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教學設計
《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根據目前部分中學生存在學習上不刻苦缺乏勤奮踏實,滿足現狀,不思進取,更不懂得接受時代的挑戰;生活上不懂得節儉,高消費超前消費,花錢大手大腳,講究吃喝,穿名牌等現狀,我設計了本課。其中所選材料有格言警句、成語故事、還有同學們親身參觀過的革命圣地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自覺向古今中外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增進對社會主義的情感,從小樹立艱苦創業精神。
設計思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設疑導思感悟道理——歸納總結生成目標——理論升華指導踐行
教學重點:艱苦奮斗 與時俱進
教學難點:艱苦奮斗精神在新時期的表現形式。
教法與學法:情境體驗法、啟發討論、歸納總結法、辯論法等。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冰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航空航天精神資料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的生活水平已達到了小康,為了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仍需要發揚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 板書 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
二、設疑導思 ,感悟道理
(一)認識代代相傳的精神
(1)認識艱苦奮斗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1、 投影:警句格言
2、 學生舉例成語典故
3、 教師展示名人撰寫名著所用時間。
(2)認識在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
1、由兩名學生講述關于長征故事和延安故事。
2、師生共同感悟革命戰爭年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
(3)認識在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在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1、投影:駐港部隊的風采;兩彈一星的精神。
2、全體學生體會交流駐港部隊的風采和科研人員刻苦攻關的精神。
3、教師點撥:近年來發生在我國體現艱苦奮斗精神的重大事件?
學生: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小結:一、代代相傳的精神。(板書)
(二)理解艱苦創業 與時俱進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21頁關于兩代鐵人精神。
2、學生討論并回答書下的問題。
反方;艱苦奮斗就意味著過苦行僧式的生活。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沒有必要把艱苦奮斗掛在嘴邊。
師;通過辯一辯讓學生更加懂得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應怎樣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小結:通過學習是我們懂得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代代相傳。在當今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鼓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的事業;要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特別是開拓創新的精神。
《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而現在所達到的小康又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本課就是讓學生體會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斗并立志為將來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努力學習。因此本課的學習無論是對國家建設還是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
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知道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知道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大力倡導和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
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們青少年承擔的歷史使命的角度,體會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的重要性。
3、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
二、學情分析:
在二十一世紀,為什么還要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一問題在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和認識這些問題,才能引導他們更好地認識我們國家的國情,自覺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四有”新人。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課我主要采用情境體驗法和自省實踐法指導學生學習。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感悟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們青少年承擔的歷史使命的角度,體會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的重要性,在感悟中,獲得情感體驗,并達到思想升華的目的。以“躬身自省,實踐導航”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自省,反思自己的行為,以知導行,做到知行統一,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
愛因斯坦: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狄 更 斯: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
蘇 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請學生歸納:這些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
教師總結: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艱苦奮斗精神,它說明任何理想的實現都必須以艱苦奮斗為前提條件,對于一個人是這樣,對于一個社會也是如此。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幾千年來,正是依靠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中華民族才歷經滄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創設情境,開展活動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圖片設置情境,教師提問:
?、俣嗝襟w展示中國古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事例。
提問:你還能舉出相關的例子嗎?
②多媒體展示圖片,請學生說出圖片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事情,是如何體現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的。
總結: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輝歷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鄱嗝襟w播放影音資料:大慶精神,并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在這一時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事例?
總結:艱苦奮斗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也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我們國家才戰勝了各種困難。
④多媒體展示2004年雅典殘奧會致詞并講述圖片人物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在這些人身上體現出的精神。
總結:艱苦奮斗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在各行各業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總結: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將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正是憑借著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是今天的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成就任何事業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是我們代代相傳的精神。
活動二:你說我說
隨著現在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于在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問題上,有這樣兩種觀點
引導學生感悟蘊含在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與教學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
通過展示圖片,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感悟并體驗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知道艱苦奮斗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在感悟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并最終達到思想升華的目的。
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多媒體展示:
觀點一:艱苦奮斗就意味著過苦行僧式的生活?,F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沒有必要把艱苦奮斗掛在嘴邊。
觀點二:艱苦奮斗,不僅是一種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的生活作風和道德品質,也是一種不畏艱難、堅忍不拔、奮發圖強、拼搏創業的精神狀態和高尚情操。
提問:你同意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多媒體展示總結:
?、倨D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②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③艱苦創業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的。人類在改造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使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逐漸積淀成為一種崇高的美德,成為后人繼往開來、創造更加輝煌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動力。④艱苦創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么時代,都被人們視為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活動三:躬身自省,實踐導航
明白了艱苦奮斗的意義,讓我們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多媒體展示問題:
1、我有哪些行為不符合艱苦奮斗精神的要求?
2、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應該怎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行動計劃。
三:總結內容,情感升華
提問: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堂作業:
結合本課所學內容,寫一封倡議書,號召全校同學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進行辨析、感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任何時期都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任何人成就任何事業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并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行為。通過這一環節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概括能力。
這一活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落腳點,因為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現身說法,全面看待自己的行為,進一步思考這些行為存在的原因,并結合學生中好的行為加以對照、引導。同時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的理解,以知導行并做到知行統一。
引導學生從知識層面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總結本課,既可以理清本課脈絡,也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在充分認識了艱苦奮斗精神重要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熱情,強化學生將艱苦奮斗精神付諸行動的思想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看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教學設計”
