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方法
1、2017高考歷史選擇題秒殺法
此類題目,旨在考查綜合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通常將歷史現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淚的或結果等。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于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同時注意區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顛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3.否定型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4.推理型選擇題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
解題方法:解答這類題可采用推演法,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等。因此,考生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5.排序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后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解題方法:巧解此類題可以獲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結合法,首先找出打頭的歷史事件的序號,找出備選項的代碼;再找出結束事件的序號,結合首尾序號,選擇備選項符合順序排列的那一個。若存在相同的備選項,則要比較他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6.組合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于中列出三組或四組以上的歷史事物,并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于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多項選擇題取消后,該類選擇題有增多的趨勢。
解題方法:解答時可采用選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選定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然后,依此順藤摸瓜,選出答案。列式法是將所有選項的委字列豎式,四個選項都有的可確定,其他排除,從而縮小思考范圍;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7.比較型選擇題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解題方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8.材料型選擇題(情境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現其背后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解題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選擇題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干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9.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其在題干中多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則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選項多是立足于對歷史概念內在規律和本質的把握。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主要從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方面進行把握,通過對歷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確地界定歷史概念。同時,在平時要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
歷史選擇題秒殺法10.圖畫型選擇題
圖片型選擇題主要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主,形式多樣新穎,角度獨特,不僅提供了生動靈活的試題意境,使試卷出現了圖文并茂的效果,而且為考生答題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綜合性地考查了多種能力。圖片型選擇題,既能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學生處理圖片資料的處理能力。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把圖片和題干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把兩者的有效信息相對照,聯系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確結論,就一定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一、排除法。這是解題時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個干擾選項。
首先是選項本身的表述與歷史史實不符或不完全相符的情況。
然后是選項本身表述正確,但與題干不符,可細分為時間不符、地點不符、性質不符。這類題本身不難,但稍一馬虎就會弄錯。
例如:列寧認為。既然俄國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么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經濟政策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工業化政策D.農業集體化政策
A和B都是列寧時的政策。但是既然要利用資本主義,B明顯不符(性質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時間和性質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確答案。
最后在組合式選擇題中,排除法很有用!有一個表述錯誤的,包含這個的選項就都可以排除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二、抓關鍵字。乍一看與所學知識關聯太少甚至毫無關聯的題目。首先抓住關鍵字詞,認真分析題目所給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識儲存里迅速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化未知為已知。最后鎖定相關知識點再經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考察的就是知識的遷移。
例 下列4本書中記載“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糧,民間漸次廣種”一語的,只能是
A、《史記.食貨志》B、《夢溪筆談》
C、《齊民要術》D、《農政全書》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從外國引進的農作物,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關著作中才能有記載。則題干相當于“下列4本書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從而答案(D)。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三、選最全面的。所有待選項都符合題干之意,但是之間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則那個包含其它的選項是最佳答案。也就是說要找那個說的最全面的,這個也適用于做其他科目的選擇題。
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目的,但“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明顯包含了其它三個目的,由此確定C是正確答案。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四、逆向思惟。在正面思考無法取得突破時,進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此法尤其適合否定式選擇題。
例、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對外貿易(含鴉片走私)所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A.扭轉了英國的貿易逆差
B.為英國工業品打開了市場
C.加劇了中國社會的矛盾
D.危及清政府的財政
從正面來考慮,即使《南京條約》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簽訂后,英國工業品也不能打開中國市場,由此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選擇B。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五、理論分析。在做評價型、因果關系型、史論結合型和程度型選擇題時,需要用點哲學的東西了。常用的理論有:原因和結果,本質與現象,必然性與偶然性,重點論,兩點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其實說白了,就是拔高到經濟政治文化的角度~找最本質的原因。
這種題其實很常見,比如說評價一個人,前三個選項都是說他做過什么事情,最后一個正確選項說的是這個人他對那個時代對以后時代的長遠影響。一般都會選最后一個。再比如說評價一個事情的原因,幾個選項可能是背景或者導火索,有一個一定是從經濟層面來說,無論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或者是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選擇題歷史答題技巧六、抓那個時代的特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時代特征或階段特征,然后在這個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確答案。
看了2017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方法還看:
1.2017年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2.2017高考歷史得分方法
3.2017年高考文綜選擇題和大題答題技巧
4.2017高考文綜選擇題秒殺法
5.2017年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