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課后習題答案
多做生物習題可以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3課后習題答案,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生物必修3課后習題答案:
第2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提示:這些問題具有開放性,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
(二)思考與討論1
1.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經。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不能;至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纖維經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后,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系;而絕大多數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神經元參與;而且反射活動越復雜,參與的神經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與,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與。
(三)思考與討論2
很明顯,由于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不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四)資料分析
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生夜間遺尿現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這些例子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五)思考與討論3
可能是H區出現了問題。
(六)旁欄思考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能持久,鞏固的方法是復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據估計僅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復被運用的。通過反復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轉入長期記憶。
(七)練習 基礎題 1.B。
2.大腦、小腦和腦干。
拓展題 1.b、c、d、e。
2.提示:都表現為電位差,但電流在導線中的傳導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而神經沖動的傳導主要是*細胞膜兩側帶電粒子的跨膜運動形成的。
第2節 通過激素的調節
四、答案與提示
(一)問題探討
計算:如果僅*血液中的葡萄糖,馬拉松運動員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討論:可能會導致血糖含量短暫的輕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穩定,不會影響運動。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血糖會因補充肌肉消耗的糖類物質而含量下降,同時,血糖會隨時從儲能物質的分解、轉化等得到補充。
(二)資料分析
1.提示:不迷信權威、創造性思維、嚴謹的實驗設計等。
2.提示:他們的科學發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發現促胰液素;其二是發現了不同于神經調節的另一種調節方式──激素調節。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在運動員的比賽過程中,血糖可以通過三條途徑得到補充:食物中的糖類經過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2.提示:這是因為這些被吸收到體內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儲存起來了,部分轉化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還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復正常。
(四)模型建構
分析與結論
1.乙代表胰島。
2.當血糖水平升高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同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反應的結果將使體內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當血糖水平降低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減少,同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從而使體內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應用模型進行分析
提示:當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時,體內血糖水平將會上升,多余的血糖將會從尿中排出,出現糖尿病。
(五)旁欄思考題
提示:反饋調節有正負反饋之分,其中負反饋在日常生活及人體的生理活動中都很常見。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電冰箱、空調等的調溫系統都是根據負反饋原理來設計的,機體內的許多生理活動,如絕大多數激素的分泌、體溫調節等都是負反饋調節的最好例子。正反饋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過程、分娩過程、月經周期中黃體生成素的釋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饋的實例,如某位學習刻苦的同學得到表揚后,學習更加刻苦。
(六)與社會的聯系
提示: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與人們的飲食狀況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系。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體力活動過少,從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積)等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等多種應激狀態,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會大量分泌,從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病人應控制進食糖類食物,減少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適量增加高纖維及淀粉類食物。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適當使用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
(七)練習
基礎題
1.C 、D。
2.提示:激素的分泌主要是由機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引起的。機體通過分泌相應激素來調節生理活動,從而適應環境的變化。
3.提示:正負反饋調節對于生命活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旦正反饋過程啟動,就逐步增強,不可逆地進行,直至反應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過程、分娩過程等。相比起來,負反饋的重要性似乎遠大于正反饋,一是因為它在生理活動中的數量大、涉及面廣;二是它不斷“糾正”控制信息,從而在維持穩態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以體溫為例,人的正常體溫在37 ℃左右,過高或過低都會通過負反饋來改變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趨向正常。一旦這種反饋失常,體溫的急劇波動就會首先殃及大腦及各類器官的代謝,使全身的各項機能出現故障。
拓展題
提示: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類激素,蛋白質的多肽鏈是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合成的,內質網對多肽鏈進行加工,并運輸到高爾基體,高爾基體與蛋白質的加工和轉運有關,所以,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這些細胞器參與。大致過程是:在細胞核內,基因完成轉錄,形成mRNA,mRNA被轉送到細胞質,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指導合成多肽鏈(先形成的長鏈大分子稱為前胰島素原);前胰島素原能穿越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在內質網內加工,成為胰島素原;然后胰島素原被運到高爾基體,繼續加工成為成熟的胰島素,由高爾基體分泌的囊泡運輸到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
第3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在重力加速度的影響下,全身的血液要進行重新分配,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雖然知道坐過山車是安全的,但不免還是有點擔心,在這種狀態下,內分泌系統分泌出腎上腺素等多種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上升。
2.提示:人由于緊張,會緊握雙拳、發出叫喊等,這些反應與神經調節有關;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上升等與激素調節有關。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下,腎上腺、垂體等一接到神經系統的信號,就分泌多種激素進行應急。
(二)資料分析
1.提示:極地的氣溫明顯低于人的體溫,而高溫車間的溫度要高于人的體溫,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的體溫調節過程,學生應該很容易根據教材中的“體溫調節圖解”分析出來。但是,人的體溫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停留在過低或過高的環境溫度下,體溫就會降低或升高,使機體生命活動發生障礙。所以,在這些情況下,應人為采取措施進行調節,如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中,增減衣著,創設人工氣候環境,以達到祛暑或御寒的目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制造溫度調節裝備(如空調等),使人們不但能在特殊環境下從事勞動(如高溫、低溫環境下的作業),而且可以進入外層宇宙空間。
2.提示:在飲水過多的情況下,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感受到這一變化,將信號傳送給垂體,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減少,因此尿量增加,將體內多余的水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持了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三)練習
基礎題1.(1)×;(2)√。
2.提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雖然人體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還是需要一定的水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喝水過少,尿量就會很少,那么應通過尿液排出的體內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就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紊亂。
拓展題
1.提示:激素傳遞的信息需要通過體液的傳送,然后與相應的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多數情況下是比較緩慢的;而神經傳導的興奮在同一個神經元上是以電流的形式,只在突觸處才轉化為化學信號的形式,所以激素傳遞信息多數情況下沒有神經傳導興奮的速度快。
2.提示:在緊急情況下,緊急信號通過交感神經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一方面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進它的釋放。腎上腺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可以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警覺性提高,反應變靈敏;同時作用于其他組織,使肺通氣量增加,心臟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臟,促進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這一過程中,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很難區分,它們相互配合,有利于機體應付緊急的情況。
第4節 免疫調節
(一)問題探討
1.神經系統感覺到病原體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應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剛進入人體的時候,*反射并不能對其作出反應。
2.不能。3.會。
(二)資料分析1
1.由圖中曲線可以看出,T細胞的多少與HIV濃度之間成反比例關系。
2.HIV濃度上升,會破壞更多的T細胞,使T細胞數目下降,從而導致人體免疫能力喪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襲,進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細胞在人體內能夠攻擊侵入的病原體。
3.約9年。
(三)旁欄思考題
不能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因為疫苗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有些傳染病的病原體會發生變異,有些傳染病的機理目前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還沒有研制出針對這些疾病的疫苗。
(四)資料分析2
1.移植的器官對于被移植者來說是異物,免疫系統具有排異反應,但是,當時沒有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任何措施。
2.必須控制適當的劑量,恰到好處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夠較長時間發揮作用。
3.不能。例如,解決供體器官短缺的問題,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獻器官。
(五)練習
基礎題1.(1)×;(2)√?;(3)×。
2. D。
3.因為艾滋病病毒直接殺死的是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細胞,當T淋巴細胞被殺死之后,免疫系統就處于癱瘓狀態,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天花病毒。接種牛痘后,嬰兒體內經過一定階段,B細胞開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記憶B細胞,該細胞具有記憶和分化、產生抗體的功能。所以,當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時,便能殺滅之。
拓展題 提示:建立骨髓庫或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意義。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現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療手段。我國每年約有400多萬患者等待著造血干細胞移植。全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人,而且主要發病年齡在35歲以下,其中50%以上是兒童。我國現在20歲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兒童中獨生子女多,這就意味著很難在有親緣關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細胞供者,而在非血緣關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能夠實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與受者的HLA不同,便會發生嚴重的排斥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盡快使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擴充到10萬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適應臨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獻者資料庫就成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徑。
(六)科學、技術、社會
2.以下行為有可能傳染艾滋病,因為這些行為中都可能接觸到含有HIV的體液:
(2)靜脈吸毒者共用一個針管;
(5)與艾滋病患者共用紋身、紋眉器械;
(7)輸入含有HIV的血液;
(10)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須刀。
以下行為不會傳染艾滋病,因為這些行為中都不接觸含有HIV的體液:
(1)與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
(3)在運動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與艾滋病患者擁抱;
(6)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
(8)叮咬過艾滋病患者的蚊蠅叮咬正常人;
(9)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沖水馬桶。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1.填空
(1)下降,骨骼肌收縮。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下丘腦,腎上腺、胰島、甲狀腺等。
(2)腦干。(3)異物。
(4)過敏;過敏原,灰塵。
2.選擇(1) C;(2) D。
3.畫概念圖(1) a神經元;b傳入神經元;c傳出神經元;d神經元;e效應器
二、知識遷移
1.D 2.D
三、技能應用
提示:紅色曲線是糖尿病患者的,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變化劇烈。
四、思維拓展
提示: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題,引導學生做發散性的思維。
電腦最基本的構成是處理器、內存和總線結構,它最基本的行為是對從外部輸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應。人腦的功能單元是神經元,在電腦中則是硅晶體管。一個晶體管就是一個快速打開和關閉的開關,它在與它相連的電路中產生電脈沖,這就產生了電腦存儲和調用數據的語言。人腦基本上是一個平行機,而現在的電腦大都是串行的。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12個字節,人腦的記憶容量的字節數則大約為10后面跟8 432個零。電腦經歷了幾代的變革,計算速度和存儲能力不斷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腦自愧不如,如人的腦神經傳遞信息是毫秒數量級,而計算機的為納秒,比人快了100萬倍。但電腦仍存在很大弱點,那就是它本身沒有思維能力,不具備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預定的程序運行。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中生物必修3課后習題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