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復習必知的學習方法
高考綱要對學生能力作了七個方面的要求: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比較能力、分析和認識本質的能力、判斷、批判能力、綜合認識和評價能力、表述能力。這些能力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中加以培養。而能力的培養也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學生在復習中“悟”出來的,是學生在復習自學中體會出來的。因而,教師在復習中,應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在復習中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自己在這七個方面的能力。
2、理清思維習慣
在高考復習中,學生是復習的主人、主體,學生的復習思維習慣如何,將決定著他的高考能力的大小和高考成績的高低。教師在高考復習中,應著眼于學生復習思維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在復習時側重于學科內書本知識體系的整理、書本知識與現實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養成每天看教科書的習慣,在對教科書的復習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注重將教科書與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聯系起來思考的習慣。
學法指導的具體過程和方
法1、整理筆記,復習
學生的自主復習,往往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記憶,而且手中沒有什么復習資料,腦中沒有什么現實中的問題,因而復習也只是流于形式,對于高考的能力題目只能是就書本而書本。這時,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主動編寫學案。學案的編寫應和教師復習的每課時相聯系,指導本課復習的目標、復習的重點、復習的難點,對于書本中的一些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應一一落實在學案中,讓學生在上課之前能夠對于這些基礎知識就有一個理性的把握。同時,對高考能力的培養也應體現在學案中,在學案的最后教師應選擇一些高考的典型試題,讓學生去分析、去研究。學案發放到學生手中后,教師還應該對學生如何用好學案加以指導,如:如何根據學案去讀書本知識、如何根據學案去整理書本體系、如何根據學案去解決高考題目,等等。
2、學會審題的方法思路
在高考中,審題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不少學生因審題能力較弱,往往答非所問,得分率較低。因而,在復習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審題的方法。例如:對于選擇題,首先要讀懂選擇的主干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其次要注意主干的關鍵字、關鍵詞,如說明了什么、表明、主要是指、最等等;再次要分析不同題肢的表述的正確性,對于錯誤的題肢加以排除,對于正確的題肢加以比較;最后再聯系題目的主干,將與主干有直接聯系的題肢選出來,這樣就能保證選擇題的正確率。
3、分析問題,學會組織科學嚴謹的答案
在高考主觀性試題中,表達不清是造成學生答題失分,特別是論述題失分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段落層次不清,理論與材料脫節,邏輯混亂等。自高考命題改革以來,為克服學生多多益善、雜亂無序、堆砌材料或泛泛底座的現象,評分標準也由原先的采點給分逐步向采點與采意相結合轉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考查力度不斷加大。
4、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高考復習中,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要把學生看做主動學習的對象,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復習教學中有意識設置問題陷阱,引導學生去發現;教師還可以多提供給學生與時事相關的感性材料,從感性材料入手,讓學生發現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多參與討論,在討論活動中學會發現。
5、學會將知識點進行立體分析
教材是平鋪直敘的,平時的講授也是按照教材的體系進行的,是一種平行系統,而高考命題的思路變成了專題形式,是一種立體系統。因此,高考復習必須指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立體分析,掌握立體分析的方法。如:對于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復習:國企改革和價值規律的關系、國企改革和所有制結構關系、國企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國企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關系、國企改革和經濟效益關系、國企改革的哲學思考、國企改革和國家職能的關系、國企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等等。
高考前怎么備考復習
1、語文——語文其實重在平時的積累上,在此基礎上要想在高考的時候取得優異的成績。一方面看一些精美語句或者一些好的作文,腦子里能有些印象,當然能記住最好,另一方面就是背一些重點的古詩,這個在考試前老師應該會給同學畫一些考試范圍內的重點。
2、數學——不要用題海戰術。數學考試前最忌諱題海戰術,這樣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只需要背住常用的公式就可以,如果記不住的話,可以做些簡單的題或者看課本上的例題。
3、英語——平時英語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把作文練好就行,考前可以背一些通用的句子,平時成績不太好的呢,就是背單詞,單詞量上去了,句子能看懂,做題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另外也一樣把作文提上去,背一些通用的句子。
4、理化生——對于理科生,背住常用的化學公式,物理公式最重要,多看看課本例題最重要。
5、政史地——對于文科生,就是背課本吧,想提高歷史和政治就得背,因為這兩科沒什么技巧,地理呢除了背些理論性知識外,就是把地圖搞懂,最常考試的氣候、地形等多看看課本。
高考怎么學習沖刺
高考最后時期是學生容易出現心理波動的時候,心理調整非常重要。要懷著“平常心”去應對高考,嘗試著跳出高考來看高考,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經歷,而不是終點,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學習之余,可以適當通過運動、音樂和閱讀來調節心情。
當高考遇上生理期,有些家長會讓孩子服用藥物來人為避免。相關專家表示,一個身體的狀態波動并不足以影響考場上的能力發揮,如果額外用藥物等強行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增大考生的心理壓力。
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成績不高,或者沒有提升,在學習上那塊兒還有所欠缺,需要努力,這樣一來學習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都比較明確,學習效率也就高了。就如同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