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建議
教育科學研究要求研究者根據科學理論去探索現實中的教育現象和問題。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科學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索。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科學研究對教育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現象內部之間的聯系與規律,并且運用規律去解決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過程中的理論問題、現實問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三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建議。歡迎閱讀與參考!
高三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建議如下:
一、扎實推進知識教學,把握知識要求的深廣度
知識是高考試題命制的基礎,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起點和理論基礎。為此要分階段有步驟地扎實推進知識的全面教學,并突出主干知識,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構建與應用,鞏固知識基礎。教學過程要合理安排教學和復習的時間關系,更加注重日常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日常積累,防止趕進度、“填鴨式”教學,特別要防止過度復習,使教學過程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與認知特點。一輪復習應以知識的理解掌握為主,兼顧知識間聯系與應用,而二輪復習階段應反過來以知識構建和應用為主,并加深對知識自身的理解。在知識教學復習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全面掌握規定的考點
全國卷試題經常會考查到一些“冷門”的考點,甚至將其作為大題來考,如2015年的“財政赤字”和“財政支出”,因此不能忽視《考試大綱》規定的任何考點,教學應以學生使用的教材為參考,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牢記考點內容,從深度和廣度兩個維度掌握好每個考點,做到逐點過關。
2.重視高頻考點的教學
全國卷試題中知識的考查是因問題和情境需要而定的,不會刻意去回避某些知識,有的知識還會連年出現在試題中,甚至會在同年試卷中重復使用某一考點知識,如2015年試題中的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對近五年全國卷考點的比較統計,發現高頻考點,給予特別的關注。
3.處理好考綱表述不同的知識點
與福建省以往的考點表述和教材表述比較,《考試大綱》規定的一些考點表述不同,其中多數內容是一致的,也有一些在內涵與外延上存在差別。存在差別的考點中,有的是對教材中不同知識點的整合,有的卻是對教材中某個知識進行細分,有的是對教材表述的調整轉述,教學復習可以參照考綱要求進行整理,分類處理。同時,本屆考生在高一時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社教材,而根據黨和國家相關文件進一步修訂的2014版教材對其中少數內容和提法進行新的表述,這類知識應該參照2014版教材進行教學。
4.關注“新增”考點的教學復習
相對于福建省以往的考試內容,《考試大綱》中多出來的考點一般有以下特征:一是教材相關內容比較空泛且學科意義不大的,二是教材中沒有敘述或敘述不明顯的,三是教材有相關內容但對學生要求較高的。這些新增考點,一般與考生使用的教材有一定距離,有的甚至是教材上沒有的或日常教學中沒有涉及到的。對于“新增”考點中的非主干知識,可以一般掌握即可;對于教材里沒有體現但與時事熱點緊密相關的考點,要進行適當地補充;而對于超越教材要求的考點,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不必強求一致。
5.突出相關知識的聯系和知識構建
全國卷知識運用的綜合性,不是體現在模塊知識運用的廣度上,而是主要體現在知識綜合的深度上。在選擇題上,每題的知識跨度不大,主觀題上沒有四個必修模塊的大綜合。但試題經常涉及到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三級知識、社會知識或時事知識,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新知的學習。在教學復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教材目錄幫助考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熱點話題來整合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學會調動和運用知識,在一定情境下進行知識構建和解決問題。
6.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延伸
全國卷試題經常會引入一些新的概念、規律和原理,包括時事熱詞、人文知識和學科新知,這就要求考生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和較高的知識拓展與遷移能力。對于時事新詞,應該引導考生重視時事知識學習,認真閱讀《時事》中的相關文章,了解重大時政事件和國家重要政策,在復習時及時將課內知識向有關的時事知識延伸。對于文化經典和文藝知識,應該在日常教學與復習中加強與語文、歷史、藝術等學科知識的銜接滲透,引導考生掌握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科新知或相關領域的新知,由于邊界寬泛難以把握,需要通過培養學生即時學習能力,掌握分析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以不變應萬變。
二、加強學科能力培養,改善考生思維品質
國家《考試大綱》圍繞“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四個方面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并依此作出十二層級的規定。為此,教師在教學復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科能力,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并通過適當訓練提高學生對全國卷的適應能力。
1.通過能力調研和專項訓練,提高學生學科能力
《考試大綱》規定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四個方面十二個層級考核目標,是全國卷能力要求的體現。但它們比較籠統抽象,多種能力要求混合表述,不便教學把握。要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包括高考答題能力,需要深入分解這些目標并進行有效訓練。
中學思想政治課要求的能力,除了表達能力外,具體可按認知層次由低到高分解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論證、評價和探究八個層次,在教學復習過程中應該以知識為基礎、以例題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并進行學科思維方法的滲透講解。
一要對高考考核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各個層次能力的內涵和要求。如理解能力,可以分解為:①讀懂文字圖表材料,從中解讀和提取有效信息;②解釋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的內涵與外延;③比較不同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發現其異同;④對相關表述或事實進行概括和歸類;⑤用不同的詞句或形式轉換表述概念、觀點或信息;⑥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
二要設計有效試題對學生的各個層次能力進行測評,發現學生的總體能力狀況和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找出能力上的缺陷。仍以理解能力為例,教師應該從理解能力中五個方面內涵的要求,分別選取或設計試題對學生進行能力測查,了解學生在理解能力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具體問題,保證能力培養目標的準確。
三要根據測查掌握的情況和問題,針對性進行專項指導,或者選擇、命制相關習題進行訓練。假如學生在理解能力的“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中存在問題,教師可以給出某個具體事例,由學生解讀材料,回顧調動所學的相關知識,明確這一事例隱含的學科道理;或者給學生某個學科原理,讓學生根據原理的內涵和外延進行舉例說明,建立事實與知識的內在聯系。
在這一過程中,同時要進行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講解,引導學生分別掌握相關的思維方法。我省學生思維方法上最主要的問題是思維的全面性和辯證性比較薄弱,表現在答題中為答案不完整,分析中不會從反面看問題,論證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因此要特別強調整體性思維方法和矛盾分析法這兩種思維方法的引導,做到重點論與兩點論的統一、從具體到抽象與從抽象到具體的統一、理論思維與實踐驗證的統一,學會全面又辯證地評價事物、分析問題、論證觀點。
2.根據試題特征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答題能力
在學科能力培養上,除了上述的分解測查和專項訓練之外,還要研究全國卷能力考核的特征,有效地提高考生答題能力。
一要根據全國卷試題材料較多信息豐富的特點,引導學生培養認真審慎的閱讀態度,學會正確解讀材料,準確提取信息,明確答題方向,提高材料審讀能力,并學會從材料中獲取和應用答題資源。針對試題中常用的數據圖表類材料相對復雜、內涵隱蔽,傳統文化經典類材料相對深奧難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讀表讀圖能力、經典解讀能力與題意提煉能力。
二要根據全國卷試題常有時事新知引入的特點,平時應要求考生閱讀《時事》,關心國家生活、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熟悉年度時事內容和時事新知,討論探討社會熱點,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庫存,拓展知識視野,豐富知識涵養,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和和知識的拓展、遷移、應用能力。
三要針對全國卷選擇題選項設計和非選擇題答案要求上理論要點與材料事實高度融合的特點,教學要避免步入單純知識復習的誤區,通過引入新素材、創設新情境,引導學生從學科知識出發去解讀現實生活問題,聯系重大時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去理解學科知識,培養事理交融的思維習慣,學會從學科知識角度去描述、闡釋和轉述具體問題,提高闡釋與論證問題能力。
四要針對全國卷非選擇題答題角度寬廣而深刻的特點,知識掌握時要關注“左鄰右舍”的知識聯系,材料分析中要深入挖掘其中重要信息和核心詞句,把網絡化知識與關鍵性信息結合起來闡述觀點,論證結論,提高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知識聯系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借助課本目錄分析教材結構,進行知識系統構建;另一方面可以圍繞熱點話題進行“一對多”(用一個原理去分析多個實際問題)和“多對一”(尋找多個原理去共同分析一個實際問題)思維演練,圍繞熱點話題分專題進行知識整合構建。
五要根據全國卷開放題中不限知識運用角度、允許自主發揮的設計形式和答題要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式”、“應試化”教學方式,適當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研討辯論、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疆界,調動已有經驗,提升價值觀念,學會表達說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開放探究能力。
3.加強有效訓練,適應題型設計變化
復習迎考離不開必要的練習。
但提倡訓練并不等于鼓勵“題海戰術”和以考代教。在訓練過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能力訓練之外,應該注意如下問題:
一要進行題型分類訓練。
教師要對高考試題中的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從內容和形式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如從內容選擇題分“內涵解讀型”、“目的依據型”、“措施策略型”、“分析評價型”、“趨勢推導型”等,將非選擇題分為“是什么型”、“為什么型”、“怎么辦型”等,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具體試題的題型特點、答題要求和答題方法,并配以必要訓練,特別關注全國卷中的特色題型和重點題型訓練,如能力要求較高的圖表類選擇題和計算類選擇題、占比較多的組合選擇題、發散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強的開放型主觀題,提高考生對全國卷試題的適應性。
二要精選訓練內容。
首先,教師要改變盲目信任教輔材料和簡單的“拿來主義”傾向,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使用教輔資料和外來試題,保證習題最適合自己的學生。其次,由于目前教輔管理上的欠缺,各地不同類別學校和不同層次學生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教輔,為此老師更應該廣聞博取,通過書報、網絡搜集合適的習題,按照教學進程分類整理和使用。
再次,教師要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教材內容,結合時事熱點和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自主設計具有針對性的題目,提供給學生使用。最后,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省質檢試題,領會命題意圖和考查目的,按照題型和內容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的以之對學生進行訓練,增強訓練的有效性。
訓練必須遵循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循序漸進,開始復習時側重單科訓練,進入第二輪復習后才將重點轉向文科綜合訓練,逐步從單點訓練到多點訓練再到綜合訓練,從知識訓練到能力訓練再到思維方法訓練。
三要注重練習講評。訓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訓練的目的在于整固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方法。為此訓練之后的講評比訓練本身更為重要。建議一個課時的訓練必須配以二至三課時的講評,使每次講評都成為總結和肯定成績、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契機。
講評首先是講情境,以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從一個具體事例或一則時事材料中,講解黨和國家相關的政策方針,并拓展到其他時事熱點和生活案例。
其次是講設問,理解設問的具體指向和可變換的方向,學會多角度理解材料,發現問題。再次是講知識,明確在一定情境和設問下調動什么知識和如何調動知識,并對選擇題選項或主觀題答案要點涉及的知識進行再復習,從一點輻射到多點,促進考生知識體系構建。又次是講能力,分析試題要求的是什么能力,如何呈現這一能力,運用這些能力要注意什么問題,將能力落實到具體答題過程中。接著是講方法,明白試題的設計思路、考查的思維方法,并總結講解有關思維方法的推進過程和運用方式,把握思維方法的運用方式。
最后是講題型,總結試題特點、設計方式和解答要領,形成同類試題的解題方法。這樣,通過一個試題的講評,就能引導考生掌握一類題型、鞏固一片知識、提高若干能力、掌握幾種方法。經過多次訓練講評,考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材料提煉和概括、知識建構和整合,能力運用和提高、問題的論證和探究、方法的使用和變通、語言的規范和駕馭就能得到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際答題能力就能到提高。
高考時事政治:2015年四個重要紀念日
201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80周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也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遵義會議所蘊含的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勇于擔當、顧全大局、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品格特質,成為我們黨永遠應當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道路來之不易,是在付出巨大代價、進行艱辛探索的情況下尋找得來的,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堅定不移走下去,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傳遞給更多的人。
2015年6月13日:陳云誕辰110周年
1905年6月13日,陳云出生在江蘇省青浦縣練塘鎮的一個貧苦農家。那時,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外有帝國主義侵略,內有封建專制壓迫,中國人民和許多志士仁人正在苦苦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陳云自幼生活在社會底層,飽嘗艱辛。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喚醒了還在小學讀書的少年陳云樸素的愛國情感。1925年,陳云在上海參加了五卅運動和工人罷工運動。
在革命斗爭的洗禮中,他認識到,必須要改造社會,才能解放人類。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把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作為終生不渝的奮斗目標。
陳云一生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但從來都把一切功勞歸于黨和人民。他說,任何人離開了人民,離開了黨,一件事也做不出來;一個人為黨做好工作,這是應該的,有了成績,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
2015年9月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1945年9月2日9時許,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者,與所有同盟國一起,將邪惡勢力終結,為人類贏得持久和平。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人民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民族犧牲。
2015年11月20日:胡耀邦誕辰100周年
明年將迎來胡耀邦百年誕辰。胡耀邦從青少年時期就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1929年冬,胡耀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黨領導下開始從事青少年工作。
1933年9月,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胡耀邦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他在長達6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為改革開放的實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嘔心瀝血、奮斗不息,貢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