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光合作用的三維目標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光合作用也真實地顯示出生命系統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高二生物光與光合作用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閱!
光與光合作用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3)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4)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5)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6)簡述化能合成作用。
2.過程與方法(1)自主與合作學習:利用各種媒體調查和收集資料,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 信息。
(2)訓練表達能力:嘗試將你所獲得的信息表達出來。
(3)活動與探究:通過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光合作用發現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科學家們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通過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使學生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從而樂于學習生物科學。
●教學重點
1.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系。
4.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
●教學難點
1.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
2.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實驗器材、學生實驗設計報告和相關照片等,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
(2)《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所需的材料用具;
(3)收集菠菜、韭菜、黃瓜葉、空心菜、生菜、油菜、白玉蘭、番薯葉等新鮮綠葉;
(4)色素在濾紙條上分離的樣品;
(5)投影機、三棱鏡;
(6)新鮮菠菜葉片濾液和新鮮胡蘿卜濾液。
(7)學生2人為一組,在課前采集新鮮幼嫩綠葉20 g。
[情境創設]
教師: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萬物生長靠太陽。為什么這么說呢?請同學們觀察以下數據:據統計:①地球表面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制造了4 400億噸有機物;②地球表面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儲存的能量約為7.11×1018 kJ,這個數字大約相當于240 000個三門峽水電站每年所發出的電力,相當于人類在工業生產、日常生活和食物營養上所需能量的100倍。
教師:根據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對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來自太陽的光能。
教師:那么太陽的光能又是通過什么途徑進入植物體內的呢?
學生:光合作用。
教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開始學習的新內容:光與光合作用。
(顯示板書: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師生互動]
1.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教師:本節內容分兩個部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部分: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顯示板書: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教師:同學們已經知道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歸根到底來自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植物是靠細胞中的哪些物質去捕獲光能的?
學生:不知道。
教師:那大家又是否想過為什么不同植物葉片的顏色會不同,以及相同植物的葉片在不同時期也會不同這些問題呢?
學生:那是因為植物含有色素。
教師:對啦。正是因為植物含有色素,才讓我們看到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也正是植物含有色素,才能捕獲太陽光能。我們先來學習“捕獲光能的色素”這一內容。
(顯示板書:1.捕獲光能的色素)
教師:綠葉中的色素究竟有哪些不同種類?它們分別又是什么顏色的?以及各種色素在綠葉中的含量是否相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
教師:研究葉綠體中的色素,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色素從綠葉中提取出來,色素提取量的多少與實驗的成敗有沒有關系?
學生:有。
教師:那我們應選擇什么樣的葉片作為實驗材料呢?
學生:應選擇葉色較深,也就是濃綠色的新鮮葉片作為實驗材料。
教師:很好。現在每兩個同學為一組,以你們課前在校園里所采集到的新鮮幼嫩綠葉或用我收集到的菠菜、韭菜、黃瓜葉、空心菜、生菜、油菜、白玉蘭、番薯葉等新鮮綠葉為實驗材料。
學生選擇葉片。
教師: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把綠葉中的色素提取出來。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我們在學習《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時知道,可以用酒精溶解葉綠素,從而使葉片變成黃白色。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說明酒精可以溶解葉綠素。
教師:非常好。綠葉中的色素不僅能溶解于酒精,還可以溶解于丙酮、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所以我們今天的實驗有酒精、丙酮、石油醚三種有機溶劑供大家選擇,看看哪種實驗效果最好。
教師:當我們把綠葉中的色素溶解于丙酮等有機溶劑以后,又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離開來呢?其實,綠葉中的色素不只一種,而且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這樣,幾分鐘之后,綠葉中的色素就會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教師:下面我們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思考相關問題:
步驟 操作方法 學生思考
(1)提取綠葉中的色素 5 g綠葉 放入研缽中 快速研磨 研磨液
①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②研磨時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③將濾液收集到試管后,為什么要用棉塞將試管口塞嚴?
學生也可自主選擇等量的丙酮、石油醚
(2)制備濾
紙條 將干燥的定性濾紙剪成長與寬小于試管長與寬的濾紙條,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放入試管下端,并在距這一端1 cm處用鉛筆畫一條細的橫線 若濾紙條的一端不剪去兩角,則實驗結果如何?可設置對照實驗探究
(3)畫濾液
細線 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濾液,沿鉛筆線均勻地畫出一條細線。待濾液干后,再重復一兩次 重復畫一兩次的目的是什么?
可用蓋玻片的垂直邊代替
(4)分離綠葉中的色素 將3 mL層析液倒入試管中,將濾紙條(有濾液細線的一端朝下)輕輕插入層析液中,隨后用棉塞塞緊試管口。注意: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①為什么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如濾液細線沒入層析液中,實驗結果如何?可設置對照實驗探究。
②為什么要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可用小燒杯代替試管,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
(5)觀察與 記錄 觀察試管內濾紙條上出現了幾條色素帶,以及每條色素帶的顏色、排序和寬窄 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什么結論?
(6)實驗結果展示 將實驗結果(濾紙條)貼在課本P98左下角空白處 在課本P98左下角空白處畫出如右圖的濾紙條,繪出你觀察到的色素帶,并在每條色素帶旁邊標明顏色。注意每條色素帶的寬窄比例
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可適當地提示學生如何合作學習,如一名同學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另一名同學則制備濾紙條;又如一名同學做濾紙條剪去兩個角的實驗,另一名同學則做濾紙條不剪去兩個角的實驗,然后比較實驗結果的不同。
教師:實驗結束啦,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結果是怎么樣的。下面請每個小組將你們認為最好的其中一條濾紙條交到我這里來。
教師將學生交上來的濾紙條與自己所做的樣品一起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
教師:剛才實驗過程中,提取色素所用的有機溶劑有酒精、丙酮、石油醚三種,但結果卻相同,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學生: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能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機溶劑。
教師:對啦。雖然我們每個組所用綠葉的品種是不同的,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實驗結果卻基本上是相似的,這又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主要有幾種?
學生:4種。
教師:沒錯。濾紙條上的色素由上至下,分別是什么顏色?
學生:依次是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
教師:很好。橙黃色的是胡蘿卜素,黃色的是葉黃素,藍綠色的是葉綠素a,而黃綠色的是葉綠素b。其中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合稱為類胡蘿卜素,葉綠素a與葉綠素b則合稱為葉綠素。
(顯示板書:見下)
(如果學生得不到正確的結果,則可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
教師:實驗過程中我們做了兩種濾紙條,一種是剪去兩個角的,一種則不剪去兩個角。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擴散有什么不同?
學生:剪去兩個角的濾紙條上的色素帶擴散速度一致,色素在濾紙條上平行排列;而沒有剪去兩個角的濾紙條上的色素帶,邊緣擴散得比較快,中間擴散得慢,所以看起來色素帶是兩邊高中間低。
教師:因此我們在制備濾紙條時要將一端剪去兩個角的目的是什么啊?
學生:使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一致。
教師:說得好。
教師:剛才有沒有哪位同學把濾液細線浸入層析液中的?
學生:有。
教師:實驗結果如何?
學生:得不到4種色素帶。
教師: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是不是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溶解到層析液當中啦?
教師:正是如此。所以本實驗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不能讓層析液沒及濾液細線。
2.色素對光的吸收
教師:既然綠葉中含有4種不同顏色的色素,那為什么我們所看到的葉子往往是綠色 的呢?
學生:可能是因為葉綠素的含量較多的原因吧。
教師:葉綠素含量較多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據分析,綠葉中葉綠素的含量約占3/4,而類胡蘿卜素約占1/4。
(補充顯示板書:葉綠素含量約占3/4,類胡蘿卜素含量約占1/4)
教師: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因為色素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是有差別的,由于葉綠素對綠光吸收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現綠色。那么,這4種色素主要吸收哪些波長的光呢?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實驗:
演示實驗A
①利用投影儀的光源和三棱鏡,可見到清晰的七色光譜可見光;
②將已制備好的新鮮的菠菜色素濾液(濾液中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倒入培養皿中(薄薄的一層),將培養皿放在投影儀的光源和三棱鏡之間,讓學生觀察光譜區的變化。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發現當葉綠素提取液放在光源與三棱鏡之間,光譜區出現什么樣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