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檢測試題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檢測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寒砧 裝幀 箴言 緘默無言
B.橫檻 監生 間接 華佗再見
C.駑馬 弓弩 妻孥 奴顏婢膝
D.群氓 牛虻 萌動 蒙混過關
解析 A.緘jiān,余讀zhēn;B.見xiàn,余讀jiàn;C.弩nǔ,余讀nú;D.全讀ménɡ。
答案 D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糾葛 蛾眉 不易捉磨 窮邊涯際
B.招徠 干燥 黃浦軍校 點鐵成金
C.斟酌 注銷 自命不凡 攻城略地
D.洗練 流弊 套語爛調 能言善辨
解析 A.不易捉磨—摸;B.黃浦軍校—埔;D.套語 爛調—濫,能言善辨—辯。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原定于3月22~23日在博覽廣場舉行的2013春季汽車展示會,延期至3月23~24日舉行,這一日之長讓車連頗為失望。
B.從對“德先生賽先生”的深情呼喚,到“華北之大放不下一張平靜書桌”的抗戰宣言;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馳援蘆山地震災區的青春足跡,一代代青年用無所不為的奮斗,鍛造著時代的精神氣質。
C.全省對養殖場、活禽交易市場等重點場所進行了禽類H7N9亞型禽流感監測,同時對2 918名禽類接觸高危人員進行健康監測,均未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請大家不要談虎色變。
D.故宮宮廷部研究館員郭福祥介紹,因游客徒手擊碎窗戶玻璃而跌落受損的翊坤宮正殿展室臨窗陳設的一座文物鐘表將在修復后改頭換面出現在游客面前。
解析 本題A項“一日之長”,指才能比別人稍強,也是年齡大或資格老的自謙的說法,句中望文生義致誤。B項“無所不為”,指什么壞事都干。句中望文生義致誤。C項“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 變。句中符合語境。D項“改頭換面”,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含貶義,句中用錯感情色彩。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2013年五一小長假將至,商家 早早地打出促銷的招牌,尤其是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在其首頁上已經展開了打折促銷。B.最近,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受到熱捧。該片票房已經突破3.5億元,而記者發現與《西雅圖》相關的產品也大賣。
C.莫言之外,中國還有許多優秀作家,他們對文學的真誠投入同樣值得人們尊重,莫言的作品與他們創作出的優秀作品在文學成就上也難分伯仲。
D.只有綜合國力提高了,特別是科學技術和造船工業水平提高了,一個國家才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肯定的說,航空母艦大概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解析 本題中,A項,成分殘缺,在句末加“的宣傳”。C項,語序不當,將尾句改為“他們創作出的優秀作品與莫言的作品……也難分伯仲”。D項,不合邏輯,“肯定的說”與“大概”矛盾。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B.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所以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C.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錠了。
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
解析 A項句末的句號應置入引號內;C項的第二個問號應改成分號;D項的括號整體移到引號外。
答案 B
6.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古詩中有“春到人間草木知”的名句,在魯迅筆下,知春,報春,不爭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__________更可貴的是,你雖知花葉不美,但仍散發著一點無名野香,給那里帶去春色和生機。
①在雪下面,已出現“冷綠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風中,“隱約著青春的消息”。
②嚴冬剛過,殘雪猶存。
③為使百花更艷,春色更驕,你甘當陪襯,默默無聞,在花叢中深情微笑。
④待到春滿人間,姹紫嫣紅開遍,你卻不居功,不爭俏。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 D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
宋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擢山西按察司僉事。明永樂二年,以敏練,拜工部尚書。七年丁母憂①,詔留視事。九年命開會通河。
會通河者,元至元中,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絕濟,屬之衛河,為轉漕道,名曰“會通”。然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明初輸餉遼東、北平,亦專用海運。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絕安山湖,會通遂淤。永樂初,河海兼運。海運險遠多失亡,而河運則由江、淮達陽武,發山西、河南丁夫,陸挽百七十里入衛河,歷八遞運所,民苦其勞。于是命禮及都督周長往治之。
禮以會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遏汶流,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達臨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所謂水脊也。因相地置閘,以時蓄泄。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于衛;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閘二十有一,而達于淮。凡發山東及徐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②租一百一十萬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復用工部侍郎張信言,復舊黃河道,以殺水勢,使河不病漕,命禮兼董之。八月還京師,論功第一,受上賞。
明年,以衛河水患,命禮往經畫。禮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復自德州西北開支河一,泄水入舊黃河,使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為之。禮還言:“海運經歷險阻,每歲船輒損敗,有漂沒者。有司修補,迫于期限,多科派為民病,而船亦不堅。計海船一艘,用百人而運千石,其費可辦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運四千石。以此而論,利病較然。請撥鎮江、鳳陽、淮安、揚州及袞州糧,合百萬石,從河運給北京。”于是河運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罷海運。二十年禮以老疾免朝參,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
(節選自《明史·宋禮傳》)
注 ①丁憂:遭逢父母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②蠲:除去,免除。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引汶絕濟 絕:截斷
B.屬之衛河 屬:連接(集中)
C.因相地置閘 相:交互
D.帝命俟秋成后為之 俟:等待
解析 本題C項“相”應為“察看”。
答案 C
8.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禮治河有方的一組是(3分)( )
①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 ②乃筑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 ③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 ④復舊黃河道,以殺水勢 ⑤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 ⑥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解析 本題篩選指向為“表明宋禮治河有方”。①句是說會通河在元朝從東平安民山開挖河道至臨清的前情。④句是工部侍郎張信的建議。含此二句的項排除。
答案 B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宋禮主要從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親喪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喪,最終他積勞成疾在工部處理公務時去世。
B.由于會通河淤滯,永樂初年,河海兼運。海運路途險遠物質易 失,而河運要抽調壯丁,也周折勞頓,所以皇帝下決心治理會通河。C.要治理會通河,宋禮認為首先要解決會通河水源補給問題,他采用筑壩的方法,引汶(水)入衛(河)。宋禮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D.宋禮認為海運勞民傷財,上言請求改用河運。會通河、衛河修浚后,河運昌盛,可運輸大量物資。永樂十三年,海運終止。
解析 本題A項“最終他積勞成疾在工部處理公務時去世”錯,其中的“積勞成疾”和“在工部”于原文無據,且有悖于文中“以老疾免朝參,有奏事令侍郎代”之意。
答案 A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司修補,迫于期限,多科派為民病,而船亦不堅。(6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1)句關鍵點為:“任”,承受;“終”,直到元亡;“元世”,元代。(2)句關鍵點為:“有司”,有關官員;“科派”,攤派(賦稅,徭役);“病”,受害。
答案 (1)然而河岸狹窄水淺,不能承受重載船只,所以直到元朝滅亡海運都比漕運多。
(2)有關官員負責修補,但迫于時間限定,增多攤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夠堅固。
【參考譯文】
宋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洪武年間,以國子監生身份被提拔為山西按察司僉事。永樂二年,因(辦事)機敏干練,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永樂七年遭逢母親喪事,但是皇帝下詔讓他留任處理政務。永樂九年皇帝命令開修會通河。
所謂會通河,是元朝至元年間,從東平安民山開挖河道至臨清,引汶水并截斷濟水,連接(集中)到衛河,形成轉運漕糧的河道,名叫“會通”。然而河岸狹窄水淺,不能承受重載船只,所以直到元朝滅亡海運要比漕運多。明朝初年運輸糧餉到遼東、北平,也專用海運。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決口,斷絕了安山湖水流,會通于是淤滯。永樂初年,河運海運并行。海運艱險遙 遠物資多有失亡,而河運則從長江、淮河到達陽武,征調山西、河南的民夫,沿岸牽引一百七十里入衛河,經過八個遞運所,百姓覺得非常辛苦。于是命令宋禮和都督周長前往治理會通河。宋禮認為會通河的水源,必須依靠汶水(輸送)。于是在堽城和戴村筑壩,橫亙五里,遏止汶水的流向,使汶水不向南流入洸水而向北流入大海。又匯集幾處泉流,都從汶上流出,到達南旺后,又分為二道水流,十分之四的流水向南連接徐、沛,十分之六的流水向北到達臨清。南旺地勢高,開口引水,往南往北都注入水流,就稱作水脊。借此觀察合適的地方設置水閘,根據天時節令蓄水放水。從這里分水北邊到達臨清,地勢降低了九十尺,設置水閘十七處,而后到 達衛河;向南到達沽頭時,地勢降低了一百一十六尺,設置水閘二十一處,而后到達淮河。總共派遣山東及徐州、應天、鎮江民工三十萬,免除租稅一百一十萬石有余,二百天疏浚工程完成。這一年,皇帝又采用工部侍郎張信的建議,恢復黃河舊河河道,用來削減水勢,使黃河不再危害漕糧運輸,命令宋禮同時監管這項工程。八月回到京師,評論功勞屬于第一,受到上等獎賞。第二年,因為衛河水患,皇帝命令宋禮前往籌劃治理。宋禮請從魏家灣開挖支河兩條,泄水放入土河,又從德州西北開挖支河一條,泄水放入舊黃河河道,讓水流從海豐大沽河入海。皇帝命令等到秋收后開工。宋禮還提出:“海運經過艱難險阻,每年船只往往損毀,有的還漂失沉沒。有關官員負責修補,但迫于時間限定,增多攤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夠堅固。統計海船一艘,用一百人運一千石,這筆費用可以辦理河船裝載二百石的二十艘,每船用十個人,可以運載四千石。據此分析,利弊很明顯。請調撥鎮江、鳳陽、淮安、揚州及袞州糧,合計一百萬石,從河運供應北京。”于是河運得到極大便利,漕糧運輸越來越多。永樂十三年終于停止了海運。永樂二十年宋禮因為衰老患疾被免除了早朝參拜,有事奏請可讓侍郎代辦。永樂二十年七月死在官任上。
三、現代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題。
閱讀是一種孤獨
畢淑敏
閱讀的感覺難以比擬。
它有些像吃。對于頭腦來說,渴望閱讀的時刻必定虛懷若谷。假如腦袋裝得滿滿當當,不斷溢出香檳酒一樣的泡沫,不論這泡沫是泛著金黃的銅彩還是熱戀的粉紅,都不宜閱讀,尤其是閱讀名著。
頭腦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覓食的狼。人愈是年輕的時候,愈是貪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吃得漸漸少了,但要求漸漸精了。我們知道了什么于我們有益,什么于我們無補。我們不必像小的時候,總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沒有臥著個雞蛋。我們以為是碗欺騙了我們,其實是缺少經驗。有許多長壽的人,你問他常吃什么食品,他們回答說:什么都吃,并無特殊的禁忌。但有許多東西他們只嘗一口,就能尖銳地判斷出成色。我想老壽星的胃一定都是很堅強的,只有一個堅強的胃才能養活得了一個聰明的腦。讀書也是一樣,好的書是人參燕窩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頤,豈不白在世上瀟灑走過一回?壞的書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費了時間貽誤了性命。關于讀什么書好的問題,要多聽老年人的意見,他們是有經驗的水手。也許在航道的選擇上有趨于保守的看法,但他們對風暴的預測絕對準確。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是被大師們的智慧之磨研磨了無數遭 的精品。讀的時候,像烈火烹油的滿漢全席,大為享樂。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時候,當我憂愁,當我病痛,當我莫名其妙煩躁的時候,媽媽總是摸著我的頭說,去睡吧,睡一覺也許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蘊藏著奇妙的物質,起床的時候我們比躺下時信心倍增。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在書頁中你嗅得見悲劇的淚痕,摸得著喜劇的笑靨,可以看清智者額頭的皺紋,不敢碰撞勇士鮮血淋淋的創口……當合上書的時候,你一下子蒼老又頓時年輕。菲薄的紙頁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靈魂和它發生共振,為精神增添了新的鈣質。當我們讀完名著的最后一個字時,仿佛從酣然夢幻中醒來,重又生機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閱讀的時候,我們不斷同書的作者爭辯。我們極力想尋出破綻,作者則千方百計把讀者柔軟的思緒納入他的模具。在這種智力的角斗中,我們往往敗下陣來,但思維的力度卻在爭執中強硬了翅膀。在讀名著的時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頁的時候,揣測下一頁的趨勢。它們經常同我的想象懸殊甚遠。這種時候我會很高興,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師們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門人的秘籍,記載著絕世的功法。細細研讀,琢磨他們的一招一式,會在潛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傳的韻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訣藏之深山傳之密室,各個學科大師們的真跡卻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價和平凡,人們常常忽視了它的價值。那是古往今來人類最智慧的大腦留給我們的結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們輝煌的思辨與精湛的匠藝面前頂禮膜拜,我一次次在無與倫比的語言搭配之下驚詫莫名……我戰勝自己的怯懦不斷地閱讀它們,勇敢地從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師們在高遠的天際微笑著注視著后人,他們雖然燦爛卻已經凝固。他們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記錄,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橫桿。今人雖然暗淡,但我們年輕。作為閱讀者,我們還處在生命的不斷蛻變之中,蛹里可能飛出美麗的天鵝。在閱讀中,我們被征服。我們在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
閱讀是一種孤獨。幾個人共看一本書,那只是在極小的時候爭搶連環畫。它同看電影看錄像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前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啜,傾聽一個遙遠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他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人說過同樣的話,但你此時只感覺他在為你而 歌唱。如果你不聽,他也不會惱,只會無聲地從書頁里滲出悲憫的嘆息。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真正的閱讀注定孤獨。那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單獨的捶擊,那是已經成仙的老爺爺特地為你講的故事。
(選自《我的人生筆記》)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閱讀有些像吃,假如腦袋裝得滿滿的時候,是不宜閱讀的,對于閱讀名著更不適宜。
B.我們小時候閱讀,由于缺少閱讀經驗,把一本書讀完,才知道其中沒有精華。
C.閱讀是一種精神按摩,當你心緒不好或者有病痛的時候,讀一讀名著,當你讀完名著的最后一個字時,你就會又生機盎然。
D.閱讀時,我們常常用我們的思維與作者爭辯,往往想尋找出作者的破綻,可我們經常是以失敗告終,而作者思維的力度卻在爭執中更加強勁了。
E.真正的閱讀是一種孤獨的享受,是作者與讀者之間心靈的對話,在其中你可以得到屬于你自己的感受。
解析 本題C項中“或者有病痛”理解有誤,D項中“作者的思維力度”概括有誤。
答案 CD
12.文章說“在閱讀中, 我們被征服”,又說“我們在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這兩句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含意的理解,結合具體的語境是理解這種語句的關鍵。“我們被征服”是指書中作者思想的偉大,“蓬勃了自身”是從書的作用角度來說的。據此分析即可。
答案 不矛盾。“我們被征服”意指在閱讀中我們折服于作者的思想,接受作者的觀點,受到作品的感染。“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意指我們在閱讀中,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思辨能力,精神得到升華。
13.結合全文內容看,讀書有什么要旨?請你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文章的第二、三、五段中可以歸納出讀書的要旨。
答案 ①要虛懷若谷,只有這樣才易于接受作品的內容與情感;②要選擇好的書讀,只有讀好的書,才能獲得享受,才能有收獲;③要勇于同作者爭辯,對話,多思考,多想象,悟出真諦。
14.文章認為閱讀是一種孤獨,也有人認為閱讀不是一種孤獨,請你從兩個方面為后一種觀點闡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探究發現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然后對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觀 點和態度進行深入的思考,從思考中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作者認為讀書是一種孤獨,是因為讀書是靈魂之間的交流,是穿越時空的對話,需要安靜的場所和冷靜的心靈。這是從讀書的狀態來說的。如果從讀書的感受來說,閱讀未必是一種孤獨。答案 ①閱讀是與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是在接受人類的智慧,所以并不會感到孤獨;②閱讀可以使我們認識、熟悉書中的形象并與之為友,所以并不會感到孤獨;③閱讀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提高我們的素質,所以并不會感到孤獨;④閱讀可以使我們的精神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開闊我們的視野,所以并不會感到孤獨。(理由正確,分析得當即可)
四、記誦與表達(15分)
15.補寫下列詩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2)秋月照層嶺,______________。(吳均《答柳惲》)
(3)雨中黃葉樹,______________。(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4)柔條紛冉冉,______________。(曹植《美女篇》)
(5)葉密鳥飛得,______________。(蕭綱《折楊柳》)
答案 (1)無邊落木蕭蕭下
(2)寒風掃高木
(3)燈下白頭人
(4)落葉何翩翩
(5)風輕花落遲
16.中國古詩詞的句式因要適應格律等的要求,常常需要倒裝重組。這種詩詞語句的組聯法,在西方詩歌里是不可思議的。如辛稼軒的詞有一句說是:“用之可以尊中國”,不解作“用他可以尊敬中國”,而解作:像某某這樣的人才,你讓他得到了真正的任用,他能使中國的國威大為提高,使別國對他倍增尊重!那么,怎樣理解蘇東坡“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一句?是否那“江柳”竟然“動搖”了一座村莊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的意思是:由于春寒,已十多天沒有外出了,某天出村,驀地發現江邊的柳樹已經泛了新芽,那柳條兒如油綠綠的美人的長發,已在村口乍暖還寒的春風中搖曳生姿了。“不知江柳已搖村”是不知道江柳已搖于村(外)之意。
17.觀察下面題為“有所側重”的漫畫,完成后面各題。(6分)
(1)用簡潔的文字介紹這幅漫畫。(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試揭示這幅漫畫 的寓意。(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畫面上兩間教室,分別掛著“普通班”和“實驗班”,一個教師模樣的人穿透鄰墻,把下身留在“普通班”,上身放在“實驗班”,而且在捧書講授。普通班學生不戴眼鏡在茫然地看,實驗班學生戴著眼鏡在專注地聽。
(2)示例一:對普通生要蹲守,對優秀生要講授。
示例二:揭露諷刺輕視普通生、重視優秀生的教育不公平現象。
五、寫作(5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16歲就奪得了圍棋世界冠軍。他的棋下得極其穩健、冷靜,很少出錯,常常使對手感到無懈可擊。問他獲勝的原因,他說:“我從不想一舉擊潰對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個回合只想比對手多得1%,只此,為什么卻是世界第一呢?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這是一材料作文,命題材料為現實故事,材料的核心點是圍棋世界冠軍李昌鎬的獲勝經驗,即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個回合只想,比對手多得1%。由此我們可以有如下立意:(1)注意過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是成功之道。(2)積小勝為大勝。(3)進攻與防守是辯證的。當然也可立意為:(1)欲速則不達 (2)量變到質變 (3)前進與冒進。
看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檢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