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市春季高考和1月份外語科目考試成績查詢時間
參加1月份外語科目考試的考生,可查詢外語(1月)科目成績;參加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的考生,可查詢語文、數學、外語(1月)科目成績。
考生若對本人成績有疑問,可在1月24日(星期三)9:00至16:00,登錄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上海招考熱線”網站“成績查詢”欄目申請成績復核。具體操作辦法如下:
1.考生使用14位高考報名號作為用戶名登錄成績復核系統,初始密碼由考生身份證號碼中不含X的最后六位數字組成,登錄后可以修改密碼。
2.登錄后需根據系統提示,填寫所提示的部分科目成績以驗證身份。
3.身份驗證通過后,在申請頁面勾選申請復核的科目后點擊“提交申請”,看到提示“提交成功”的紅色字體即表示申請完畢,退出請點擊“退出系統”按鈕。
4.考生如需修改勾選信息,可在開通網上申請的時間段內再次登錄系統修改科目。復核科目以考生在規定時間內網上提交的最終申請科目為準。
5.考生網上填寫完畢后,可退出系統重新登錄,查看確認本人申請的復核科目。
6.1月25日(星期四)12:00起,考生可登錄“上海招考熱線”網站“成績查詢”欄目查詢成績復核結果,成績復核結果查詢截止時間為2月27日(星期二)16:00。
7.成績復核只核查答題紙姓名、準考證號是否與考生本人對應,試卷有無漏評、漏閱,小題得分是否漏統(登),各小題得分合成后是否與提供給考生的成績一致等;不重新評閱答卷。復核結果只向考生提供所復核科目的成績總分。考生不得查閱答卷。
2024上海春季高考和1月外語科目考試成績單投送時間
1月24日(星期三)起,參加上海春季高考和一月份外語科目考試的考生成績通知單將由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EMS)按照考生高考報名表上填寫的本市通訊地址投遞到考生家中。
參加1月份外語科目考試的上海考生,其成績通知單上提供外語(1月)科目成績。參加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的考生,其成績通知單上提供以下內容:語文、數學、外語(1月)科目成績,附加分(若有)。
參加上海春季高考和一月份外語科目考試的考生可于1月24日(星期三)8:00后,通過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官網查詢成績通知單投送情況(具體操作辦法如下:點擊進入高考成績通知單界面查詢,輸入本人準考證號及相關驗證碼,即可搜索到考生本人成績通知單的郵件號及郵件投送情況)。
上海春季高考和一月份外語科目考試的成績通知單經兩次投遞后仍未收到的考生可撥打查詢電話:021-52609738,查詢時間:1月24日(星期三)-25日(星期四)(每天8:30-17:00)。1月29日(星期一)12:00后,仍未妥投的成績通知單全部退回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地址:楊浦區民星路465號)。
春季高考簡介
春季高考是緩解夏季一次高考對考生的壓力,帶給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高考。有利于延緩社會就業的壓力,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寬松的環境、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促進高校加快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春季高考與傳統的夏季高考不盡相同,其主要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在招生計劃上有調節權,生源質量好、學校條件許可,可適當擴大招生名額。
其次,考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除由國家承認學歷的各類高等學校和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在校學生外,凡符合有關規定者均可在夏季高考之外再選擇參加春季高考。
春季高考的優勢
一、開設專業多
春季高考統一考試招生分為18個專業類別,分別為農林果蔬、畜牧養殖、土建、機械、機電一體化、電子電工、化工、服裝、汽車、信息技術、醫藥、護理、財經、商貿、烹飪、旅游服務、文秘服務、學前教育。學生需要提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進行學習。
二、考試科目簡單
春季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課,語數外三門考的比較基礎,大概是夏季高考難度的60%,專業課經過專業培訓也能考很高的分數,即使是沒有專業基礎的普高生。
三、待遇更優越
通過春季高考升入大學的學生和夏考生同一時間入學,課程開設方面沒有區別,畢業后的學歷證明也完全一樣,扎實的專業基礎更有利于就業。
所以說高三學生,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分析自己的情況,看自己適合哪條升學之路,不然將錯失升入本科的好機會。
春考和夏考如何選擇
春考和夏考各有各的好,具體選擇哪個,還是要靠考生的個人情況。
春考和夏考是可以同時報考的,如在春考和夏考同時錄取,由考生自由選擇,不過春考之所以各項考試和錄取比較簡單,主要就是不能跨類別改專業,而夏考是在分數出來之后才選專業。
春考面向群體主要是中專職高生,這一批學生想要上大學,上本科最好的選擇就是春考,且部分省份的春考是不允許高中生參加。
春考是緩解夏考對考生的壓力,帶給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高考。有利于延緩社會就業的壓力,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寬松的環境、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促進高校加快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春考考試內容和夏考不一樣,而且考試難度水平相當于會考的難度。
所以究竟選擇哪個,考生需根據自身的條件慎重的做出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