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語文期末試題
1、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6分)
這學期,我們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感受大軍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父親蹣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父愛;在《信客》風塵苦旅的職業生涯中,體會長途bá涉的艱辛。我們 ① (A.游覽 B.游歷)過規模hóng大的《故宮博物院》; ② (A.探聽 B.聆聽)了草長鶯飛的《大自然的語言》……通過閱讀,使我們的初中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2分)
bá( )涉 規模hóng( )大
蹣( )跚 銳不可當( )
(2)選擇文段括號中一個恰當的詞語,分別填入①、②兩處。(填寫字母) (2分)
①處應填:_____ ②處應填:_____
(3)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 (2分)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所以西路當面之敵銳不可當,紛紛潰退。
B.剛剛還談論得眉飛色舞的同學,一見到老師來了,立刻銷聲匿跡了。
C.那條路實在太狹窄了,微不足道,兩個人并排過去都不可以。
D.魔術的原理往往說起來簡單,難的是如何在表演現場天衣無縫地呈現給大家。
3.下列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一文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會理想。
B.《蘇州園林》的作者葉圣陶是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C.《三峽》選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是東晉時期的地理學家。
D.法國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的信》中體現了一個偉大作家的良知和公正的立場。
4.結合語境,將下列語句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在鄉村,沒有樹的村莊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個沒有鳥的村莊,那將是多么的寂寞!其實,人是村莊的主人, ① , ② 。說透了,一個村莊的組成,就是人、樹、鳥的完美和諧。
A.①鳥是村莊的風景 ②而樹是點綴風景的亮色
B.①樹是村莊的風景 ②而鳥是點綴風景的亮色
C.①樹是村莊的風景 ②而人是點綴風景的亮色
D.①人和鳥是村莊的風景 ②而樹是點綴風景的亮色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8分)
(1)蕩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 ,老木滄波無限悲。(陳與義《登岳陽樓》)
(4)山下蘭芽短浸溪, , 。(蘇軾《浣溪沙》)
(5) ,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6)蓮花是高潔的象征,故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 , ?!弊鳛榧钭约簼嵣碜院玫淖毅?。
二、綜合性學習(共8分)
6.初二七班進行了“我愛讀名著”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并按要求答題。
(1)【名著大家讀】
閱讀下面三個片段,回答問題。
【甲】冬天過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動完了最后一次手術,總算死里逃生,但已毫無血色。他覺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醫院里了。他在各種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號之中生活了這么長的時間,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為艱難。醫生建議他再作一次手術,他冷冷地、生硬地說:“到此為止。我可夠了。我已經向科學獻出了我的一部分鮮血,剩下的留給我做點別的事吧?!?/p>
【乙】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沒用,風是熱。他已經不知喝了幾氣涼水,可是又跑到茶館去。
【丙】“不錯。去罷?!备赣H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鑒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甲段文字中的“他”是 (人名)。乙段文字寫了 的故事。(概括情節)。丙段文字選自《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3分)
(2)【名著大家評】
上面所涉及的三部名著,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出你喜歡的理由。(3分)
(3)【名著大家議】
丙段文字中當“我”終于在父親面前背完書,可以去看戲時,“我”為什么高興不起來?(2分)
三、文言文閱讀(共14分)
比較閱讀《桃花源記》(節選)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7~10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7.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仿佛若有光( )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③念無與為樂者( )
④相與步于中庭( )
8.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具答之 何陋之有
B.遂與外人間隔 選賢與能
C.欣然起行 屋舍儼然
D.念無與為樂者 不足為外人道也
9.翻譯句子。(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0.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乙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