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戰國策是誰寫的
戰國策代表的哪家的思想
《戰國策》的思想體系屬于縱橫家。縱橫家的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縱橫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后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縱橫即合縱連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
戰國策的主要內容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事年代起于戰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戰國策》反映的主要是戰國時期十二國家里眾多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謀事策略。十二國家分別為:東周、西周、秦、齊、趙、魏、楚、燕、宋、衛、韓、中山。這十二個國家連年征戰,出現了很多縱橫家和游說家,國君為了勝利往往就先聽取甚至采納他們的意見。
總得來說,《戰國策》是記載戰國至秦漢時期,一些謀士為了謀取富貴或者實現自己的治國理念,針對當時的各國形勢,為自己效力的主君分析內外形勢、制定策略的說辭的合集,對后世的國家治理,戰爭用兵,以及用人謀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戰國策》集中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的社會風貌,以及當時士人的精神風采,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從文學角度看,更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散文。全書包括《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語》《修書》等。
戰國策里邊的成語
安步當車 《戰國策·齊策四》
不遺余力 《戰國策·趙策》
不翼而飛 《戰國策·秦策》
側目而視 《戰國策·秦策》
反璞歸真 《戰國策·齊策》
高枕無憂 《戰國策·魏策一》
汗馬功勞 《戰國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
畫蛇添足 《戰國策·齊策二》
揮汗成雨 《戰國策·齊策一》
狡兔三窟 《戰國策·齊策四》
門庭若市 《戰國策·齊策一》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策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蘇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韓,魏氏閉關而不通。齊使蘇厲為之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齊王與蘇秦也。今秦見齊、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則齊必不欺秦,而秦信齊矣。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復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夫齊、秦不合,天下無憂,伐齊成,則地廣矣。”
翻譯:
蘇秦被扣押在魏國,想要離開逃到韓國去,魏國關閉城門而出不去。齊國派蘇厲替他對魏王說:“齊國請求把宋國的土地分封給涇陽君,而秦國沒有采納。有齊國的幫助而得到宋國的土地對秦國并非不利,然而秦國之所以沒有采納齊國請求的原因,是不相信齊王和蘇秦。現在泰國看到齊國、魏國不和,達到如此厲害的`地步,那么齊國一定不欺騙秦國,而秦國也會信任齊國了。齊、秦聯合而涇陽君享有宋國土地,就不是對魏國有利了。所以大王不如讓蘇秦回到東面的齊國,秦國一定懷疑齊國而不聽從它。齊、秦不和,天下便沒有憂慮,討伐齊國成功了,那么您的土地就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