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整理 管仲列傳文言知識歸納
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一:重點詞語整理
鮑叔終(始終)善遇(對待)之
齊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稱霸)
九合(聯合,會集)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
吾始(當初)困(貧窮)時,嘗與鮑叔賈(做買賣)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不成材)
通貨(交換商貨。通,流通、交換。)積財
下(頒布,下達)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寬廣平坦之地)
俗之所否(非,反對、討厭),因而去(廢除,革除)之。
吾始(當初)困(貧窮)時,嘗與鮑叔賈(做買賣)
慎權衡(衡量,比較。權,秤錘;衡,秤桿。)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欺詐,占便宜)
鮑叔遂進管仲()舉薦,推薦
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齊,以(憑借)區區(小、少,微不足道。)之齊在海濱,
故論(主張,學說)卑(平易,淺近)而(連詞,表因果)易行
桓公實北(名作狀)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而(連詞,表轉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實行)召公之政
豈(其,表示揣測,大概)(孔子)以為周道(政治主張,政治措施)衰微
語(俗話、諺語或古書中的話)曰“將順(順勢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補救)其惡(形作名,過錯)
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二:詞類活用
1、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名作狀,向南) .
2、桓公實北征山戎(名作狀,向北) .
3、齊桓公以霸(名作動,稱霸) .
4、管仲既任政相齊(名作動,做宰相,一說“治理”) .
5、公子糾敗,召忽死之(為動用法,為??而死) .
6、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意動用法,以?為;羞以??為恥) ..
7、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意動用法,以??為小,輕視) .
8、貴輕重,慎權衡(形容詞作動詞,意動用法以??為貴,重視)
9、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使動用法,使??富,使??強) ..
10、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使動用法,使?守信用) .
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三:特殊句式
1、管仲囚焉(被拘禁,意念被動)
2、管仲既用(被任用,意念被動)
3、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被動句)
4、于齊任政(介賓作狀語后置)
5、分財利多自與(賓語前置“與自”)
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四:難句翻譯指點
1、管仲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其為不肖,知其不遭時也。
翻譯指點:見逐于君,“于”表被動;以其為不肖,以,動詞,解釋成“認為”。 參考譯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他沒才能,知道他背時(沒有遇到好的時運)。
2、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
翻譯指點:關鍵是“信”,要理解為使動用法。
參考譯文:桓公想背棄和魯國曹沫訂立的盟約,管仲趁此引導說服桓公堅守信約,諸侯因此歸附齊國。
3、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翻譯指點:順,要理解成順導;匡,匡正;還要注意整個句子的通順。
參考譯文:順導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錯誤,所以君臣上下能親密相處啊。
看了“管仲列傳文言知識點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