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習題答案
《當歸》
④車上,有位穿白襯衫的小伙子正在興奮地打電話: “我快到了。車子已經過了山茶嶺。外面的風景很美……媽,我先掛了,待會見。”一位上了年紀的人正在大聲地說話,他的聲音像擴音喇叭,一車子的人都聽了個清清楚楚: “您不用準備,我回來燒。不要操心,媽,您歇著就好。”放下手機,他自豪地笑道: “我媽今年九十歲了,還硬朗著呢。”
⑤“矯情。”包蓉蓉在心里說。她把視線落到窗外。一塊塊已經結籽的油菜花紛紛往后奔跑。母親年年都種油菜。她說自己種的吃了身體好。可是,包蓉蓉總覺得菜籽油不好吃,味和色都太重,比不上城市里的油清清亮亮。
⑥轉了一次小三輪車,包蓉蓉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山村。鄰居李嬸家那只黃尾巴的狗沖她試探著叫了幾聲,突然站住,很起勁地叫了起來。包蓉蓉沖著狗沒好氣地“汪”了一聲,就往家門口走。
⑦“蓉蓉,你回來了。累了吧。”母親應聲而出,臉上滿滿的全是笑。
⑧“是蓉蓉啊。”不知什么時候,李嬸也進了門, “你媽天天盼著你呢。她不讓母雞醒窩,孵了一窩小雞,結果只養大了一只公雞,非要留著給你吃。這不,捉雞的時候摔倒了崴了腳,半天起不來,還是我扶起來的。”
⑨“蓉蓉讀書真辛苦,我看你,下巴都尖了。”母親用眼神示意李嬸別說了,李嬸風一樣地閃出了門。
⑩“自己養的雞養人。你可要多吃點。”母親起身往灶房走,右腳邁得有些生硬,肩膀一高一低的。
“媽,我來我來。”包蓉蓉三兩步走上前去端灶房的缽頭。
缽頭蒸雞,是母親最隆重的菜肴,即使過年也未必吃得上。
做這道菜,光缽頭就要有兩個。小缽頭用來盛雞肉,大缽頭罩住小缽頭。母親會在鐵鍋里墊上三塊小瓦片,將小缽頭擱在上面,把清洗干凈的土雞剁塊,放進鮮姜、生抽、老抽、黃酒、精鹽等作料,加上排骨,再罩上大缽頭,用文火慢慢地蒸。
“我可是加了當歸的,聽說補血養胃,你吃最好了。”母親說。
“蓉蓉,你一定要多吃點。這只雞,吃的是田野上的蟲子和媽喂的玉米。那肉,黃得都發亮了。雞的腳趾頭,還有五個呢。你們在城市里,可是吃不到的。”母親遠遠地坐著,一邊揉著腳踝一邊說, “好吃嗎?”
“好吃。”包蓉蓉突然哽住了。她仿佛看見,她老老的母親追著大公雞跑來跑去,白發在風中飛舞成一團狗尾巴草。
母親,一直特別老。
包蓉蓉是母親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中藥后,才懷上的。那年,母親51歲。母親的兒子因病去世,母親執意要再生一個。
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有一次,母親來學校給她送衣服,老師對著她喊: “蓉蓉,你奶奶來了。”包蓉蓉很久很久都沒有抬起頭。于是,每次開家長會,包蓉蓉都不通知母親。離開了小山村,去省城讀大學,包蓉蓉覺得自己的生活終于有了亮彩。
但是離開小山村后,包蓉蓉卻開始想念老家滿坡的婆婆納狗尾巴草,還有碎碎叨叨的老母親。
她夾起一片當歸,放進嘴里,喃喃道: “當歸,當歸。”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當歸》習題
1.小說以“當歸”為題,有哪些意蘊?
2.文章為何要插入對車中乘客打電話情節的敘述?
3.第⑩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4.母親是給我們生命的人,她又用自己的生命哺育了我們,嘔心瀝血教育著我們。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流淌著母親的血,我們的靈魂都打上了母親的烙印。回想你的母親,寫出你最想對她說的話。
《當歸》參考答案:
1.①當歸,首先指的是一種中藥,加入雞湯中有補血養胃的功效;②“當歸”,是“應當歸去”的簡稱,意措做兒女的應當常回家中看望老人們。
2.插入這一敘述,既將這些乘客與包蓉蓉對待母親的態度形成對比,也能凸顯出小說常回家看看、關愛母親的主題。
3.承上啟下:以“老”字為中心,上承包蓉蓉想象年邁母親追趕公雞的情形,下啟母親高齡產下包蓉蓉,及“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的內容。
4.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