物質利益誘惑下,我最終墮落為人民的罪人。”還有一名貪官反省:“有了追名逐利的私欲后,權力便與金錢結合起來,就開始了人生的慢性自殺”
高尚的奮斗目標是對“大我”的追求,追逐個人名利是對“小我”的迷戀;追求“我將無我”才能“不負人民”,過度迷戀“小我”勢必淡忘初心。張富清之所以能不計得失、不慕虛名,在無私奉獻中不改英雄本色,就是因為在他看來,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遠比追名逐利更高尚;對黨忠誠、為民造福,遠比汲汲于個人名利更可貴。張富清用淡泊名利的境界書寫了精彩人生,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高尚品格,引領我們做一個樸實純粹的人、一個清正有為的干部、一個忠誠干凈的共產黨員。
在眾多誘惑、眾多風險考驗面前,能否樹立正確的“名利觀”,能否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是對黨性修養、意志品質的重大考驗,也是對能否堅定不移守初心、擔使命的現實檢驗。涵養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爭做淡泊名利的“張富清”,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我們就能在各自崗位上勇擔使命、無私奉獻,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9)
一位不平凡的英雄,卻甘于平凡地奉獻。不忘初心,重在實干,心中有信仰,才有如此胸懷,腳下才更有力量。他人生的不平凡,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后的奮進不息。
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平凡與不平凡,就在他的人生中交織閃耀著光輝。
報告提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正是需要張富清老人這種甘于平凡,奉獻自己的精神么!
作為一名教師,也正是從事著是一份既平凡又神圣的職業。開啟蒙昧,傳播文明,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是教師人生的主旋律;“一身粉筆灰,兩袖清清風,三寸不爛舌,四只亮眼睛”是教師的簡筆畫,沒有顯赫一時,更沒有流芳百世。平凡中卻又有著不平凡的意義,當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也就選擇了一種幸運,一種付出,一種無私和崇高。投身教壇,肩挽時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講壇,我們就在這平凡中奉獻著。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耀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又是否會永遠的堅守崗位?雖然我只是千萬教師之一,但我會揮灑自己的汗水,用愛與責任去灌溉每一位學子!把付出當作一種快樂,在愛與奉獻中成就自己的幸福。
張富清事跡作文素材(精選篇10)
張富清對于奉獻選擇了高調,對于功名選擇了低調,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彰顯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錘煉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黨性,不禁讓人們肅然起敬。讓人們敬佩的,不僅是因為他有著赫赫戰功,以及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勁頭;更是因為他面對榮譽選擇的“深藏”,以及不為利益所擾繼續前進的境界。
充分發揮榜樣力量,努力在黨員干部中形成爭先創優、甘愿奉獻的濃厚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年來,他從來不向組織要求什么。因為采訪時他說,與已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與他們相比不算什么,可他還活著,還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經很知足了。在張富清老人眼中,他謙虛說自己不算什么,因為他當時周圍的優秀共產黨英勇事跡深深影響著他,就應該這樣。在我們眼中,他的先進事跡令我們敬佩,我們不僅要努力宣傳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也要爭當榜樣,影響更多的'人成為榜樣。
功名源于擔當和奮斗,“深藏”更顯初心之熾烈。正如張富清的日記中所寫“勛章箱底壓,子女猶未白。整天一臉笑,只知是老兵。”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因為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沒什么特別,所以,從來沒有居功自傲,從來都不會給組織添麻煩。“功名”記錄其擔當之勇毅、奮斗之艱辛,“深藏”更凸顯其精神之偉大、境界之高遠。
敢擔當沖鋒在前,踐初心一以貫之。“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行勝于言,張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行動,踐行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的初心。不因為戰場上的烽火四起而選擇絲毫退縮,不因為工作條件的艱苦而挑肥揀瘦,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沖鋒陷陣中,在砥礪奮斗中,在勇毅篤行中,不斷擦拭初心,不斷錘煉黨性,樹起了精神標桿。
回歸本色最動人。深藏功與名60載,不僅以一名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簡退職時,首先動員自己妻子離職;在大兒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機會是,卻讓其放棄機會,下鄉當知青。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都應該向張富清精袖學習,學習他中誠干黨、失志奉獻的政治品格,不畏艱險、勇干犧牲的戰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