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思修知識點
高職院校必修課程之一思修課,作為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主陣地,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律觀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學習啦小編搜集整合了:2016版思修相關知識點,歡迎參考閱讀!
2016版思修知識點如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2理想的實現:(1)立志當高遠;(2)立志做大事;(3)立志須躬行。
3(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2)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3)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4為理想而獻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4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
6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7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8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4)愛自己的國家。
9愛國主義的豐富性和生命力,通過歷史性和具體性來表現。愛國主義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隨之國家的發展而發展。在階級社會,愛國主義具有階級性。
10愛國主義包括愛國情感,愛國思想和愛國行為。
11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1)熱愛祖國,矢志不渝;(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維護統一,反對分裂;(4)同仇敵愾,抗御外侮。
12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1)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2)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4)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
13愛國主義首先體現在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上。
14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主要是對生活在祖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不光是大陸公民,是對全體中華兒女包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基本要求。
15經濟全球化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3)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16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國主義是核心,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17時代精神的內涵:(1)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4)改革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18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對世界觀的鞏固,發展和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19人生觀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體現。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
20人生目的決定人生道路,人生態度,人生價值標準。
21人生態度: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
22三種錯誤的人生觀:拜金主義人生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個人主義人生觀。
23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
24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做出的貢獻,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在當今的社會主義社會中,衡量人生的價值,在于看一個人是否以自己的勞動和聰明才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誠奉獻,為人民群眾盡心盡力服務。
25人生價值的評價:(1)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須盡力相統一;(2)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3)堅持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4)堅持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26客觀地認識自己,是確定人生價值目標的重要前提。
27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28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的原則:(1)平等原則,前提;(2)誠信原則,保證;(3)寬容原則,條件;(4)互助原則,要求。
2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3)合理調控情緒;(4)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30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于人與人關系的協調。
3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史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于生產實踐的,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32道德,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體現為階級關系,道德帶有階級屬性。
33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認識和調節。其中最重要的是調節功能。
34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大體一致。
35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36對待道德的兩種錯誤思潮:文化復古主義思潮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37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39道德建設核心的問題,實質上是“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
40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必須堅持集體主義高于個人利益的原則,集體主義要求個人為集體作出犧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犧牲個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體利益的情況下,才要求個人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
41社會主義榮辱觀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指明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方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42一個社會有什么樣的榮辱觀,也必然有什么樣的社會風尚;一個社會有什么樣的社會風尚,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就可能形成什么樣的榮辱觀。
43誠信守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
44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45個人品德特點:(1)實踐性;(2)綜合性;(3)穩定性。
46進行道德修養的方法:(1)學思并重;(2)省察克治;(3)慎獨自律;(4)積善成德;(5)知行統一。
47社會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動范圍的廣泛性,活動內容的公開性,交往對象的復雜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48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49道德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
50社會公德特點: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51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其中,遵紀守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52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確使用網絡工具;(2)健康進行網絡交往;(3)自覺避免沉迷網絡;(4)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53法律規范的作用:指引,預測,評價,強制,教育。其中,指引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強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54指引作用通過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實現,授權性指引告訴人們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權做什么,禁止性指引告訴人們不得做什么,義務性指引告訴人們應當或者必須做什么。
55法律的強制手段是國家強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監獄等。
56《集會游行示威法》原則:(1)政府依法保障;(2)權利義務一致;(3)和平進行。
57《環境保護法》原則:(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的原則;(3)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58《道路交通安全法》原則:(1)依法管理;(2)以人為本,與民方便。
59《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原則:(1)促進網絡發展與加強監管相結合;(2)信息自由與社會公共利益有機結合;(3)與現代網絡發展相適應,與傳統道德規范相協調。
60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這是最基本的;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最高層次的要求。
6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1)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2)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3)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4)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準制約相結合。
62《公務員法》的基本原則:(1)公平,平等,競爭,擇優和法治;(2)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原則;(3)任人唯賢,德才兼備;(4)分類管理和效能原則。
63處理人事爭議的途徑:申訴,控告,仲裁,訴訟。
64樹立正確的擇業觀:(1)樹立崇高職業理想,重視人生價值實現;(2)服從社會需要,追求長遠利益;(3)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分準備。
65樹立正確的創業觀:(1)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2)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3)要提高創業的能力。
66性愛,理想和責任是愛情三要素。理想是愛情生長的內在依據,責任是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
67戀愛中的道德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覺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
68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69結婚的三個條件:(1)男女雙方完全自愿;(2)必須達到法定婚齡;(3)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
70結婚禁止條件: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禁止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
71處理離婚要遵循的兩個原則:保障離婚自由,反對輕率離婚。
72離婚有兩種方式: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
73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方式有兩種:制定和認可。
74法律是統治階級整體意志的體現,并不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全部,僅僅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75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首先是工人階級意志的體現。
76以憲法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7種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法律規范。
77法律的運行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執行(執法),法律適用(司法)。
77司法機關是指國家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78“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是一種社會意識;“法制”是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簡稱,是一種社會制度。
79監督包括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新聞輿論的監督。
8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首先提出來的。
81從法律運行的環節來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執法公正。
81執法公正要求:合法合理,及時高效,程序公正。
83從法律公正的內涵來看,法律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84法律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
85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概括為結構上的相關關系,總量上的等值關系,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86國家安全將國家安全理解為政治安全和國防安全。
87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征:講法律,講證據,講程序,講法理。
88證據特點: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
89理由特點:必須是公開的,必須有法律上的依據,必須具有法律上的說服力。
90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1)學習法律知識;(2)掌握法律方法;(3)參與法律實踐。
91法律權威的樹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
92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1)努力樹立法律信仰;(2)積極宣傳法律知識;(3)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93憲法特征:(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方面;(2)在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上,憲法更為嚴格,修改需要五分之一的提議,三分之二的通過。
94憲法的基本原則:黨的領導,人民主權,公民權利,法治,民主集中制。
95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96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9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98平等權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和基礎。
99勞動和受教育同時是權利,也是義務。
100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是我國公民的最高法律義務。
101我國的國家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
102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首長負責制,民族自治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103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都包括最高,地方各級和專門三部分。
104民法原則: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
105三大訴訟: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
106三種辯護:自行辯護,委托辯護和指定辯護。
107強制措施有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108仲裁法基本制度有:協議仲裁制度,或裁或審制度和一裁終局制度。
109刑法原則:罪刑法定,罪刑相當,適用刑法一律平等。
110兩種排除犯罪的事由: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111犯罪構成: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
112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
113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適用于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114經濟法原則:國家適度干預,效率公平,可持續發展。
115有價證券:匯票,本票和支票。
116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法律不予保護。
117特殊侵權民事責任和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區別在于,它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118法人四類: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
119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它主要包括合伙,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120法人成立的事件有四項: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121自然人叢出生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18周歲以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